這句詩“三彩女舞俑:且舞長袖向人間”為這件唐代三彩女舞俑作品提供了一個充滿想象力和詩意的標(biāo)題或解讀。它將靜態(tài)的陶俑與其可能呈現(xiàn)的動態(tài)、情感和意境聯(lián)系起來。
我們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理解這句詩:
1. "三彩女舞俑 (Sāncǎi Nǚ Wǔ Yǒng):" 點明了主體——一件色彩絢麗的唐代陶塑藝術(shù)品。三彩(通常指黃、綠、白或藍)是唐代陶俑的典型特征,而女舞俑則反映了唐代社會開放、崇尚樂舞的文化風(fēng)貌。
2. "且舞 (Qiě Wǔ):" “且”有暫且、姑且、正要的意思?!扒椅琛狈路鹳x予了陶俑生命,暗示它并非凝固不動,而是正要起舞,或者它本身就是凝固住的一個舞蹈瞬間,充滿了動態(tài)的張力。這個字讓靜態(tài)的文物帶上了動態(tài)的想象。
3. "長袖 (Cháng Xiù):" 唐代舞蹈,尤其是著名的“胡旋舞”,常常強調(diào)長袖的運用。長袖不僅是一種服飾特征,更是舞蹈中重要的表現(xiàn)手段,可以營造飄逸、旋轉(zhuǎn)、幅度宏大的視覺效果。“長袖”點出了舞姿的特點。
4. "向人間 (Xiàng Rénjiān):" 這個
相關(guān)內(nèi)容:
在運城博物館,除了遠古時代的石器,文明時期的陶器、瓷器常常會讓人眼前一亮。就像我們眼前的這座三彩女舞俑,她并不是很高大,靜靜地站立于展柜中,卻一下子吸引了我們的眼球,這緣于她那種淡定超然的神態(tài),一副愛咋咋地,無所謂的超然,有一種河?xùn)|女人不動聲色的沉靜。掃舞俑下邊的二維碼,出來這樣一段文字:仕女作起舞狀,服飾色彩鮮艷,腰部經(jīng)過粘接處理。豐腴的面頰,秀麗的口、鼻、眉眼,嘴角微微內(nèi)陷,既有笑意,又不溢于外表。著綠、白、黃三彩長袖衫,下穿赭黃色束腰長裙,面向左上方微側(cè),右臂溫柔彎曲上舉,左臂下垂撩裙,腰肢向右側(cè)輕扭,左腿伸直。這段話告訴我們,這是一個舞蹈著的仕女像。感覺文物背后絕不僅有這一段文字,聯(lián)系了河?xùn)|博物館原館長楊明珠先生,他看了仕女圖片后說,這是出土文物。古人之所以把女舞俑作為陪葬品,是因為他們希望,在另一個世界依然有好看的舞蹈可以娛樂逍遙。古人相信,地下世界與地上世界一樣,有蛾眉婉轉(zhuǎn),歌舞升平。市博物館文博副研究員鄒冬珍女士曾經(jīng)參與館內(nèi)陳列。她說,因為這個舞俑腰肢纖細,所以陳列時初定年代為宋,后來有外邊專家又根據(jù)仕女的臉龐、服飾、色彩等其他元素,判斷說應(yīng)該是唐代的。關(guān)于這個仕女的產(chǎn)地,鄒老師查找后告訴我們,它原來是河津市博物館的藏品。因為出自河津,于是想到了固鎮(zhèn)宋金瓷窯。如果判斷仕女是唐代出品,可以想象,如果它不是河津先民從唐三彩產(chǎn)地洛陽、西安等地買來的,河津當(dāng)?shù)禺?dāng)年應(yīng)該也有類似的燒造地。聯(lián)系到河津呂氏灰陶琉璃制作工藝傳人呂鵬程。他看過圖片后說,從建筑琉璃的角度看,琉璃產(chǎn)品在明清是鼎盛時期,唐宋元時期的風(fēng)格都相對簡約,明清時代才開始豐富,花樣繁復(fù)。從仕女簡潔的服飾看,感覺這個女舞俑大概率屬于唐代。眼前的舞俑女子,頭梳雙髻,像樹枝的枝丫,正是易中天先生所講的丫頭。發(fā)型透露了她的年齡,她還很小,表情卻看上去多了份成熟。她身穿一件灑滿白、赭黃、綠點的綢緞服裝,領(lǐng)口較大,正是唐人的那種浪漫與奔放。雖然臉龐豐腴,但是腰肢纖細,與她的年齡剛好吻合。下身的裙裝,色澤與上衣花點中的赭黃相同。她的腳上穿著一雙鞋尖上鑲著大花瓣的鞋子,與舞臺上丫鬟穿的繡鞋相似,但那花瓣偏大,更吸引人一些。河?xùn)|有諺語云:好人要好面,好鞋遮一半。仕女腳上這雙拉風(fēng)的鞋,為她增加了幾分嫵媚,她,是經(jīng)過精心修飾,才走上舞臺獻藝的。雖然是在跳舞,她的上衣袖子看上去卻并不寬大,與晉祠里的宋代仕女服裝不同。晉祠里的仕女們都是寬大的袖子,顯得頗為雍容。仕女的右手舞袖高舉在頭頂,左手垂在身側(cè),她的眼神望向遠方,眼睛因為一個略大,一個略小,顯得更加真實。她的眉毛不像晉祠仕女的彎眉,而是比較濃的蛾眉,讓她豐滿的臉上多了幾分立體感。她的臉龐是鵝蛋形的,飽滿中透著富足和幸福。她似笑非笑,若有所思,挺直而飽滿的鼻梁與鼻翼,告訴人們,這是一個端莊的姑娘。她的表情沉穩(wěn)平靜,并沒有舞者臉上常有的笑意盈盈。從她的眼神中,似乎還能讀到向往。她向往有一天會遇良人,牽手一生。唐宋年間,人們的關(guān)注已經(jīng)從神性轉(zhuǎn)至人性,各種雕塑作品中,用更多的細節(jié),表達了人性的豐富和美好。煙火人間的喜怒哀樂,通過匠人們的手,呈現(xiàn)于各種藝術(shù)品中。觀者通過欣賞藝術(shù)品,總能找到共情的部分。人們在締造一個藝術(shù)的世界,其實也在呈現(xiàn)一個活潑的人世間。也許,每一個觀眾都能從藝術(shù)品中,看到自己,看到別人,看到一個時代的表情和心情。相信,制作這個女舞俑的匠人一定有一個模特兒,就在他的眼前或者心中。一千年了,她定格于這個舞蹈造型,告訴人們,無論什么樣的境遇,當(dāng)下,且先伴著音樂,舞動袖子,笑看人間一切。此時此刻,心無旁騖,你便是幸福。
來源:運城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