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現(xiàn)象,也反映了市場對特斯拉這款尚未正式亮相的皮卡——"特斯拉 Cybertruck" 的極高期待。我們來分析一下為什么它“還沒上市就已經(jīng)定了一百萬輛”(盡管這個數(shù)字通常是早期預訂量,而非最終交付承諾,但足以說明其火爆程度):
"為什么特斯拉 Cybertruck 如此“香”?"
1. "品牌效應與先發(fā)優(yōu)勢:"
"特斯拉品牌:" 特斯拉本身就是電動汽車領域的標桿,代表著創(chuàng)新、科技、高性能和一定的顛覆性。購買特斯拉在某種程度上也帶有一種身份認同或科技信仰。
"開創(chuàng)者定位:" Cybertruck 是電動汽車皮卡這個細分市場的開創(chuàng)者。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它自帶光環(huán),吸引了很多想嘗鮮、想引領潮流的消費者。
2. "獨特的設計語言:"
"科幻感與未來感:" 其外觀設計極具未來主義色彩,棱角分明、線條硬朗,與傳統(tǒng)皮卡的設計完全不同。這種獨特性吸引了大量追求個性和視覺沖擊力的消費者。
"“最丑”的爭議即賣點:" 最初被一些人稱為“最丑”的設計,恰恰反向證明了其獨特性和話題性。在眾多模仿者出現(xiàn)之前,它率先開辟了一條新路,吸引了“為不同而不同”的群體。
3. "強大的性能預期:"
"電動化的優(yōu)勢
相關內(nèi)容:
盡管特斯拉制造工藝欠佳,但早年推出的車型,至少還像個正常的工業(yè)品。自2019年特斯拉發(fā)布Cybertruck皮卡后,徹底顛覆了人們的三觀,這輛車外形與普通手工作坊里敲敲打打的鐵皮車別無二致,不得不令人佩服馬斯克的勇氣,一個半成品都敢于拿出來展示。

比起Cybertruck的外觀,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訂單數(shù)量,這款期貨版電動車才亮相不久,便獲得了25萬個訂單,著實讓人驚訝!

時間一晃,距離Cybertruck亮相已有1年多,這車居然杳無音訊,也許特斯拉忙于解決Model 3產(chǎn)能問題,暫時把皮卡放一邊晾著。最近,外媒放出一些消息,Cybertruck有望在2021年小批量交付,2022年正式量產(chǎn)。

盡管這1年多不見蹤影,但Cybertruck的訂單數(shù)量已經(jīng)達到100萬,哪怕訂金只有100美元,特斯拉也靠這款車融資1億美元,讓人不得不服。那么這款還未正式交付,就已經(jīng)獲得100萬個訂單的神車,有何不同?
低情商:五金店水平,高情商:賽博朋克風格
你可以說Cybertruck外觀很粗曠狂野,擁有濃厚的賽博朋克風格,但不能說這款車代表汽車設計的進步。



Cybertruck與傳統(tǒng)的皮卡最大的不同是,機艙、車廂、貨斗不再有單獨的輪廓,看似一個整體。

這跟睡王當時試駕的福特F150 純電動版完全不一樣,后者是在傳統(tǒng)皮卡車身上做電動車,而Cybertruck是無牽無掛做電動皮卡。

很多人評價它的外觀覺得很炫,畢竟現(xiàn)代汽車的車身上已經(jīng)看不到如此生硬的鈍角,Cybertruck車頂與車身卻到處都是,而且頂棚覆蓋的不是鋼材而是玻璃,這一設計可能會讓原本就糟糕的NVH更是雪上加霜。


車頂突起的鈍角,完全不知道該用來做什么,既沒有增加前后排頭部空間,也沒有增加這輛車空間拓展能力,這很特斯拉!
特斯拉干叫創(chuàng)新 4S店干叫侮辱智商

大眾4S店為讓消費者對自己產(chǎn)品質量感到信服,專門表演“眾人踩門質量好”的活動,贏得全網(wǎng)一片罵聲,網(wǎng)上評論說這種活動侮辱智商!

特斯拉官方在發(fā)布會上玩鋼球砸玻璃,然后現(xiàn)場翻車,網(wǎng)友集體沉默!要是哪個中國品牌官方這么表演,恐怕網(wǎng)全是群冷嘲熱諷,甚至會上升到敏感詞匯。

表演活動還沒結束,發(fā)布會上找了個演員現(xiàn)場掄錘砸門,以展示Cybertruck車門的厚實,讓人匪夷所思。

如果砸門能證明車身十分強固的話,那么俄羅斯生產(chǎn)的拉達和卡瑪茲分分鐘世界第一。
傻大粗也可以叫技術革新

應該有不少人挺納悶,特斯拉這樣設計皮卡的車身干什么,網(wǎng)上找到了一個高情商的詞叫“外骨骼結構”,把我看得一愣一愣的!

衡量車身好壞標準很簡單,一個是扭轉剛度,另一個是輕量化系數(shù),簡單說就是車身扭轉剛度高重量輕代表車身技術先進。如今的車身主要分框架結構和板結構,框架就是指橫梁和縱梁等,板結構指頂板和地板等,影響車身剛度的主要是框架結構,門板厚度對車身強度沒有太大影響。

車身結構其實跟蓋房子道理差不多,特斯拉皮卡跳過以前費時費錢的蓋樓模式,直接用上了集裝箱式活動房,稍微包裝一下可以叫“外骨骼活動房”,瞬間就高大上了!

一臺民用車把門板做的很厚,除了增加重量、成本和有限的改善NVH外,其它意義并不大。使用更多材料意味制造過程會產(chǎn)生更多“碳排放”,這很符合新能源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理念,畢竟鐵礦石又不是在美國挖,碳排放都是別人的,我只負責收碳排放稅就行了。
寫在最后
不論怎么說,特斯拉每款車的營銷都很成功,有很多地方值得行業(yè)學習,但要說它給行業(yè)帶來了技術革新,那還有待商榷。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