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到的“第一八佰伴”應該是指位于日本東京的“第一八佰伴”(Daimaru Department Store Tokyo),它確實以其獨特的店招而聞名,并且是吉尼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這塊店招是東京地標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字招牌之一。
以下是一些關于第一八佰伴東京店招的詳細信息:
"尺寸巨大:" 這個“第一八佰伴”店招的總寬度約為16.5米,高度約為8.5米,非常壯觀。
"重量驚人:" 整個店招的重量約為3.5噸,由鋁和鋼制成。
"發(fā)光設計:" 店招采用了先進的發(fā)光設計,即使在夜晚也能吸引眾多行人。
"吉尼斯世界紀錄:" 由于其巨大的尺寸,這塊店招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大的單字招牌”。
除了其作為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知名度外,這塊店招還具有以下意義:
"東京地標:" 它已經(jīng)成為東京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是游客們必去的景點。
"商業(yè)象征:" 它代表著第一八佰伴品牌的實力和影響力。
"文化符號:" 它也成為了日本商業(yè)文化的一部分,被許多人所熟知和喜愛。
總而言之,第一八佰伴東京的店招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招牌,它更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也是吉尼斯
相關內(nèi)容:
“那些年”的老物件還原弄堂一角,現(xiàn)代風格的涂鴉墻色彩碰撞,造型各異的圣誕樹或美或潮……從景觀美陳到藝術展覽,為了打響“上海購物”品牌,上海的商場卯足勁要做“最新最潮”的網(wǎng)紅打卡地。但你知道嗎,早在20余年前,第一八佰伴的百米弧形大彎壁就領風氣之先,從“大紅燈籠高高掛”、“京劇臉譜”到“世紀之門”、“永遠的雷鋒”,常換常新的大手筆特裝堪稱一道風景線,是父母一輩的網(wǎng)紅打卡點。日前,當年的大彎壁特裝設計師陸國平將其設計心得集結出書,從中可一窺“上海購物”源遠流長的藝術人文之脈。

1995年12月20日開業(yè)的第一八佰伴,是我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大型商業(yè)零售企業(yè),開業(yè)當天涌入107萬顧客的“戰(zhàn)績”,還曾創(chuàng)造了世界吉尼斯紀錄。八佰伴氣勢恢宏的建筑外觀,離不開百米弧形大彎壁的“加持”。站在浦東南路上,這一條長達百余米、高達二十余米的大彎壁引人注目,是得天獨厚的宣傳“寶地”。今年迎新之際,商場一樓主廣場的章魚先生換上了華麗“禮服”,將自己包裹成巨大的禮物盒子,大彎壁的墻面上,國際美妝品牌定制的煙花絢爛綻放,再加上緞帶和燈籠裝點,帶來濃濃的新年氣氛。事實上,八佰伴大彎壁的風光無限,從它開業(yè)之際就嶄露頭角,其特裝風格和主題的演變,也恰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城市發(fā)展和商業(yè)文明的寫照。
八佰伴大彎壁

“第一八佰伴百米大彎壁的特裝,開創(chuàng)了商業(yè)戶外廣告的獨特風格。”在陸國平的新書《特裝之旅》中,就詳細介紹了當年的店頭文化?!巴ǔT谙矐c日子里,商家都會掛上幾個大紅燈籠,我當時想,如果能將百只、千只燈籠聚集起來,匯聚成燈的海洋,其景象一定不比尋常?!彼嬖V記者,這一想法在1996年的八佰伴大彎壁上實現(xiàn)了,1000多只大紅燈籠把百米墻染成了一片中國紅,不像是商家的戶外廣告,而更是一件充滿中國風的裝飾藝術?!昂髞砩碳疫€搞了一次有獎競猜活動,讓顧客來猜一猜,墻上掛了多少只大紅燈籠,吸引了不少顧客參與,抬頭數(shù)燈,傳為佳話?!?/p>


一炮打響之后,大彎壁上的杰作更是層出不窮。京劇臉譜掛上墻,曾經(jīng)讓很多業(yè)內(nèi)人士不解:第一八佰伴又不是京劇院,為什么掛上臉譜?但商場和設計師卻堅持,商場特裝要著眼于文化,京劇臉譜掛上墻,預示著一場商業(yè)大戲鳴鑼開場,也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弘揚。陸國平還分享了一個花絮:“因為臉譜過長過寬,無法裝車運輸,我們就土法上馬,每個臉譜用兩個黃魚車,一前一后運送,16輛黃魚車在拂曉前排成長龍運到現(xiàn)場?!?/p>


除了傳統(tǒng)文化,第一八佰伴的大彎壁還把愛國情懷、時代特征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1997年香港回歸時,每個字達到6×6米的“祖國萬歲”、稍小的“喜慶香港回歸”和80平方米的巨幅國旗,以一種簡單卻震撼的方式上墻。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一條巨龍蜿蜒200米“爬上”了 第一八佰伴的大彎壁,當時浦東尚在開發(fā)起步期,這條“東方巨龍”吸引了浦江兩岸成千上萬人前來觀看,平時第一八佰伴每天的營業(yè)額為100萬左右,掛上巨龍后,連續(xù)十天的日營業(yè)額達到500萬。上世紀末,為了迎接新世紀到來,“世紀之門”又降臨第一八佰伴,陸國平以故宮大門為原型,打造了高25米、寬6米的中國紅大門,寓意21世紀將是中國的新世紀。


大彎壁特裝設計師陸國平,《特裝之旅》贈書儀式
從1996年開始的十余年間,第一八佰伴的大彎壁幾乎每三個月就有一次“上新”。牛年的“金牛奮蹄”特裝,12月的“圣誕節(jié)的城堡”,配合商場活動的“阿拉丁神燈”、“啤酒節(jié)”、“茶文化節(jié)”等等。而隨著百米大彎壁的知名度提高,再加上常換常新的創(chuàng)意和主題,它一度成為各大報紙上的“??汀?,也成為了市民們的熱門留影地。



這些用泡沫塑料、燈帶、鐵架等材料搭建而成的特裝,相比如今聲光電結合的裝置,是有些質(zhì)樸甚至于簡陋的,但與時代俱進的店頭文化,卻是上海商業(yè)始終走在潮流之先的寫照。要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就必須不斷優(yōu)化消費環(huán)境。店頭、招牌作為商場的“第一眼”形象,唯有創(chuàng)意新、顏值高,才能吸引消費者進一步體驗其內(nèi)涵,而這背后也是上海商業(yè)多元化業(yè)態(tài)的體現(xiàn)。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張鈺蕓
圖 片 |采訪對象供圖
編 輯 | 陸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