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在早期投入超過10億元人民幣,這筆巨額資金是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建立品牌知名度的關鍵。要營造吸引人的品牌文化,瑞幸咖啡的策略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這些策略與高額投入密切相關:
1. "極致性價比與價值主張 (Driven by High Investment):"
"低價策略:" 前期通過大量補貼(如“買一贈一”、“1.8元/8.8元咖啡”等),以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價格吸引消費者,迅速搶占市場份額。這種“低價”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價值主張,吸引了對價格敏感、追求實惠的廣大消費者。
"高頻補貼:" 持續(xù)的優(yōu)惠券和會員活動,鼓勵用戶重復購買,培養(yǎng)消費習慣。高投入支撐了這種持續(xù)的“燒錢”補貼模式。
2. "科技驅動與數(shù)字化體驗 (Leveraging Investment in Tech):"
"APP核心生態(tài):" 投入巨資研發(fā)和優(yōu)化移動應用程序。用戶可以通過APP便捷地點單、支付、領取優(yōu)惠券、查看附近門店,并享受個性化推薦和會員權益。APP成為連接用戶、傳遞品牌信息、提升運營效率的核心載體。
"數(shù)據(jù)驅動運營:" 技術投入使得瑞幸能夠收集大量用戶數(shù)據(jù),分析消費行為,優(yōu)化產品、定價和營銷策略,實現(xiàn)更精準的營銷和更高效的供應鏈管理。
3. "打造年輕
相關內容:
5個月500余家門店、500萬杯咖啡、130萬用戶,瑞幸的發(fā)展成績非常亮眼。但瑞幸咖啡首席執(zhí)行官錢治亞承認,目前瑞幸虧本運營,且公司沒有停止價格補貼的計劃,目的是通過補貼,培育市場、培育消費者的習慣,“公司目前沒有設定盈利的時間表,也做好了較長時期虧損的準備,因為市場的培育是需要時間的”。
可是,正如網約車大戰(zhàn)、共享單車大戰(zhàn)以及更早些的“百團(團購)大戰(zhàn)”時,市場總會問一個問題:如果沒有補貼,企業(yè)怎么辦?瑞幸自稱前期投入超過10億元、可以維持較長的補貼,但如果10億元花完了、如果資本市場不愿意為補貼買單,再用什么贏得市場?
對于這個問題,錢治亞認為一旦養(yǎng)成消費習慣,不僅賣咖啡可以賺錢,賣咖啡所創(chuàng)造的鏈接也有價值。相較于傳統(tǒng)咖啡品牌的“社交空間”,瑞幸咖啡更強調在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滿足客戶各種場景的需求,所以瑞幸提出“無限場景(Any Moment)”品牌戰(zhàn)略。根據(jù)該戰(zhàn)略,瑞幸咖啡將開設不同類型的門店來滿足用戶多元化場景需求。其中,有滿足用戶線下社交需求的旗艦店(Elite)和悠享店(Relax),也有快速自提、服務商務人群的快取店(Pickup),還有滿足客戶外送需求的外賣廚房店(Kitchen)。在目前瑞幸完成裝修的525家門店中,悠享店和快取店總數(shù)為294家,外賣廚房店的數(shù)量為231家。外賣廚房店占比較高,主要是希望在業(yè)務剛開始時,通過外賣服務達到目標區(qū)域的全覆蓋。未來,外賣廚房店的占比不會高于15%。
不過,瑞幸咖啡的這一“無限場景”理念遭到一些消費者質疑。白領徐小姐是星巴克“金星級會員”,她說自己喜歡星巴克不僅是因為星巴克咖啡的味道:“咖啡的味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星巴克所代表的只是統(tǒng)一標準的品質”;更重要的是,她認同星巴克的“第三空間理論”——咖啡店是家和公司外的第三個空間:“我可以在星巴克工作一天,不用點任何飲料或食品。”
“瑞幸‘Any Moment’的表述不夠具體。如果說隨時隨地買到咖啡,現(xiàn)在已經有不少不錯的線上咖啡品牌; 如果說是門店的體驗,我路過幾次瑞幸咖啡的門店,但它的門店環(huán)境并沒讓我覺得有特殊之處?!毙煨〗阌X得,瑞幸的品牌戰(zhàn)略應當更具體一點,這樣才能吸引用戶。
不過,錢治亞認為咖啡應當回歸飲品的本質:“咖啡是一種被賦予了豐富文化內涵的飲品,但首先是飲品?!?/p>
一名咖啡愛好者“翠大師”覺得,星巴克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恰如其分的“咖啡文化”:“每個人對咖啡的感覺不同,真正的咖啡愛好者習慣固定光顧幾個自己特別喜歡的咖啡店,很少會選擇連鎖品牌。但星巴克在強化咖啡文化上的努力每個人都看得到。比如你經常去的門店的店員會記住你的偏好、不常去的門店店員也會主動和你聊天,門店還有各種有關咖啡文化的互動活動?!彼X得,如果后起之秀想超過星巴克,除了門店數(shù)量、咖啡品質外,最重要的還是營造出能夠吸引人的品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