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從許多角度來看,金利來(Zalando,在中國市場常被稱為金利來男裝)作為曾經輝煌的“領帶一哥”的時代,確實感覺已經過去了。這背后有多重原因:
1. "市場競爭格局變化:"
"國內品牌的崛起:" 像七匹狼、雅戈爾、利郎等國內男裝品牌,在商務休閑領域投入巨大,憑借更貼近本土消費者的需求、更強的性價比和廣泛的渠道覆蓋,分流了大量市場。
"國際品牌的競爭:" 夢特嬌(MNG)、迪卡儂(Decathlon)等國際品牌也進入領帶市場,提供了不同的選擇。
"快時尚和設計師品牌的沖擊:" H&M、優(yōu)衣庫等快時尚品牌也提供價格更親民、款式更新快的領帶選擇。一些設計師品牌則滿足了追求個性化和潮流的需求。
2. "消費觀念和習慣的轉變:"
"穿著場合的減少:" 隨著工作模式的轉變(如遠程辦公的普及)和社交場合的多樣化,傳統意義上需要搭配正裝領帶的正式場合相對減少,導致領帶消費頻率下降。
"消費更趨理性:" 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一代,更加注重性價比,對價格的敏感度提高。他們可能更傾向于只在真正需要的時候購買一條高品質領帶,
相關內容:
曾經叱咤中國男裝市場的金利來,如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經營危機。這個創(chuàng)立57年的老牌企業(yè),在2025年交出了一份令人唏噓的成績單——時隔23年再現中期虧損,股價暴跌,私有化失敗,電商投訴激增...這些信號都在告訴我們:那個領帶一哥的時代,真的過去了。

走進金利來的財報數據,一組組數字觸目驚心。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1000萬港元,而去年同期還盈利5820萬。更糟的是,這已是連續(xù)第三年業(yè)績下滑,2024年凈利潤跌破1億港元大關,創(chuàng)下16年新低。細看業(yè)務板塊,曾經貢獻八成營收的服裝業(yè)務銷售額暴跌24%,全國門店從巔峰期的1300家縮水到786家。消費者用錢包投票的結果很殘酷:金利來的西裝領帶,正在失去吸引力。
令人玩味的是,金利來并非沒有嘗試轉型。早在2020年就開始布局房地產,可惜梅縣花園項目生不逢時,碰上行業(yè)寒冬,976套住宅至今還有651套滯銷。去年新成立的光伏公司更像病急亂投醫(yī),全年電力收入僅112.8萬港元,杯水車薪。唯一穩(wěn)定的租金收入也在經濟下行中持續(xù)縮水,這家老牌企業(yè)似乎陷入了"做什么都不對"的怪圈。

電商投訴翻倍的背后,暴露的是更深的危機。當年輕消費者轉向網購時,金利來顯然沒有準備好。產品質量、物流服務、售后響應等問題頻發(fā),讓這個曾經代表品質的老字號口碑崩塌。董事長曾智明私有化失敗的消息,更像一記重錘,擊碎了資本市場最后的期待。

站在2025年回望,金利來的困境絕非偶然。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中,它既沒能守住商務男裝的基本盤,又錯過了年輕化轉型的窗口期。當Z世代開始追求休閑時尚時,金利來依然困在"爸爸的衣柜"里。這個案例給所有傳統品牌敲響警鐘: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