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ay, "Sigma 17" is a bit ambiguous, as it could refer to several things. To give you the best information, could you clarify what you mean by "Sigma 17"?
Here are a few possibilities:
1. "Sigma-17 (Sigma-17 Corporation):" This is a fictional corporation in the "Metal Gear Solid" video game series. It's a private military company that acts as a counterpunch to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often appearing as antagonists or opposing forces, particularly in the "Metal Gear Rising: Revengeance" subseries.
2. "Sigma-17 (Sigma-17 Project):" In the "Metal Gear Solid 4: Guns of the Patriots", Sigma-17 is a project within the private military company "Desperado Enforcement LLC (DEVGRU)". It involv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 II Night Raven exoskeleton", a successor to the Mark I.
3. "Sigma-17 (Real-World Context):" Could you be referring to something else entirely? Perhaps a specific scientific project, a military designation (though less common), a product code, or something else?
4. "Sigma-17 (Mathematical/Statistical):" It might be a reference to the 17th term in a sigma notation sequence, or related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involving sigma (standard deviation).
"Could you please provide more context?" Knowing the source or the topic you're interested in will
相關(guān)內(nèi)容:
作為其Art系列針對APS-C無反相機的首款標準變焦鏡頭,Sigma 17-40mm F1.8 DC Art 除支持 Fujifilm X、Sony E、 L-Mount 系統(tǒng)外,更是 Sigma 首支支持 Canon RF 系統(tǒng)的 Art 系列鏡頭。 在 Canon 沒有自家的 APS-C 大光圈標準變焦鏡下,加上此鏡相當吸引的 HK$6,820 定價,到底這支鏡頭的表現(xiàn)能否突圍而出? 質(zhì)素又有否將貨就價?

Sigma 17- 40mm f/1.8 DC Art(X mount 左 & RF mount)
另辟戰(zhàn)線避開正面沖突
Sigma 多年來用家們都欣賞他們高性價比的產(chǎn)品,由菲林年代的 Sigma 21-35mm F3.5-4 他們一直以來都設(shè)計一些原廠沒有的獨特產(chǎn)品來建立用家們對其光學設(shè)計的信任。 去到數(shù)碼單反年代,Sigma的野心更大,推出的不少定焦鏡如 50mm F1.4 EX DG HSM、 30mm F1.4 EX DC HSM 等,規(guī)格上與原廠正面沖突,但憑借出色的光學表現(xiàn)與吸引的定價,反應(yīng)均叫好叫座,為 Sigma 的高規(guī)格鏡頭帶來口碑。
來到無反相機年代,不少相機品牌的自家鏡頭在定價上比以往更為進取,以吸引用家選擇他們的相機系統(tǒng),獨立鏡頭廠的性價比優(yōu)勢受到一定影響。 而獨立鏡頭廠的應(yīng)對方法,就是重回菲林年代的舊路,推出原廠沒有的獨特產(chǎn)品,不過產(chǎn)品定位就比以往更為高級。

配合不同的機身 都不會產(chǎn)生違和感。
以這支 17-40mm F1.8 DC Art 為例,等效焦距為 25.5-60mm (Canon 版為 27.2-64mm),以標準變焦鏡來說遠攝端焦距稍短,但就換來 F1.8 超大恒定光圈,比傳統(tǒng) F2.8 光圈變焦鏡大了約 1.5 級光圈。 另一方面為了回應(yīng)市場上各大APS-C用家的需要而推出,此鏡的品牌對應(yīng)史無前例地齊全,一推出已經(jīng)有齊 Fujifilm X、Sony E、 L-Mount 以及 Canon RF 接環(huán)版本,實行多線發(fā)展大殺四方。 而且定價更是相當進取,相比 Fujifilm XF 16-55mm F2.8 R LM WR II 及 SONY E 16-55mm F2.8 G 都有一定優(yōu)勢。 新鏡更大光圈,但質(zhì)素上又能否為大家?guī)眢@喜?
上手觸感
鏡頭外觀延續(xù)Sigma Art系列的金屬質(zhì)感,上手感覺十分高級。 在單反年代時有人會笑稱Sigma的產(chǎn)品像啞鈴般重,但來到無反年代已經(jīng)大有改善。 Sigma 17-40mm F1.8 DC Art 重量為 525g,比起比起上代 Sigma 18-35mm F1.8 DC HSM Art(810g)輕了超過 35%! 跟其他類似產(chǎn)品如 Fujifilm XF 16-55mm F2.8 R LM WR II(410g)、 SONY E 16-55mm F2.8 G (494g) 比較,Sigma 17-40mm F1.8 DC Art 在重量方面亦算是接近,以 F1.8 大光圈鏡頭來說,已經(jīng)算是相當難得,絕對能夠提升用家日常帶他外出拍攝的欲望。

Fujifilm X、Sony E、 L-Mount 版本都設(shè)有光圈環(huán)。

Canon RF Mount 版本的控制環(huán)手感亦不錯。
此鏡頭在不同接環(huán)版本設(shè)計上都有少許分別,其中索尼 E、Fujifilm X 及 L-Mount 版本配備光圈環(huán),同時支持無段或有段切換,方便視頻拍攝。 Canon RF 版本就將光圈環(huán)改成控制環(huán),符合 Canon 原廠設(shè)計。 鏡身按鈕就十分齊全,設(shè)有AF/MF切換開關(guān)及兩個可自訂AFL按鈕,支持橫向及縱向拍攝時的便捷作。 一如以往Sigma 于遮光罩位置做了一個雙軌道設(shè)計,方便用家快速安裝,十分貼心。

遮光罩雙軌道設(shè)計。
現(xiàn)今的標準變焦鏡,大多采用外變焦設(shè)計,好處是收納時可減省體積,但亦有人不喜歡外變焦鏡在進行俯仰角度長時間曝光時,鏡頭可能會因地心吸力伸縮,同時亦可能會增加入水入塵的風險。 Sigma 17-40mm F1.8 DC Art 就罕有地提供鏡頭內(nèi)變焦設(shè)計,除了可減低以上的外變焦問題外,影片制作人上穩(wěn)定器或者拍照時上三腳架,都不用擔心需要重新調(diào)教平衡。
當然有不少用家認為如果有鏡身防震會更好,不過其實很多原廠的同類鏡頭都沒有提供以減少鏡頭重量。 而且用得這類專業(yè)鏡頭的用家,大都會使用較為高階而且有機身防震的 APS-C 相機,相信機身防震再加上 F1.8 大光圈都經(jīng)已有足夠?qū)嵱眯浴?br class="sysbr">

f/1.8、1/4000s、ISO 500、40mm于大背光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保持良好對比度
對焦與控
鏡頭搭載Sigma的HLA(高響應(yīng)線性致動器)馬達,自動對焦快速而寧靜,配合新款相機的AI主體追蹤算法,適合動態(tài)攝影及單人穩(wěn)定器作。
內(nèi)變焦及低呼吸效應(yīng)設(shè)計有效減少變焦或?qū)箷r的視角變化,對于影片創(chuàng)作者尤為實用,特別是搭配穩(wěn)定器或三腳架拍攝時,相當適合用于單人作或紀錄片制作。 兩個AFL按鈕位于鏡身側(cè)面及頂部,支持自定義功能,如AF鎖定或啟動追焦,增強作靈活性。 而 Canon RF 版本的控制環(huán),則可以用來控制光圈或者曝光補償?shù)?,增加拍攝時的靈活性。

兩個 AFL 按鈕位于鏡身側(cè)面及頂部,支持自訂功能。
光學表現(xiàn)
雖然Sigma有上一代 18-35mm F1.8 累積下來的技術(shù),但小編依然好奇到底擴展了廣角及望遠端后 (相對舊款) 的 17-40mm F1.8 DC Art 于 F1.8 光圈全開下甚或至乎其他光圈的表現(xiàn)。 理論上與全片幅 F2.8 鏡頭相比,F(xiàn)1.8 大光圈優(yōu)勢提供更強的背景虛化及光線捕捉能力,適合人像及室內(nèi)拍攝,但亦都有機會增加各種像差。 所以小編嘗試大膽挑戰(zhàn)由日間到夜晚使用此鏡頭。

f/11、1/180s、ISO 500、40mm(照片亮度經(jīng)過輕微調(diào)整)
大廈外墻紋理清晰, 欄桿線條分明,即使去到照片底端仍有不俗的銳利度。變形

失真補償:自動 17mm

失真補償:關(guān) 17mm

失真補償:自動 40mm

失真補償:關(guān) 40mm
短評:在關(guān)閉機身修正功能的前提下,鏡頭兩端都有少許變形。 幸好只要啟動機身修正功能,變形問題立即能夠消除。
暗角測試

陰影補償:自動 17mm f/1.4

陰影補償:關(guān) 17mm f/1.4

陰影補償:自動 17mm f/2.8

陰影補償:關(guān) 17mm f/2.8

陰影補償:自動 17mm f/4

陰影補償:關(guān) 17mm f/4

陰影補償:自動 17mm f/5.6

陰影補償:關(guān) 17mm f/5.6

陰影補償:自動 17mm f/8

陰影補償:關(guān) 17mm f/8

陰影補償:自動 17mm f/11

陰影補償:關(guān) 17mm f/11

陰影補償:自動 40mm f/1.8

陰影補償:關(guān) 40mm f/1.8

陰影補償:自動 40mm f/2.8

陰影補償:關(guān) 40mm f/2.8

陰影補償:自動 40mm f/4

陰影補償:關(guān) 40mm f/4

陰影補償:自動 40mm f/5.6

陰影補償:關(guān) 40mm f/5.6

陰影補償:自動 40mm f/8

陰影補償:關(guān) 40mm f/8

陰影補償:自動 40mm f/11

陰影補償:關(guān) 40mm f/11
短評:在 F1.8 下,17mm 廣角端暗角較明顯,縮光圈至 F11 后暗個近乎消失。 40mm 端暗角較輕,F(xiàn)1.8 下跟廣角端一樣暗角明顯,但縮至 F4 后就會幾乎消失。 配合陰影自動補償后,整體質(zhì)素都可以接受。色差及近攝能力

色像差補償:自動 f/1.8

色像差補償:關(guān) f/1.8

色像差補償:自動 f/2.8

色像差補償:關(guān) f/2.8
短評:于 F1.8 時略見少許輕微紫邊,橫向色差控制良好,邊角區(qū)域于全開光圈下稍有綠/洋紅色偏,光圈縮至 F2.8 經(jīng)可顯著改善。 近攝工作距離約 15cm(從感光元件計)最短對焦距離 28cm(40mm 遠攝端),最大放大率 0.21x,近攝能力不俗。
解像力(不同焦段)

17mm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1.8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1.8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2.8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2.8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4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4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5.6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5.6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8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8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11

17mm 焦距測試原圖 f/11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1.8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1.8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2.8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2.8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4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4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5.6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5.6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8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8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11

40mm 焦距測試原圖 f/11
短評:17mm 廣角端于 F1.8 中心銳度優(yōu)異,頭發(fā)細節(jié)清晰,去到最邊角位置才見到稍軟,F(xiàn)2.8 后邊角銳度提升至良好水平。 24mm 表現(xiàn)最佳,F(xiàn)1.8 下全畫面銳度均衡,細節(jié)保留出色。 40mm 端中心銳度保持高水準,但邊角至 F4 才達最佳,適合人像或近攝。
眩光與鬼影

f/1.8、1/4000s、ISO 500、40mm太陽于右上方,逆光場景下控制良好。
短評:在 SMC 涂層 Super Multi-Layer Coating 幫助下,鏡頭于一般逆光場景下控制良好,畫質(zhì)仍然能夠保持足夠?qū)Ρ榷?,在強烈點光源(如夜間街燈)下,F(xiàn)1.8 時或現(xiàn)輕微鬼影及光斑,縮至 F2.8 可減輕影響。 戶外拍攝需注意光源位置,必要時使用遮光罩。
景深及散景

f/1.8、1/2500s、ISO 160、40mm于 F1.8 光圈全開時散景不會比全片幅的鏡頭差。

f/1.8、1/180s、ISO 2000、34.2mm夜晚時背景中間的散景頗為圓潤。
短評:恒定 F1.8 光圈提供 APS-C 變焦鏡頭中罕有的淺景深,相當于全片幅 F2.9 的景深效果,背景虛化柔和。 11 片圓形光圈葉片確保散景圓潤,40mm 端散景質(zhì)感尤佳,奶油感不是很重,但質(zhì)素并唔差。
優(yōu)點
- 光學質(zhì)素高
- 對焦速度快
- 適合不同場景的拍攝
- 設(shè)自定義功能鍵
- 高性價比
缺點
- 沒有光學防手震系統(tǒng)
- 微距距離比較遠
總結(jié)
Sigma 17-40mm F1.8 DC Art 鏡頭以恒定 F1.8 光圈、輕量化設(shè)計及現(xiàn)代化功能,為 APS-C 無反相機用家提供專業(yè)級選擇。 其光學表現(xiàn)于中心銳度及散景效果出色,快速對焦、低呼吸效應(yīng)及內(nèi)變焦設(shè)計使其成為攝影與影片拍攝的理想工具,特別適合低光環(huán)境及淺景深需求。 雖然此鏡要開啟數(shù)碼修正來達到更完美效果,但考慮到價錢、重量、畫質(zhì)等全方位表現(xiàn),此鏡頭實在相當出色,對于APS-C用家來說可謂非常理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