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到的“杭州四寶”中,被低估且曾是江浙滬餐桌上的“頂流”的,很可能是"龍井茶"。
雖然龍井茶確實是杭州的特產(chǎn),并且享譽全球,但它在“杭州四寶”中的地位有時會被其他更為傳統(tǒng)的名產(chǎn)所掩蓋。下面我來解釋一下為什么龍井茶符合你的描述:
"1. 全球18億人都在用:"
龍井茶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綠茶之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它獨特的“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的品質(zhì)特點,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茶友。雖然無法精確統(tǒng)計有多少人每天都在飲用龍井茶,但它的出口量和在國際上的認知度確實非常廣泛,可以認為有數(shù)十億人至少有過接觸或品嘗過龍井茶。
"2. 杭州四寶中被低估的它:"
"杭州四寶"通常指的是:龍井茶、西湖醋魚、叫花童子雞、西湖莼菜湯。其中,西湖醋魚和叫花童子雞是更具“菜肴”屬性的,而西湖莼菜湯則相對小眾。相比之下,龍井茶作為日常飲品,其文化內(nèi)涵和價值有時會被人們所忽略。
龍井茶不僅僅是一種飲品,它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杭州的城市名片之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能更多地關(guān)注其口感
相關(guān)內(nèi)容:
"
牙牙學語時,學習使用筷子是一個必備啟蒙課程;久別離家,上桌握住筷子剎那間心是安的;團圓飯是,舉杯動筷是歡聲笑語的前奏……
筷子這項傳承的文明,正俘獲全球人的心,據(jù)統(tǒng)計,目前全球大概有18億人使用筷子用餐。外國人一旦學會使用筷子,那就是一項值得炫耀的技能。
在杭州,被稱為“杭州四寶”之一的天竺筷曾是江浙滬一帶家家戶戶必備的吉祥筷,而今也是國內(nèi)外游客朋友必備的伴手禮。
"
在杭州,西湖龍井與杭州絲綢無疑是最為人熟知的,但若論及最符合杭州氣質(zhì)的特產(chǎn),天竺筷或許才是那個被低估的瑰寶。
圖片/李忠
五六十年代的杭州,用天竺筷吃飯是種時髦,可以說是老底子杭州人家家戶戶碗盞間的“標配”。大井巷、城隍山腳下是天竺筷廠的聚集地,鼎盛的時候有三四十家。天竺筷和張小泉剪刀、杭州絲綢、王星記扇子被并稱“杭州四寶”。
imgarr
圖片/每日商報
據(jù)傳,天竺筷的故事流傳于清朝乾隆年間,因這種被削成竹筷的小徑竹生長在杭州天竺山,“天竺筷”由此得名。
民國25年《浙江商務(wù)》第五期載《杭州天竺筷調(diào)查》記載:“杭州西湖之天竺筷,輕巧美觀,價廉適用。游西湖者莫不樂于購買,以饋親友,故天竺筷之名,亦隨西湖之美名而并傳矣?!?/p>
imgarr
圖片/李忠
早年蘇北、杭嘉湖等地到杭州游客,會買天竺筷帶回村里,鄉(xiāng)人視作珍寶,平時舍不得用,只有貴客到訪或逢年過節(jié)、喜事節(jié)慶才拿出來?,F(xiàn)在很多外國游客到杭州,也要購買天竺筷子作為伴手禮。
初始,百姓只是用小竹制成筷子,鑲上錫頭,賣給香客、游客,成為當?shù)剞r(nóng)家一項收入頗豐的副業(yè)。
隨著需求量增大,制作工藝逐步改進,品種逐漸增加。除了錫頭筷子之外,還有銀頭、牙頭、骨頭、珠頭等,制作考究的上品天竺筷,還要熨上圖畫,內(nèi)容有山水花鳥、西湖風景等等。
imgarr
圖片/杭州文史
制作天竺筷的材料大多選用實心苦竹為原料,產(chǎn)地以浙江、福建居多,標準是竹子粗細適當,平直長短均勻,生長期一般以兩三年成材者為佳。一雙天竺筷需經(jīng)歷二十余道工序:從砍竹取料、截斷選材、蒸煮晾曬,到烙花、磨頭、裝頭、拋光,直至精裝成品。
民國后,除鋼板烙花和膠版硝酸印花兩種花版外,又增加電化染色,有紅、黃、黑、灰等多種顏色??曜哟旨毚笾路炙膫€檔次,為適應(yīng)不同顧客需求,還配有精致筷盒。
imgarr
圖片/每日商報
天竺筷是一個不用油漆的天然筷子,而且燒菜煮湯時使用不易變形、變黑,尤其是烹飪油炸食品,天竺筷即使在沸騰的油鍋中夾食品,也不會彎曲變色。又因江南天氣潮濕,天竺筷經(jīng)蒸煮晾曬不易受潮發(fā)霉,特受人歡迎。
近年來,天竺筷先后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浙江老字號”;天竺筷制作技藝被列入“杭州重點傳統(tǒng)手工藝美術(shù)保護品種”及第一批杭州市歷史經(jīng)典產(chǎn)業(yè)目錄。如今杭州市民還可前往天竺筷工藝博物館,親手體驗制作技藝。
一雙天竺筷
夾起的不只是食物
還有藏在碗底的山河歲月
天竺筷作為“杭州四寶”之一
但是低調(diào)內(nèi)斂鮮少人關(guān)注
生活中你還遇到
哪些杭州好物件
一起來評論區(qū)說說
imgarr
《夜讀》欄目期待更多“筆桿子”加入
如果你喜歡夜闌挑燈、落筆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心得想與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領(lǐng)域有獨到的見解,歡迎你成為“夜讀”的分享人。
征稿郵箱:hangzhoufabu@qq.com。
來源/郵箱投稿(有刪減)
文字/龔玉和
制圖/葉叢
原標題:《全球18億人都在用!杭州四寶中被低估的它,曾是江浙滬餐桌上的“頂流”》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