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吹捧”和“智商稅”這類說法往往帶有主觀色彩,并且可能受到營銷號、網(wǎng)紅推薦或者特定時期市場現(xiàn)象的影響。一個品牌的受歡迎程度可能源于其設計、用料、營銷策略、品牌故事或特定時期的稀缺性等多種因素。
不過,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探討哪些羽絨服品牌可能被賦予了超出其實際價值的過高期望,或者其某些策略被部分消費者認為是“不劃算”的:
1. "部分奢侈品牌羽絨服:"
"代表:" 如 Moncler (莫克勒), Canada Goose (加拿大鵝), Sacai 等。
"“過度吹捧”點:"
"天價價格:" 其高端系列的價格遠超普通羽絨服,有時一件羽絨服的價格可以買好幾件質(zhì)量不錯的普通品牌羽絨服。
"Logo效應:" 過度依賴品牌Logo帶來的身份象征,而非羽絨服本身的保暖性能。
"營銷驅(qū)動:" 通過明星、時尚博主的大量穿著,營造出“不擁有就落后”的氛圍。
"“智商稅”質(zhì)疑:" 對于追求基本保暖功能的消費者來說,購買這些品牌的羽絨服可能確實是在為品牌溢價、設計、Logo和社交屬性買單,而非純粹的實用價值。當然,它們在羽絨填充物、面料科技、剪裁工藝等方面也可能有其獨到之處,并非完全“智商稅”,只是性價比不高。
2. "某些主打“功能性”但被
相關內(nèi)容:
45萬元罰單把加拿大鵝的“鵝絨”廣告撕開一個口子,上海市監(jiān)局把鴨絨寫進處罰書,同一天,北京SKP門店里那件標價11500元的“鵝絨”外套悄悄把吊牌換成“鴨絨填充”,店員說“保暖一樣”,可價格沒降,貨架前排隊的人也沒少。
罰單金額只占品牌在中國三天銷售額,加拿大鵝要的不是認錯,是繼續(xù)讓“鵝”字掛在胸口,好讓入門款降到7000元時,年輕人覺得撿了便宜。

始祖鳥母公司安踏在2023年11月把價格砍了三分之一,推出城市線,門店銷售說“面料沒變,少了登山剪裁”,可沖鋒衣胸口那只鳥還在,買家照樣愿意花六千塊把鳥貼在地鐵車廂。

安踏要的是把萬元鳥變成千元鳥,又不讓老用戶覺得鳥變麻雀,于是把專業(yè)線留在雪山,把通勤線塞進寫字樓,銷量報表上多一行增長,資本市場多一個“高端化”故事。

北面在2024年1月聯(lián)合天貓下架1.2萬件假貨,同一周推出Gucci聯(lián)名款,發(fā)售價14999元,得物平臺轉(zhuǎn)手套現(xiàn)29999元,年輕人說“不怕撞衫,就怕撞假”,打假打的是山寨,打出來的是聯(lián)名溢價。
北面要的不是消滅假貨,是讓真貨更稀缺,假貨越多,正品logo越值錢,限量聯(lián)名越能翻倍,平臺流量跟著漲,品牌方、炒鞋客、電商平臺一起分利潤。

GB/T14272-2021把蓬松度寫進國標,2024年新版又把環(huán)保認證加進去,可商場標簽上只寫“90絨”,不寫“蓬松度600+”,也不寫“鴨絨還是鵝絨”,導購說“摸一摸就知好壞”,消費者摸到的只是錢包厚度。

標準升級的速度趕不上營銷話術升級,品牌方把“新國標”印成海報,卻把小字貼在吊牌背面,沒人撕下來看,撕下來也看不懂,最后記住的還是logo大小。
加拿大鵝把鴨絨款降價1500元,銷量上漲18%,始祖鳥城市線降價2000元,銷量上漲32%,北面聯(lián)名款漲價15000元,照樣秒空,數(shù)據(jù)說明:買的不研究,研究的不買。

罰款、降價、聯(lián)名、打假,每一步都算得精準,精準到讓消費者覺得自己占了便宜,卻沒人提醒:羽絨服先看填充克重再看蓬松度,最后才看logo。

2023年冬天哈爾濱零下30度,路邊攤200元羽絨服也能扛住,只是胸口沒有鳥,也沒有地圖標,拍照發(fā)朋友圈沒人點贊,年輕人最后還是沖進商場買那只鳥,因為“別人認得”。
品牌方把保暖做成社交貨幣,把戶外做成身份標簽,消費者用月薪換logo,用logo換點贊,用點贊換存在感,循環(huán)一圈,羽絨服回到最原始功能:讓人在人群里被看見。

上海市監(jiān)局45萬元罰單寫得很細:廣告詞里“均使用鵝絨”屬于虛假,卻沒說“鴨絨保暖差”,因為檢測報告顯示兩者只差2℃,這2℃沒人感受得到,感受得到的是胸口那只鳥沒了。

安踏財報寫著始祖鳥城市線毛利率仍達62%,降價三分之一還能賺錢,成本表上布料、拉鏈、羽絨加起來不到售價三成,剩下七成是那只鳥的版權費。
北面聯(lián)名款溢價200%,得物上成交記錄明明白白,買家付款時知道多花的15000元買的是Gucci兩個字母,不是羽絨,卻沒人阻止,因為轉(zhuǎn)賣還能再賺3000。

國標把蓬松度600定為合格,800為優(yōu)秀,可專柜標簽只寫“高蓬松”,不寫數(shù)字,導購說“數(shù)字越高越保暖”,卻不提800蓬松度在江南可能出汗,600在漠河剛好,買錯場景多花四千。

2024年3月,北京朝陽大悅城加拿大鵝門店門口排隊30米,門店貼著“鴨絨款現(xiàn)貨”,隊里大學生說“反正別人看不出”,后面女生接話“看出也不怕,也是鵝”,兩句話把45萬罰單消解成零。
品牌方不怕被罰,怕的是沒人討論,罰單上熱搜當天,加拿大鵝直播間觀看漲三倍,主播反復說“現(xiàn)在入手最劃算”,彈幕刷屏“沖”,罰款變成廣告,市監(jiān)局成了背景板。

始祖鳥城市線砍掉雪山口袋,保留胸口鳥,老用戶罵“血統(tǒng)不純”,新用戶說“正好通勤”,安踏把兩邊評論截屏放進PPT,標題寫“成功破圈”,股價當天漲4%,資本市場只看增量,不看純度。

北面打假報告寫1.2萬件假貨下架,卻沒寫同期新增多少聯(lián)名款,假貨減少,真貨漲價,炒鞋群從AJ轉(zhuǎn)到羽絨服,群主說“一樣邏輯,稀缺就行”,羽絨服變成期貨,保暖只是交割標準。
消費者把羽絨服穿成身份制服,品牌方把制服做成溢價機器,國標把機器套上螺絲,可螺絲沒擰緊,機器照轉(zhuǎn),沒人愿意先停一下,因為停下來的那一秒,別人就穿上更貴的款。
結(jié)尾一句話:你買羽絨服先看價格、先看logo、還是先看蓬松度?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