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P“全球店王”爭奪戰(zhàn)(SKP "Global Store King" Competition)是國際高端零售品牌SKP(Shanghai Kerry Properties Limited)旗下各門店之間舉辦的一項重要的年度競賽活動。
這項活動旨在:
1. "激勵銷售業(yè)績:" 核心目標是提升門店的銷售表現和盈利能力。
2. "提升服務水平:" 鼓勵門店提供卓越的客戶體驗和個性化服務。
3. "樹立標桿典范:" 評選出在業(yè)績、服務、運營管理等方面表現最出色的門店,樹立行業(yè)標桿。
4. "增強團隊凝聚力:" 通過競賽激發(fā)員工(尤其是銷售顧問)的積極性和歸屬感。
"爭奪戰(zhàn)的主要內容通常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估:"
"銷售業(yè)績:" 這是最重要的指標,可能包括總銷售額、客單價、重點品類銷售、利潤貢獻等。
"客戶服務與體驗:" 評估客戶滿意度、服務響應速度、個性化推薦能力、客戶關系維護等。
"運營效率與管理:" 可能涉及庫存管理、陳列效果、店鋪環(huán)境維護、員工培訓與發(fā)展等。
"市場活動與拓展:" 評估門店策劃和執(zhí)行市場活動的能力,以及新客戶開發(fā)等。
"評選過程通常分為幾個階段:"
1. "數據收集與初步篩選:" 基于各門店的運營數據(如銷售系統數據)進行初步
相關內容:

作者 | 王小娟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過去十年,全球奢侈品商場零售額的王冠,屬于中國。而王冠上的明珠,是北京SKP。它曾多次蟬聯 “全球店王”的稱號,年銷售額超過200億。
然而在2024年,南京德基摘走了“全球店王”桂冠。如今,改變運營策略,SKP誓要奪回失去的寶座。
最近,老鋪黃金在北京SKP一層的獨立門店正式開業(yè),這是它在北京SKP的第三家店鋪,類似于Hermès、CHANEL,打破了國際奢侈品牌長期壟斷一樓黃金位置的傳統。
北京SKP這家知名高奢商場,正通過調整招商策略、更加注重本土化來重返“店王”之位。不過,“店王”之爭不僅是銷售額,也有了新的內涵,它不再是簽下更多國際大牌的競賽、高奢商場招商的比拼,而是對中國消費者心理變遷的深刻洞察。
全球奢侈品市場正在加速進入一個新紀元。老鋪黃金的出現,與其說是SKP的解藥,不如說是遞給所有高端商場的一張新考卷,而真正的考試,才剛剛開始。
失落王座
在過去的很多年間,坐落在北京大望路的SKP, 一直堅守中國乃至全球店王的稱號。
然而在2024年,北京SKP遭遇了滑鐵盧,當年銷售額為220億元,同比相比下滑17%。而在南京,坐落于秦淮河畔的另一座奢侈品商場德基廣場,以245億的銷售額超越北京SKP,成為新的“店王”。
在這背后,是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激烈動蕩。據貝恩公司報告,2024年全球奢侈品市場流失了約5000萬客戶,超七成消費者在購買奢侈品前會進行跨平臺比價,而在中國內地,個人奢侈品市場銷售額下降約18%-20%。
國際奢侈品集體寒冬,直接體現在了奢侈品集團的財報上。
2025年上半年,LVMH集團總營收同比下跌4%至398.1億歐元,凈利潤下降22%至56.9億歐元。開云集團營業(yè)收入75.87億歐元,同比下降16%;凈利潤4.74億歐元,同比下降46%,其中GUCCI的營收同比更是下滑26%至30.27億歐元。
這樣的動蕩,亦是奢侈品消費趨勢的變化。
有行業(yè)人士分析,奢侈品消費呈現兩極分化趨勢。財富縮水的中產主動退出奢侈品購物大軍,轉向更保值的黃金等消費,從體驗性轉向功能性,超富裕階層則繼續(xù)展現出驚人的購買力,持續(xù)擁抱一線品牌,但這部分人群占比不高,進而奢侈品行業(yè)受到周期影響。
同時,奢侈品的消費場域,也在發(fā)生著變化,以南京的德基廣場為例,其驗證了多元化體驗與社交空間的勝利。在2024年,德基銷售額沖高至245億元,平均每天超6693萬元,每小時約售出279萬元。
成功并非偶然,德基打破了傳統高端商場乏味的零售模式,構建了一個高端消費的生態(tài)圈,追求多元而非單純依賴國際大牌。
在這里,德基藝術博物館不時舉辦展覽。有第三方數據顯示,觀展人群轉化為高端消費客群的轉化率達38%;耗資千萬打造了網紅主題廁所,單廁所日均打卡超5000人次,帶動周邊店鋪銷售額提升20%。
另一方面,這也是側重不同消費人群的結果,德基廣場還精準瞄準Z世代消費群體。公開數據顯示,中國Z世代的人口占比大約在兩成左右,但消費規(guī)模卻占到了中國整體消費的40%。
除了一眾奢侈品,德基引入了CHUU、NERDY、ERDOS、UNDEFEATED等時尚潮流品牌,并配備了60余家美食店鋪,涵蓋了從高端餐飲到頗有性價比的小店。
這些舉措增加了這家高端商場的客流和煙火氣。對于不少消費者而言,盡管幾萬或者數十萬的奢侈品難以消費,但是花上千元享受一頓精致的餐飲還是可以考慮的。
就這樣,在多重因素加持之下,德基廣場在去年成功“登王”。
運營秘訣
競爭壓力之下,SKP必須要做出改變了。
北京SKP最初曾名新光天地,在國內奢侈品商場地位超然、氣質高冷。業(yè)內曾一度流傳,“若新品上市在SKP找不到,那全國都沒有”,可見風光。
但光靠傳統的國際大牌,已不足以支撐SKP的門面。這家商場在過去數年,已經引入多個本土品牌和獨立設計師品牌,來豐富整個商場的品類,提升體驗性。
今年,一批又一批的消費者涌入SKP,不是為了去某個老牌奢侈品店購入一款包,而是為了擠進老鋪黃金,拿下一些心儀的黃金飾品。排隊最瘋狂的時候,有人調侃,“老錢們把頂奢商場擠成了菜市場?!?/p>
體現在財報上,老鋪黃金春風得意,2025年上半年,老鋪黃金實現總營收123.5億元,同比增長 251%,實現歸母凈利潤22.7億元,同比增長286%。
盡管從體量來看,老鋪黃金與上述奢侈品集團的營收尚不在一個數量級,但此消彼長間,也能窺探到消費者的流動。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調研數據顯示,老鋪黃金消費者與路易威登、愛馬仕、卡地亞、寶格麗等國際五大奢侈品牌的消費者平均重合率接近八成。
根據財報,截至6月30日,老鋪黃金入駐29家頭部商業(yè)中心、擁有41家門店。今年上半年,老鋪黃金在單個商場平均銷售業(yè)績4.59億元,不僅大幅超越國內、國際珠寶品牌,更是已領先一些國際奢侈品一線巨頭。
而據第三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老鋪黃金在北京SKP實現了近220%的業(yè)績增速,未來新開的店也將貢獻更多業(yè)績。
對比去年的銷售額,北京SKP、南京德基廣場、上海國金中心這幾家排名靠前的頂奢商場,差異并不大。
在無錫從事數十年商業(yè)地產招商的人士徐冰(化名)是德基的??停恳淮稳ツ暇┒紩ス涞禄?,一方面是去消費,去那些無錫恒隆沒有的奢侈品店逛一下,掃一些貨,另一方面也是學習一下德基的運營策略。
在他看來,德基集結了江蘇和安徽兩個省份的優(yōu)質購買力,而北京SKP、上海國金中心等,雖然均占據一線城市的優(yōu)質客源,但是這兩個大城市的商業(yè)體不計其數,就算是奢侈品商場,選擇也很多。但在南京的德基,競爭對手有限,幾乎是一家獨大。
另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商業(yè)地產人士Harry表示,“深圳首店開業(yè)我就開始在觀察老鋪黃金的經營邏輯了,其和傳統金飾品牌的經營模式不同,在產品、工藝、營銷等方面追求獨特性,所以能快速成長也并不意外?!?/p>
不過他也指出,黃金這個品類有自己的局限性,要靠黃金品類撐起一個重奢商場的營業(yè)額遠遠不夠。“目前來說主要還是要靠傳統國際重奢品牌,未來還是要看老鋪黃金能否成為全球一線重奢品牌”。
北京SKP固然正在積極改變,德基也并非靜態(tài)、止步不前的。它也會調整自己,不斷精進。
當然,就整個奢侈商場而言,還是要布局多元的奢侈品牌,同時強化社交性與體驗性,才能持續(xù)做大份額。
格局生變
老鋪黃金入駐北京SKP一層,成為高端商場的競爭關鍵,也意味著,近30年的高端商場,從完全依賴國際奢侈大牌,到引入強勢中國品牌的結構性轉變。
下個月,隨著上海港匯恒隆店的開業(yè),老鋪黃金也將成為唯一實現頂奢商場全覆蓋的中國品牌。
在頂奢商場的營收構成中,約90%的營收來自頭部30%的品牌,此前這些商場的競爭核心,基本圍繞國際頭部奢侈品進行。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民眾消費從物質到精神、體驗層面的轉變,重奢商場也在改變深度依賴國際大牌的格局,老鋪黃金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徐冰向華爾街見聞表示,一般而言,出于成本、裝修周期的損失等方面考量,商場每年有70%左右的店鋪不會更換,這些品牌構成了商場穩(wěn)定的基本盤,剩下30%的部分,可能會通過淘汰或者引入新店來進行更換。
而在更換時,高端商場越來越重視首店經濟和獨家合作,也重視能帶來流量的國內網紅品牌等。尤其是像老鋪黃金這種有流量、銷售額又高的品牌,是高端商場招商的重點。
徐冰介紹,他和同事們日常也關注中國本土品牌的開店趨勢,關注他們的發(fā)展現狀。徐冰強調,“這也是洞察消費趨勢”。
Harry則進一步指出,文化自信帶飛國產品牌消費,很多國內品牌都會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來打造自己的一些獨特符號和標志。
不過,他也認為,從商業(yè)項目的盈利角度來看,這些品牌和傳統重奢甚至輕奢品牌相比,仍未完全成熟,還需進一步觀察。
從SKP排隊搶購到小紅書社交狂歡,黃金消費已被賦予了投資、文化身份與情緒價值的多重意義,國人對黃金保值屬性的青睞與文化認同的回歸,讓老鋪黃金成為奢侈品下滑時代的一個特例,更讓它成為重奢商場爭搶的香餑餑。
而這種文化消費的持續(xù),還需要更多本土品牌的崛起來支撐。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格局,也可能會大幅改寫。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SKP“全球店王”的爭奪戰(zhàn),永遠不會停止。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