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來聊聊這款備受期待的重返賽場——YETI SB130軟尾山地車。時隔兩年,這款經(jīng)典的硬尾車再次進化,煥發(fā)新生,勢必成為越野圈的熱門話題。
"回歸初心,進化不止:YETI SB130 的故事"
YETI SB130 曾經(jīng)是硬尾山地車的標桿之一,以其簡潔、可靠和出色的性能贏得了眾多車手的喜愛。兩年前,YETI 對其進行了升級,推出了 SB130 RFA(Revamped For All),進一步提升了整車性能和適應性。而如今,SB130 再次進化,以全新的面貌回歸,繼續(xù)引領硬尾山地車潮流。
"兩年磨一劍:YETI SB130 的主要升級點"
雖然具體細節(jié)可能因市場地區(qū)和版本而有所差異,但根據(jù) YETI 的產(chǎn)品路線和行業(yè)趨勢,我們可以推測 SB130 的主要升級方向:
1. "更輕量化:" 這幾乎是所有山地車廠商的共識。YETI 會在材料選擇和結構設計上進一步優(yōu)化,例如采用更輕的鋁合金或碳纖維部件,減輕整車重量,提升操控性和效率。
2. "更先進的幾何結構:" YETI 會根據(jù)最新的運動科學和騎行數(shù)據(jù),進一步優(yōu)化 SB130 的幾何結構,例如調整座管高度、前叉行程和車架角度等,以提供更舒適的騎行體驗和更佳的操控性能。
3. "更
相關內(nèi)容:
作者 : keiya345自從2019年把Knolly Warden放售后都沒有再騎過山地了...... 最近又萌生再騎山地的想法,不過最近所有自行車的廠商全都缺貨下想買也買不到。起初在12月的時候一直在看有什么車可以買,基本上大多的牌子都有看過。其中閃電的供貨是比較穩(wěn)定的,只要下訂金基本上兩個月左右就已經(jīng)有,所以有考慮過買閃電的Enduro Comp。不過剛好有一朋友告知某牌子在做舊款式清貨,實在是太巧了!!于是就有了這次的「開箱」了。
平常都是騎Enduro車款,這次反而選擇了行程較短的Trail車款原因其實有二:一是我本來比較矮,假如組一臺長行程的29,外觀比例上會很奇怪;二是絕大部分的車廠都是缺貨中,剛好SB130跟SB150在清貨中,在不選長行程的前提下SB130看似是唯一選擇。車架部分
這次清貨的車款都是2019款,在幾何方面2019-2021款都沒有改變過,改變的就只有涂裝。剛好這黑色款有配上一點YETI藍,沒有純色的沉悶。這款是TURQ級,據(jù)YETI官方解釋TURQ和Carbon兩個分別是用的碳纖布不同,TURQ會比Carbon輕約250-300克,這也跟公路車的高模碳跟低模碳一樣。
YETI“祖?zhèn)鳌钡腟witch Infinity,向來都是從別人的口中聽到是怎么的好騎,是怎么神奇的一個轉點。今天的小編終于能感受到那份神奇!非常柔順、很線性的避震運作,沒有傳統(tǒng)轉點的“死硬感”。
同時連桿的設計也改善了后三角的穩(wěn)定性,據(jù)舊款YETI SB5.5C的車主說后三角比SB5.5C更硬更穩(wěn)定。有改善的同時當然是有利亦有弊:Switch Infinity的部分清潔難度上升了,需要把后三角拆下來才能做更深層的清潔;連桿轉點需要經(jīng)常留意松緊。
避震部分
由于Switch Infinity是YETI托FOX造的,自然選配的避震也會是FOX。選金管主要是因為配色問題啦!
在Trail車款上FIT4是個好伙伴!FIT4的調較幅度雖然沒有Grip2那么大,卻擁有Grip 2沒有的Open-Medium-Firm 3位一體的旋鈕,上面還有低速壓縮的調較旋鈕。
是的,前叉也是老款2019的,性能依然是杠杠的,不比新款差!這次選配的是FOX 36 150mm長度,也是非常足夠用了!
后避震也是來自于FOX的DXP2,SB130已經(jīng)由老款的英制避震長度改成公制,長度為210mm x 52.5mm。小編曾用過單樽款的Float DPS,印象分挺高的!簡易的調較、細膩的避震感,配搭在Switch Infinity上感受不到打底的感覺(雖然已經(jīng)打底)。傳動及剎車

小編向來都不太喜歡用“貴森森”的XX1,所以都是選配SRAM的GX套件。這次是2021款的SRAM GX Eagle,由以往高調的白字LOGO改成暗灰的LOGO,更好看更低調。飛輪也由老款的10-50T升級到10-52T,硬是要比日本藍廠的飛輪多1T,哈哈!
而剎車則是SRAM的G2 R,雖然不是高級貨不過也夠用了,碟片是用上SRAM的CenterLine,前200mm 后180mm。只要把油打得好好的,這剎車還是有不錯的手感,拉桿順暢且沒有硬硬的手感。
三件套
把橫是小編最愛用的,來自英國的Renthal。長度是740mm(由780裁到740),只有他們家才做這種低調的金色,可以為黑色車款點綴卻不會太過火。而把立是Raceface的Chester,長度是40mm,重得一鉈不過挺實用。
坐管是來自FOX的Transfer,長度是100mm。全車的FOX都用上Kashima坐管卻沒有,是的!小編認為坐管不需要金閃閃所以沒有升級到Factory版,黑管足矣。
坐包肯定用原裝! YETI跟WTB定制的VOLT,VOLT也是挺好坐的一張“長青”坐包了,推出了那么多年還是有很多粉絲。輪組部分

輪組用上了DT Swiss的M1900 30mm,塔基里是3爪而不是Ratchet System,踏踩角度不夠細,不過強度非常足夠,能應付小編這邊的林道有余了。而外胎的配搭是前輪Maxxis DHF 2.3,后輪Aggressor 2.3。沒有用上2.5是因為考慮到重量、靈活性、滾動性等因素,在130行程上還是用2.3比較搭配,騎行感比較平衡。

其實我以前不喜歡YETI的,這個觀念是建基于舊款的車架上。管形太圓潤,避震反應不如想像。后來SB1XX系列推出后對YETI改觀了,這臺SB130的爬坡性能真的嚇一跳,比起之前我騎過的更好爬;管形一改之前的圓潤感,都改成比較直的管形, 很好看;還有可以在車架上安裝水壺了,不用再用背囊騎車,解放背部!然而同是29er,卻比我之前騎過的Santa Cruz Hightower更靈活。避震雖然是橫放連接上管,卻沒有一種不斷前推的感覺,而是穩(wěn)定地慢慢前推,這種感覺在爬坡特別明顯。下坡有靈巧的感覺,可以貼地也可以跳!重量不算重,這套零件下得出13.6KG,有非常大的減重空間,已經(jīng)算是挺可觀了!后記在這次機緣巧合下入手,我覺得是個緣份。加上時下各種缺貨的現(xiàn)狀,想換車是個非常難的事,真要把這輛SB130多騎遠點、高點,更珍惜一下現(xiàn)有!你最近有什么升級組車計劃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