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作為中國的啤酒之城,曾孕育了眾多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消費觀念的變遷以及企業(yè)戰(zhàn)略的調(diào)整,一些曾經(jīng)輝煌的青島品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甚至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以下是五個已消失的青島品牌,它們曾經(jīng)暢銷全國,如今卻淪為時代的棄子:
"1. 青島啤酒廠(青島啤酒廠品牌)"
"曾經(jīng)的輝煌:" 作為青島啤酒的創(chuàng)始者,青島啤酒廠品牌曾是中國啤酒行業(yè)的領軍者之一。其生產(chǎn)的青島啤酒享譽全國,是幾代人的共同記憶。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青島啤酒廠品牌是稀缺資源,供不應求。
"消失的原因:" 1993年,青島啤酒廠進行股份制改造,更名為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隨著改革的深入,企業(yè)進行了多次重組和品牌整合。雖然“青島啤酒”品牌得以保留并發(fā)展壯大,但“青島啤酒廠”這個品牌逐漸被淡化,最終消失。更名也反映了企業(yè)從生產(chǎn)者到品牌運營商的轉變。
"2. 青島啤酒二廠(青島特液)"
"曾經(jīng)的輝煌:" 青島啤酒二廠曾生產(chǎn)“青島特液”啤酒,以其獨特的口感和親民的價格,一度成為青島啤酒的強勁對手,暢銷全國。在80、90年代,青島特液是許多消費者心中的首選啤酒之一
相關內(nèi)容:
那些年頭,你走在青島的街頭,哪怕是海風勁吹的時候,心里也有底氣。可其實,底氣這玩意兒,是從家里那些“硬通貨”里偷來的。說起硬,你別只想票子——有一陣子,家里有輛金鹿、自個戴塊金錨手表、柜頂上落滿灰的鷹輪縫紉機,誰不是在鄰居眼里,抬升著身價?風水輪流轉,如今青島城還是一天比一天寬敞,舊時這些隨處可見的老品牌,卻一個個從日頭下消失了??赡阏嬉f忘了?怕是誰也不敢這么拍著胸脯。

那時間回到八十年代初,滿大街的人,腿上都拴著票。要說搶手貨頭一名,非金鹿自行車莫屬。家里頭如果攢著一張自行車票,父母怕不比中頭彩還高興。那時一輛車要價一百四十九塊,是工薪族半年的工資,可你要轉手賣,說不準能翻到三百。搶購自行車的日子,幾乎是場全民運動。要是哪戶人家終于買到金鹿,得在樓下騎兩圈,車鈴剛安上,心里卻總懸著。車鈴外殼容易被人惦記,總怕夜里被順走,于是鐵匠鋪的防盜鋼箍成了“爆款”。
至于金鹿這車,能抗能扛,說起來有點像北方的老爺們。雨落下來,真心疼,咋舍得拿它淋?家里要送倆孩子、買一袋面,背油壺,都是頂用的。有人家一輛車能用十多年,最后實在磨不動了,留作“紀念品”。金鹿金鹿,一車兩命,陪你從青年熬成父母。

可那會兒買自行車要資格,哪像如今掃碼就騎。家里頭孩子多,分誰騎上一周,還常鬧磕絆。你想啊,有些事,不是壞,就是有點“舍不得”。風頭最勁那幾年,青島的金鹿年銷百萬,仿佛每輩青島人都得跟它打個照面。
咱再說“鷹輪”。在很多青島人家里,舊櫥柜角落里總有臺灰撲撲的縫紉機。早些年,結婚嫁妝、置辦新居——誰家沒一臺沉甸甸的“鷹輪”?忙不過來的時候,母親總邊踩邊嘮叨:“一擰就順,出針利。”那些年青島縫紉機廠干得風風火火,全國有一百多個維修點,大娘小妹都認得“鷹輪”標。小姑娘學裁針,男孩子調(diào)皮搗蛋,經(jīng)常被那飛快轉動的針頭驚到。

偏生到了九十年代,城里的風氣變了。誰還肯耐下心坐臺縫紉機?衣服買現(xiàn)成的,圖個時髦,也省事。鷹輪扛不住,工廠也熄了火。可哪怕閑置下來,這縫紉機也是家里“不動產(chǎn)”。母親抱怨:機器還跑得歡,舍不得扔。其實她是舍不得那段天冷夜深,踩著縫紉機給孩子綴棉襖的時光。
至于手表,青島人都記著“金錨”。那玩意可不是隨便能買的,幾十塊的價格,立在櫥窗里閃著光。小青年談婚論嫁,三大件里手表總排第一。誰家小子攢夠錢,咬咬牙捧回一塊金錨回家,那日子,簡直眉飛色舞。青島的金錨、玫瑰、雙喜,都是大廠做出來的好貨。甚至有別村的親戚,特意托人倒騰一只回來。

八十年代工廠工人幾千號,能一年產(chǎn)出一百七十萬塊表。你想吧,那會兒中國人過年發(fā)工資,鐵飯碗都不舍得多花一分。買塊表戴上,不光看時間,還是身份的“明信片”。但變化來的悄然。石英表大批進了內(nèi)地,機械表落后,新產(chǎn)品做不過人家。表廠堅持了幾年,到頭來,門一關,人也散了。家里老表摔壞了齒輪軸,沒人修,母親感嘆,老東西,擱著也好看。
說到相機,青島其實曾風光過。那個年代,去公園照一張全家福,是頭等大事。青島照相機廠的“青島—6型”,曾經(jīng)風頭極勁,能和上海的“鳳凰”掰手腕。相機其實是“學德國的”,拿他的模具、技術,工人們一錘一錘敲出來。年產(chǎn)二十萬臺,不光賣給國人,錢也掙出海去了。拿到全國評比還得了獎。廠子后來歸了海信,老相機像老友,只能擱在柜子里想念。你說這物件好嘛,好。可世道變了,有時就是一陣風把你吹下臺。

還有個牌子,興許年輕人聽著都新鮮:“藍天”運動裝。八十年代的小伙兒、姑娘,誰沒穿過袖口褲腿兩根杠的藍運動服?一穿上,仿佛人都精神了。青島做運動服的老廠叫第三針織,做出來的藍天牌拿下全國第一個金獎,后來還成了亞運領獎服。時髦人家,年節(jié)必給孩子添上一身。小城巷口,三五成群的孩子,穿著藍白相間,在樹蔭下打鬧。那些年,青島、天津、上海,三家廠子在全國打擂臺。如今老布料早沒了蹤跡,但記憶里還印著那點藍和那兩道杠。
這些曾風光一時的青島品牌,不知不覺,就在市井巷陌的日常里退了幕。變遷是慢慢滲進生活的:昨天帶著牌的自行車、手表、針織,明天就成了老物件。但人總舍不得,還是會逢人搖頭——“那時候的東西,結實。”可這背后,其實是舍不得那個生活。人分分合合,城市也丟不掉自己的影子。

有句話怎么說來著?“記憶,是最經(jīng)得住時間的老東西?!鼻鄭u也好,咱這些年頭的生活也罷,翻出來,摸一摸,還是那股子筋道味兒。沒了金鹿,還可以再騎自行車;少了金錨,手機也能報時??扇说男念^,一直、一直在等著,盼著那一個時代再走回來嗎?還是說,新的日子,同樣會有值得細嚼慢咽的牌子和故事?誰知道呢——不過,這味兒,真沒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