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開信息,復興門百盛于2023年12月31日正式閉店。
關于百盛集團對此事的稱述,通常情況下,商場閉店的原因可能涉及多種因素,例如:
1. "市場變化與競爭:" 隨著零售業(yè)格局的變化,新興零售模式和電商的沖擊,傳統百貨商場的客流量和銷售額面臨壓力。
2. "經營策略調整:" 集團可能根據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進行布局優(yōu)化,關閉部分經營效益不佳或位于非核心地段的門店。
3. "租賃與物業(yè)問題:" 作為老牌商場,可能面臨租賃成本上升、物業(yè)老舊更新困難等問題。
雖然具體的官方詳細聲明需要查閱百盛集團發(fā)布的正式公告,但閉店通常被理解為是對當前市場環(huán)境的一種回應,并可能為集團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或資源整合。復興門百盛作為北京的老牌商場,其閉店確實是北京零售業(yè)格局變化的一個縮影。
您想了解更具體的官方聲明內容嗎?我可以嘗試查找相關的官方新聞稿。
相關內容:
北京復興門百盛商場年底關門:31年老店終落幕 商家清倉業(yè)主改規(guī)劃
北京復興門百盛商場今年底要關門了。這個開了31年的老牌商場,最近被業(yè)主中工美集團提前收回場地,合同明年1月1日終止。百盛集團說是因為這里一直虧錢,早點關能少賠點,還罰了1170萬違約金。
商場位置在長安街邊上,周圍都是金融街的大公司,本該人流量大。但實際情況是,白天晚上客人很少,一層的餐館基本沒人吃飯,服務員空閑得慌。樓上賣衣服、化妝品的鋪子掛滿半價牌子,有商家說是準備撤店了。隔壁一公里外的金融街購物中心,晚上人卻不少,吃喝玩樂啥都有。
百盛集團上半年財報顯示,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少了11%,光是復興門這家店就虧了好幾年。他們說現在人們消費更謹慎了,喜歡體驗式逛商場,傳統百貨店太沒吸引力。不過他們其他地方在轉型,比如合肥那家改成二次元主題商城,大同新開了個綜合體,里邊還帶酒店公寓。
中工美集團接下復興門這塊地后,說要在2026年改造,要做文化加商業(yè)的綜合體?,F在具體規(guī)劃還沒定,但附近美術館可能會參與設計。
記者去現場看了,工作日晚間七點商場里空蕩蕩的,美妝柜臺偶爾有幾個人,服裝區(qū)幾乎沒人逛。有店員抱怨周末人比工作日還少,換了好幾撥品牌都沒救過來。

百盛現在全國還有40多家店,但大部分集中在二線以下城市。集團半年利潤雖然扭虧為盈賺了點錢,但復興門這單店壓力太大,不得不關。
商場關門前最后幾個月,不少店在打折甩貨,五折牌到處都是。有員工說最近天天在收拾倉庫,準備撤場。
未來這里會變成什么樣還不清楚,但類似上海外灘源那種老建筑改造成功的案例,可能給北京這邊提供參考。不過改造要到2026年才開始,短期內這片區(qū)域的商業(yè)形態(tài)會有一段時間空白。
百盛集團在財報里提到,以后要往“生活方式中心”轉型,打算升級品牌,做體驗式空間。但像復興門這種位置好卻做不起來的店,未來可能還會繼續(xù)調整。
金融街那邊的新商場越來越火,說明年輕人都愛去有吃喝玩樂一站式的地方。傳統百貨店如果不變,怕是真沒法生存下去。現在北京很多老商場都在找方法改變,有的加電影院,有的搞主題街區(qū)。

這次關店涉及到歷史長的老店,不少老北京覺得可惜。畢竟從90年代就開始在這兒買東西的人,現在看著它關門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但商場生意嘛,活不下去就得換新的模式。
中工美集團作為央企,這次收回地兒后肯定要考慮國有資產增值,文化+商業(yè)的路子可能是想平衡社會效益和商業(yè)收益。不過具體怎么操作,還得看后續(xù)規(guī)劃。
百盛在全國其他地方的轉型嘗試,效果還不太明朗。合肥那個二次元商城到底賣不賣座,大同綜合體能不能吸引人,這些得等市場驗證。但至少他們開始動了,沒再守著老樣子死撐。
北京這些年商場更新換代挺快,老店關新店開是常事。復興門百盛這事算是給傳統百貨業(yè)敲了個警鐘,不改真的不行了。至于它留下的位置將來會變成什么樣,只能等改造方案出來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