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東區(qū)大安路一段,日與夜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景。白天是車水馬龍的商辦與咖啡廳,夜幕低垂時,熱鬧的人聲與閃爍的燈光亮起,搖身一變成為餐廳、酒吧的一級戰(zhàn)區(qū)。近日,全新日式居酒屋也進駐于此,這里提供大阪街頭的與名古屋經(jīng)典的,不用飛到日本,就可以在隨性自在的氛圍中,品嚐到兩地的名物。
延伸閱讀:
臺北信義區(qū)全新餐酒館:擁有四季水果調(diào)酒、日式家常料理轉(zhuǎn)譯Gastropub的夜生活新地標每處細節(jié)都有職人哲學
的靈魂人物是主廚楊翔安,累積十余年的職人歷練,練就了精準掌握火候與細節(jié)的功力。多年來,他在臺北老字號居酒屋廚房打磨技藝,看見不同客人對串炸與日式料理的期待,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想法。2024 年,他決定以自身經(jīng)驗為基礎開啟新篇章,把大阪的串揚與名古屋的手羽先唐揚同時引進東區(qū),想為城市夜晚創(chuàng)造一處能自在小酌、也能品味職人料理的場所。
這樣的理念也反映在空間設計上。由操刀,設計師 Joseph Lee 以日本旅行的觀察為靈感,把街邊茅葺屋的意象轉(zhuǎn)化為花崗石、水泥與木質(zhì)的交疊語彙。白天時空間顯得洗鍊俐落,夜晚則隨著招牌上炸串圖樣點亮街角,散發(fā)出溫暖氣息。室內(nèi)以長吧臺與米色檯面為基調(diào),搭配細膩的和風元素,讓人同時感受到日式傳統(tǒng)與都市節(jié)奏的交錯。
、有何不同?
雖然同樣都是,相信應該許多人對于和之間的差別充滿疑問。原來,源自江戶時代,講究的是清爽與優(yōu)雅,常以魚介、時蔬為主角,裹上輕薄的麵衣,以高溫快速炸出鬆軟口感。搭配的醬料通常簡單克制,像是蘿蔔泥醬汁或抹上一點鹽,讓食材保持清淡細緻。
相較之下,則來自大阪的庶民飲食文化。將肉類、蔬菜、甚至水果串在竹籤上,裹上厚度適中的麵衣與麵包粉后再油炸,呈現(xiàn)外酥內(nèi)嫩的豪爽口感。炸串通常搭配多種沾醬,從醬油系、果醋到黃芥末,讓一頓餐食更具玩味。走進大阪的街頭小店,常能看見一群人邊喝啤酒邊大口咬下炸串的熱鬧景象,氣氛與天婦羅的細膩典雅形成鮮明對比。
因此,若說天婦羅是一種,那么炸串就代表了。一個講究輕盈細緻,一個則是豪爽痛快,兩者雖然同屬油炸料理,卻展現(xiàn)了日本飲食文化中截然不同的面貌。
不可或缺的特製沾醬
大阪炸串講究的是襯托食材個性,楊翔安因此研發(fā)了三款特製佐醬。以蔬菜、牛骨、海鮮熬煮而成的,里頭加入傳統(tǒng)的伍斯特醬(Worcestershire sauce),也是吃炸串時最經(jīng)典的搭配,搭配肉類又更加分;清爽的最能襯托海鮮鮮美;而因為加入美乃滋因而帶出溫潤辛香,也讓油炸料理不顯厚重。不同組合讓串揚的味道有更多層次變化。
水果也能上桌?
則在常見的牛肉、海鮮的食材之外,餐廳還帶來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意組合,像是葡萄、無花果也能串炸。且,新鮮水果經(jīng)過高溫油炸,香甜更濃,外層酥脆與內(nèi)在多汁形成沖突趣味,無花果再搭配西班牙塞拉諾火腿絲,鹹香與果甜相互襯托,是值得一試的選項。
葡萄、香菇、蝦泥手羽先、菲力牛肉、喜魚、紫蘇蝦
葡萄(圖下右一):選用頂級秋翠葡萄切半,夾入起司片與薄荷葉后油炸。酸甜果香融入乳脂奶香,意外和諧,展現(xiàn)大阪串揚的多元趣味。
香菇(圖下左二):新社香菇切塊修型,菇傘內(nèi)鑲?cè)胩匮u蝦泥再裹粉酥炸。最后佐上美乃滋、西芹與巴西里碎,讓山珍與海味同時入味。
蝦泥手羽先(圖下左三):靈感取自日本名店,將手羽先去骨后填入胡椒、香菇碎調(diào)味的蝦泥,再以海苔捆起油炸。層次鮮明,一根骨頭更能充當竹籤增加食趣。
菲力牛肉(圖上左一):嚴選美國菲力切成適口塊狀,裹粉后油炸至五分熟。外酥內(nèi)嫩,最能感受到菲力的軟嫩與油脂的香甜。
喜魚(圖下左一):喜魚又名沙梭魚,肉質(zhì)潔白細緻。主廚將其去骨后串成 S 型油炸,再點綴美乃滋、西芹與巴西里碎,入口鮮嫩清爽。
紫蘇蝦(圖下右二):白蝦以生紫蘇葉包裹后油炸,蝦肉彈牙鮮甜,紫蘇葉則帶來草本清香,既解膩又增添風味,是內(nèi)行人必點款。

除了固定菜色,夜串坊還推出不定期的隱藏料理。像是肉質(zhì)細緻的臺灣馬頭魚,以手法處理后再串炸,外脆內(nèi)嫩,層次分明;另一款黑喉魚則利用油脂豐厚的特性,透過高溫鎖住鮮美,再交織上麵衣的酥香,成就讓人難忘的一口。這些不在菜單上的料理,需要緣分才能遇見,也成為老饕們追尋的理由。
馬頭魚、無花果、黑喉
馬頭魚 (圖右):選用現(xiàn)撈臺灣馬頭魚切片并保留鱗片,先以 200 度熱油處理,再進行串炸。雙重技法讓外酥內(nèi)嫩,魚肉細緻鮮甜,是夜串坊自豪的獨創(chuàng)料理。
無花果(圖中):新鮮臺灣無花果裹粉油炸后甜感更濃,口感層次也更豐富。搭配熟成一年的西班牙塞拉諾火腿絲,鹹香襯托果香,展現(xiàn)奢華又新奇的滋味。
黑喉(圖左):黑喉肉質(zhì)軟細且具有豐富油脂,非常受到食客喜愛。主廚透過高溫串炸鎖住魚肉本身的美味,酥脆的外衣大大提昇入口的層次,令魚肉呈現(xiàn)高雅的風采。
蘆筍
將鮮嫩欲滴的臺灣綠蘆筍裹上五花肉片,接著再裹麵衣油炸,上桌前并淋上日本美乃滋。綠蘆筍的脆嫩與五花肉的油香相互輝映,還有滑潤的美乃滋提昇風味,討喜又可口。
此外,消費相當親民,單串價格大約落在NT60元至NT150元之間,依食材種類有所不同;特色隱藏料理或季節(jié)魚種則會略高。除了串揚,其他居酒屋小食以及招牌手羽先唐揚,價格約在NT180元至NT220元。若搭配飲品,整體平均客單價大約落在NT800元至NT1,200元之間,既能小酌隨意,也能點滿一桌分享。這樣的定價,既保留居酒屋的輕鬆氛圍,又讓職人等級的料理更容易親近。

消費相當親民,單串價格大約落在NT60元至NT150元之間。

必點推薦—
必點推薦是。選用新鮮雞翅中段,不腌不裹粉,透過分段二次油炸與靜置技法,保留肉汁同時讓外皮酥脆,再刷上以陶甕發(fā)酵三週的獨門秘製醬汁,鹹甜交融,入口后香氣在舌尖蔓延。品嚐時,只需用手指輕扭就能去骨,酥皮與嫩肉交錯的快感,成為宵夜最難抗拒的罪惡享受。
除了兩大招牌,夜串坊的菜單還有多款居酒屋經(jīng)典。胡麻菠菜捲、鐵板雞肉丸子、生牛肉、一口燒餃子、鮭魚茶泡飯與千層腐皮,讓聚會不必單一風味,而能隨心搭配,循序漸進地從前菜到主食,再到重口味的手羽先收尾,完整體驗日式夜晚的節(jié)奏。
胡麻菠菜捲
以特製的日本胡麻醬為基底,再將菠菜以蛋皮、海苔包裹后切成一口大小,經(jīng)噴槍炙烤再灑上芝麻,整體香氣十足又輕盈,不論擔任開胃前菜或是中場轉(zhuǎn)換味覺都十分合宜。
生牛肉
選用美國牛小排輕微炙燒表面后切片,搭配水果醋、紅椒粒與辣椒絲,并以清甜微辛的洋蔥襯底,整體風味俐落清爽,在炎夏中也能輕鬆開啟食慾開關。
鐵板雞肉丸子
雞肉丸乃是居酒屋的定番料理之一。取雞胸、雞腿肉,搭配雞軟骨、生紫蘇葉等食材製成雞肉丸,再以鐵板煎至兩面酥脆,淋上自製烤肉醬、生蛋黃與蔥花上桌。鹹中帶甜又富有蛋黃濃醇芳香,微微焦香也增添大人系的成熟韻味。
夜串坊 KUSHIAGE YORU
臺北市大安區(qū)大安路一段51巷34號
02-2711-9006
營業(yè)時間:17:30~00:00
訂位連結:lihi.cc/gynjU
FB/IG
延伸閱讀:
臺中大人系小料理,跳脫燒肉框架以單品料理定義居酒屋以上、割烹未滿的餐桌風景東京預約困難居酒屋來臺!五週限定登場 inari 現(xiàn)代居酒屋全新企劃用創(chuàng)意咖哩、沉浸式體驗慶祝重生之日臺北日料推薦割烹夏季菜單登場,結合食養(yǎng)精神與當代割烹語彙的無菜單日料體驗臺北全新日料用創(chuàng)意重塑江戶前壽司,細緻呈現(xiàn)一期一會的四季饗宴臺灣首間燒鳥+割烹餐廳開幕!炭火到刀工的極致對話翻轉(zhuǎn)日料新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