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是各種藝術的集大成
在巴黎住了二十年,Ionna 于去年暑假揮別了都市瘋狂的步調(diào),帶著他的英國短毛貓,搬回這個靠海的小鎮(zhèn)。六歲時,母親帶他去小鎮(zhèn)上的陶藝工作室學習,讓 Ionna 對手作物件萌生了熱愛。除了每週三小時的捏陶時光,他也喜歡下廚,但在相較保守的90年代,藝術家或廚師的職涯選項相對不穩(wěn)定,因此 Ionna 高中畢業(yè)后選擇進入工業(yè)設計領域,既可以學習藝術、製作物件,同時也能與人有連結,為人們的生活注入便利,是當時他考量各種利弊后的最佳選擇。

如同許多設計師,Ionna 的靈感經(jīng)常來自展覽、書籍,以及其他設計師和建筑師的作品等。他笑著分享,自己會這么喜歡設計的原因,是因為在設計過程中,同時也在做很多不同的事,諸如畫草圖、製作模型、研究設計或者是與客戶溝通等。

延伸閱讀:
獨家專訪|走進法國音樂人 Flore Benguigui 的靈感避風港,打造屬于女性創(chuàng)作者的安全空間不只是一把椅子那么簡單
設計其實是為了社會而生,反映著建筑、文化與歷史脈絡,同時也是回應問題的解答。
從生活物品轉(zhuǎn)移到家具設計,其中一部分的契機來自他今年的新作—。Ionna 表示,當初接到邀請時,心底其實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資格勝任。Ionna 表示:

巴黎圣母院并非直接邀請設計師,而是透過不同設計團隊提案,進行各種評估和洽談后才確認合作。Ionna 與另一組團隊順利進入最終評選,提出了非常兩極的設計。另一組團隊的提案專注在天主教文化保守莊嚴的風格,設計方正、稜角,風格較為傳統(tǒng),而他則選擇聚焦物件與空間的關係。

這張不簡單的禮拜椅攜手法國家具公司 Bosc,以實心橡木製成,呼應過去圣母院被稱作的屋頂橡木結構。座椅面以些微弧度支撐背部與臀部,增加舒適性,而比起傳統(tǒng)座椅更低的椅背高度,則是為了讓人們在跪地祈禱時,手肘能更輕鬆地撐在前方椅背上。此外,椅背的管狀設計和圓弧邊角,致敬了圣母院建筑的圓柱和拱形設計,也讓視覺上格外通透,就算擺放了一千多張椅子,氛圍依舊不壓迫。

我和 Ionna 一起蹲在地上觀察,他接著說: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空間是設計與生活的積累
因為這把禮拜椅,Ionna 笑說現(xiàn)在有很多椅子的設計需求,讓原本專注在生活小物的他受寵若驚。他與我解釋兩者的不同,并分享自己的觀察。


坐在餐桌前與 Ionna 聊著,我好奇地問他,平常工作日程長怎樣?他笑說,自己不介意把所有空間混在一起,因為這是他的習慣,也是讓他感到最自在、最能享受空間的方式。接著他放下手中的茶杯,指向走廊后面的房間,說道:談到設計與手作,Ionna 總是藏不住熱情。

訪問尾聲,我似乎看到了過去那個在陶藝工作室捏陶的小女孩。他摸了摸在窗邊曬太陽的貓咪,笑著說:


Ionna Vautrin
1979 年出生于法國,畢業(yè)于南特大西洋設計學院(L’École de design Nantes Atlantique)。擅長將幾何與有機形態(tài)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兼具趣味性與實用性的設計,為空間注入溫暖與創(chuàng)意。曾于 Camper、SOWDEN 和 Bouroullec 等國際品牌工作,并在2011年創(chuàng)立個人工作室。其代表作包括 Foscarini 的 Binic 燈、SNCF TGV 高速列車桌燈。近期則有為巴黎圣母院設計禮拜椅,展現(xiàn)他在文化與生活設計中的深厚見解,不僅富有詩意也具有親和力。
IG @ionnavautrin
www.ionnavautrin.com
延伸閱讀:
獨家專訪|巴黎圣羅蘭博物館總監(jiān) Elsa Janssen:獨家專訪|巴黎人氣餐酒館:匯集全球主廚駐店創(chuàng)作與自然酒共譜美好的初夏回憶獨家專訪|碧娜.鮑許舞團核心舞者余采芩:臺中12/13開幕!日本鬼才設計師佐藤大首展《OUTLINES IN BETWEEN》策劃五大展區(qū)、百件作品北歐家俱收藏家—推薦經(jīng)典家俱,經(jīng)典單椅、燈具以及餐具一次網(wǎng)羅丹麥百年燈具品牌 Louis Poulsen 以設計塑造光,追求完美的光線質(zhì)感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