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根據(jù)近兩年的觀察和報道,曾經是“雙11”女裝榜單前列、霸榜多年的兩個知名品牌——"歐時力 (ochirly)" 和 "Five Plus",在今年(例如2023年的“雙11”)的公開銷售榜單中,似乎不再像以往那樣高居前列,甚至有“悄然消失”在頭部榜單的現(xiàn)象。
關于她們消失的原因,業(yè)內普遍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激烈的市場競爭:" 時尚女裝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線上有大量新興設計師品牌、快時尚品牌(如Shein、Zara等)以及拼多多上的低價品牌分流用戶。線下也面臨實體店壓力。品牌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調整策略才能維持競爭力。
2. "消費者需求變化:" 消費者的審美和需求變化很快,對時尚的更新迭代速度要求更高。過去幾年,“國潮”、運動風、極簡風等潮流不斷涌現(xiàn),品牌需要更敏銳地捕捉并快速響應這些變化。如果品牌更新速度跟不上,或者風格定位不夠精準,就可能被淘汰。
3. "流量成本上升與渠道策略調整:" “雙11”等大促的流量競爭白熱化,獲客成本急劇上升。品牌可能正在重新評估投入產出比,調整營銷策略,或許更注重私域流量運營、會員維護,或者將資源投入到其他渠道(如線下體驗店、海外市場等)。
4. "
相關內容:
界面新聞記者 | 朱詠玲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雙11”大考結束,有人歡喜有人愁。
在近日公布的2023天貓雙11女裝銷售榜單上,來自丹麥的姐妹品牌Only和Vero Moda雙雙從TOP10消失。另據(jù)飛瓜數(shù)據(jù)發(fā)布的2023抖音雙11服飾內衣榜,Only和Vero Moda也并未出現(xiàn)在TOP20中。

在此之前,天貓一直是Only和Vero Moda線上銷售的主陣地。在2019年至2022年的天貓雙11女裝榜上,Only的排名分別為第5名、第6名、第6名、第5名,Vero Moda的排名分別為第3名、第5名、第8名、第8名。而在阿里系電商仍占主導的2017年和2018年,Only和Vero Moda僅次于優(yōu)衣庫,蟬聯(lián)天貓雙11女裝榜的第2-3名。
在資深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程偉雄看來,隨著更多電商平臺瓜分“雙11”流量,以及促銷活動的常態(tài)化,一些商家對“雙11”的重視和投入程度或許不如從前,這可能導致品牌在該節(jié)點的銷售表現(xiàn)同比下滑。
但程偉雄也指出,Only和Vero Moda掉出榜單也反映出了品牌發(fā)展的一些隱患。尤其是對這兩個進入中國市場已有20余年的老牌女裝而言,品牌老化是不可避免的問題。
Only和Vero Moda均來自丹麥的綾致(Bestseller)集團,該集團擁有十余個男女裝品牌,其中被中國消費者熟知的還有男裝品牌Jack&Jones和Selected。
除Selected在2008年進入中國,Only、Vero Moda和Jack&Jones均在1996年至2001年間相繼打入中國市場。彼時,森馬、以純、美特斯邦威等國貨快時尚品牌仍在起步階段,而Zara、H&M等國際快時尚品牌尚未進入中國。
在此情形下,Only、Vero Moda和Jack&Jones得以快速鋪設線下渠道,并從一二線城市滲透到更下沉的市場。
它們在本土化方面也做得不錯。據(jù)綾致集團官網介紹,其旗下品牌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大部分也都在中國完成設計和生產。積極本土化的另一個例證是,早在中國電商起步的2009年,Jack&Jones便入駐淘寶開設了官方旗艦店。
率先入局電商,以及廣泛積累的線下渠道,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Only、Vero Moda和Jack&Jones的優(yōu)勢所在。據(jù)界面時尚2022年的報道,Only、Vero Moda和Jack&Jones均在中國設有近2000家門店。
但在市場加劇變動之時,規(guī)模龐大并非全然是一件好事。
僅看Only和Vero Moda,這兩個品牌主要面向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程偉雄提到,這類品牌的客群在過去以80后和90后為主,如今面對的則是更年輕的00后一代。而這批年輕人觀念迭代的速度更快,能抓準他們喜好的往往是一些“小而美”的品牌。
用戶在迭代,各類平臺的玩法也在不斷變化。“大企業(yè)在線上的靈活度可能不如淘品牌、抖品牌這類中小企業(yè)高?!背虃バ壅f。
船大難掉頭,這一點已經在Selected身上得到驗證。2022年,Selected在中國的1300家線下店鋪全部關閉,線上渠道也陸續(xù)停止運營。在做出該決策之前,Selected為應對市場變化已經做了兩年的轉型嘗試,但仍未能抵擋住疫情對線下銷售的沖擊。
程偉雄認為,在競爭激烈的女裝市場,Only和Vero Moda具備線上線下互聯(lián)互通的先天優(yōu)勢,但要抵御品牌老化,還需在產品上多下功夫。
比如,作為銷售網絡覆蓋全國的女裝品牌,Only和Vero Moda若要更精細化地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或許需要開發(fā)更多SKU,但對于規(guī)模龐大的品牌來說,很考驗其對供應鏈的管控能力,也可能帶來庫存增加的風險。
由于綾致集團并不將旗下品牌在中國的經營數(shù)據(jù)納入財報,外界無從得知Only和Vero Moda的業(yè)績表現(xiàn),以及其財務狀況能支撐它做出怎樣的變革。
但從近幾年社交媒體上消費者的反饋來看,認為Only和Vero Moda的設計過時、質量退步的聲音并不少見。近年來,Only和Vero Moda的中國運營主體綾致時裝也多次因質量問題被罰。
品牌對營銷的投入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其經營狀況。Only和Vero Moda在2019年分別官宣關曉彤和江疏影為品牌代言人,此后便再無大的營銷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