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結合一下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點:歐洲的始祖鳥(Archaeopteryx,一種恐龍)和挪威近百年歷史的戶外品牌老人頭(Lademoen + Fjell,通常指挪威的Hanssen & Hagen品牌)的抓絨外套。
"1. 歐洲的始祖鳥 (Archaeopteryx)"
"定義:" 始祖鳥是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晚侏羅世的一種生物,被認為是連接爬行動物(特別是小型馳龍類恐龍)和鳥類的重要過渡化石。
"特點:"
擁有羽毛,但并非現(xiàn)代鳥類的羽毛結構。
保留了爬行動物的特征,如牙齒、爪子、尾椎骨。
具備飛行能力,但可能還擅長爬樹。
化石證據(jù)主要發(fā)現(xiàn)于德國和蘇格蘭。
"意義:" 它是進化論的重要證據(jù),展示了脊椎動物從爬行類向鳥類演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與“戶外品牌”的關系:" 完全沒有直接關系。始祖鳥是史前生物,而戶外品牌是現(xiàn)代人類為了適應自然環(huán)境而創(chuàng)立的公司。
"2. 挪威近百年歷史的戶外品牌老人頭 (Lademoen + Fjell / Hanssen & Hagen)"
"品牌歷史
相關內容:
保暖中層一直以來都是戶外服飾中變化最多,也讓登山者最為困惑最難選擇的一個話題。舉凡羽絨、化纖、抓絨,亦或是羊毛等材質都可能是保暖中層的選項,但挑選不當往往產生穿了太熱不穿又太冷的矛盾。
說到“保暖”及“中層”大多數(shù)人都會直接聯(lián)想到羽絨服,而其實戶外活動的中層我們通常會分為兩種,其中的靜態(tài)中層也就是常見的羽絨服,主要負責的是低活動量時的保暖,適合在營地山屋旁活動時穿著,通常透氣性低、保暖度高,如果穿著行進往往會汗流浹背,反而容易導致吹風后感冒或引起高山反應。而較多人忽略的動態(tài)中層或稱為行進中層,適合在登山的行進間穿著,通常在透氣性與保暖度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解決了活動中穿了太熱,不穿又會太冷的問題。
至于什么樣的衣物適合當靜態(tài)中層或動態(tài)中層,其實也沒有一個準則,完全取決于活動的強度/環(huán)境溫度/個人體質/風速氣候等等,例如七八千米高海拔攀登者的動態(tài)中層多半會是厚重的羽絨服,冬天低海拔的都市跑者也可能僅選用輕薄風衣作為動態(tài)中層,而登山環(huán)境則有可能由不同特性或不同厚度的衣物組合成最佳的中層。
最近剛好入手了Norr?na老人頭 Falketind Alpha 120連帽保暖外套這件觀望很久的行進中層,就利用這篇文章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關于動態(tài)中層、材質及如何搭配應用的心得,文章略長就請大家耐心看下去,失去耐心的可以直接拉到文末看結論。
Norr?na老人頭
Norr?na也就是大家口中俗稱的老人頭,這個挪威品牌在國內有人稱為歐洲的始祖鳥,其實發(fā)源于1929年的Norr?na老人頭我個人覺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在動態(tài)中層這個領域,老人頭一直都擁有著適合不同戶外活動特性及溫度氣候的選擇,無論是使用Polartec或自家開發(fā)材質,即使同材質還細分出不同厚薄度的選擇,在自家材質上甚至更清楚地以Warm1/Warm2/Warm3等級分級,認真覺得老人頭在動態(tài)中層的專業(yè)程度真的沒有其他品牌可以匹敵。另外一提老人頭的產品系列是由挪威當?shù)氐孛龇诸?,而Falketind則是屬于他們的專業(yè)登山徒步系列。
我的第一件老人頭衣服就是多年前買點的Norr?na老人頭 trollveggen warm/wool1,剛好的厚薄度搭配羊毛聚酯混紡的特性、和諧彈性又完美的剪裁,一直都是我登山/旅游/都市常穿的輕薄中層,后來也推坑了好幾個學生和朋友購入,目前也都還屬于他們登山最常用的衣物之一。

另一件Norr?na老人頭 lyngen alpha 90 保暖外套不到200g的超輕薄重量體積、高透氣度與超高重量/保暖比,是我目前三季登山(冬季以外)出席率最高的行進中層外套。在中海拔還可穿短褲的季節(jié)里,一件輕薄的lyngen alpha 90 就可以當作當天的營地保暖也可作為登頂時的動態(tài)中層。

混紡短袖底層+Norr?na老人頭 lyngen alpha 90 中層+透氣薄風衣的搭配法,舒服走完整趟多天行程,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
Norr?na老人頭 Falketind Alpha 120 連帽保暖抓絨外套

講了這么多,還是要回歸到我的新歡也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角Norr?na老人頭 Falketind Alpha 120連帽保暖抓絨外套,除了厚度之外,看似與Norr?na老人頭 lyngen alpha 90保暖外套相似,卻又實際暗藏了許多不同的設計取向,如今終于入手當然要好好測試一番。
【主要材質】
Polartec Alpha Direct

老人頭 Falketind Alpha 120連帽保暖外套主要使用的布料材質為 Polartec Alpha Direct 120,布料的重量為120g/m2,比起Norr?na老人頭 lyngen alpha 90 保暖外套的 90g/m2 纖維更長,保暖度更大幅提升,而透氣性我覺得并沒有減損多少。
Polartec Alpha Direct 材質是近年開發(fā)出的一塊主打高保暖重量比及高透氣性的布料,與一般抓絨材質不同的地方在于,Alpha利用特殊的針織方式做出高蓬松的長抓絨抓住身體熱氣,再加上格狀設計及垂直結構抓絨,讓保暖的同時也可以讓熱氣快速排出,達到超高透氣的水準,在保暖與透氣兼達到最好的平衡點,算是目前市面上最優(yōu)秀的動態(tài)保暖材質。
比起早期需要搭配內里或表布的Alpha材質,少去了內里的重量也讓長抓絨可以直接接觸皮膚將汗水更快排出,快干及透氣的特性更為明顯,同時也讓重量體積都變輕而且觸感也相當?shù)暮谩?/p>
Polartec Power

Power Grid 也是Polartec公司開發(fā)的一種格狀抓絨材質,因為有著很好的延展性和吸濕快干特性,大多應用在底層衣物上。Norr?na老人頭 Falketind Alpha 120連帽保暖外套利用了Power Gird高延展的特性,把它拼接在較需要彈性活動的帽兜、身體側邊、手部內側及下擺部位,讓整體活動度更高,剪裁設計可以更貼身的情況下,相對也讓Alpha Direct的保暖抓絨可以更貼近皮膚達到更好的保暖效果,另外因為Power Gird沒有Alpha Direct那么蓬松,也讓外套的體積可以縮減一些。

近幾年有看過許多國內外戶外服飾廠商也使用Alpha Direct材質設計動態(tài)保暖中層,但大多是整件皆以Alpha材質制成,看到許多剪裁無法做的非常合身甚至以Pullover套頭衫方式呈現(xiàn),且多數(shù)僅使用90 g/m2厚度的布料沒有120g/m2的選擇。鮮少見到像Norr?na老人頭這樣精準利用各種布料特性,搭配適合的剪裁設計成的外套,這也是Norr?na老人頭之所以讓我熱愛的原因。
【整體設計】
剪裁


Norr?na老人頭 Falketind Alpha 120連帽保暖外套(文后簡稱Alpha 120) 官方稱為Technical Fit算是合身剪裁,我個人 175cm/63kg 在里面僅穿著一件短袖或長袖薄內層的情況下,穿著S號算是還有一些空間,如果穿著冬季較厚的內層在里面應當是剛剛好也不會太壅擠。
帽兜

帽兜因為使用了Power Grid材質,剪裁上做的非常貼身且具有彈性,拉鏈上緣差不多剛好到下巴處,活動度極高左右轉動也不會覺得卡卡的,直接套在外層帽子內都完全不會影響。
袖口與拇指套


一如多數(shù)Norr?na老人頭的中層外套設計,Alpla 120一樣有拇指套的設計,讓手心及手背也可以在需要時得到保暖效果,袖口的材質也使用Power Grid材質彈性非常好,即便套上拇指套也不影響活動度。
拉鏈口袋


Alpha 120 一共有三個口袋,分別是左胸口的口袋及兩側可以暖手的口袋。Alpha 120本來就是給高活動度的戶外活動用,全部都附帶拉鏈就不用怕東西掉出來了。相比Norr?na老人頭 lyngen Alpha 90僅有胸口口袋,Alpha 120兩側口袋可以溫暖雙手也更加便利。

口袋內側也貼心的添加了一層網狀內里減少物品碰觸到身體的不適,同時間也間接的提升了核心部位的保暖度。這張照便同時也可以看到Alpha Direct和Power Grid的拼接,還有布料透光度也可以看出它的透氣程度不俗。
體積重量


Alpha 120 壓縮起來體積大約1.5L左右,我的S號實測重量僅僅248克而已,我覺得算是相當?shù)妮p小。再加上通常這類行進間中層沒穿時都會放在背包內部的上側,在打包時都是隨意塞在打包的縫隙中,基本上不佔什么體積。
使用場景與表現(xiàn)

老人頭的官方網站都會有每件服飾的Use and Performance表格可以參考,原則上Alpha 120適合各種低中高強度的戶外活動。
針對保暖度原廠也給了很精準的建議這邊也列出來給大家做參考:
在搭配外層下,適用于冬天的中強度活動(滑雪或高山攀登),或是0-10度的低強度活動(徒步或一般戶外活動)
在搭配Gore-Tex外層進行中強度活動時,舒適溫度大約在-5~5度之間。
在靜態(tài)休息時,大約可以提升10度左右的溫暖度。
【戶外實測】
最近帶著Alpha 120走了好幾趟行程,即使是溫度不低的環(huán)境,也想試試看是否在透氣度與Norr?na老人頭 lyngen Alpha 90相當,而保暖程度可否再搭配沖鋒衣的情況下取代靜態(tài)保暖中層。
行程約6公里
海拔:3050~3416米
時間:十月底

十月底本來安排了一趟散步行程,無奈天氣糟到不行,心一橫只好找個高海拔地區(qū)天氣“相對”好的地方散散步,順便待在高海拔做點高度適應。到山上時已是一陣霧雨狀態(tài),反正來都來了我們還是先到步道走走。
一件長袖薄內層加上Alpha 120基本上溫度是足夠的,但是在這種有風且水氣稍重的環(huán)境,只穿Alpha 120肯定是會受風寒效應影響而略顯不足的。在這樣環(huán)境中,只要搭配一件風衣基本上就足夠了。

第二天天氣略好一些,但風速依然處在2-4級左右,我們再去主峰走走。這條路一直沿著山路之字坡而上,有些轉角剛好面東就風強霧大,而其他部分路徑則處于擋風的環(huán)境。8度上下的氣溫大部分行進間只需要一件內層加Alpha 120就足夠了,不過遇到有風的時候以及接近山頂時,還是需要把擋風層的沖鋒衣穿起來才不會感到冷。

行程約13公里/行進總時間約10小時
海拔:1275~1641米
時間:十一月初
十一月初趁著假日剛好有空,很久沒有上山野營了,這次就選了一個比較輕松的線路走走,也順便試試一些新裝備。
這周末天氣大好,在山谷樹林里也相對無風,第一天行進時溫度大約在20度上下再加上平緩上坡路段居多,基本上一件Norr?na老人頭 falketind equaliser merino 羊毛聚脂混紡的長袖內層也就足夠了,這天行進間基本上我都沒機會穿上Alpha 120。
傍晚到了海拔約1600m的地方扎營,夜幕低垂溫度也開始驟降,也因為基本上沒什么風,穿上Alpha 120當作營地保暖剛剛好。雖然他的設計是行進間保暖,但在睡覺前的營地活動大約15度上下穿著 Alpha 120是相當舒服的。


如果有在玩輕量化的戶外玩家應該知道,真正要輕的話,在睡眠時就要完整利用你的每一件衣物當作睡眠系統(tǒng)。這次我們帶的帳篷是金字塔帳沒有一般雙層帳保暖,我的睡袋也是用較薄的化纖被也就沒有睡袋頭部的帽套。睡覺時我穿著Alpha 120加強身體保暖,并直接利用Alpha 120的帽兜取代平時會戴的毛帽,睡一覺起來也沒有覺得不舒服,它的帽兜剪裁和彈性真的只能說一百分。隔天賴床到九點才起床,看一下手表溫度估計前一晚溫度有低到10度左右,頭基本上也不會冷到。

后記

十二月初又帶走了一趟單天活動,一路從凌晨一點半走到下午兩點半出來。沿路溫度大約從清晨的5度到山頂五級風狂吹的0度,再到下山途中中午過后回到中海拔的10幾度左右。Alpha 120基本上整路都穿著做為保暖層,在早上平緩路段和風比較大的山頂加上了偏靜態(tài)保暖的化纖填充外套補足溫暖及抗風性,整趟行程也就只需要這兩件做搭配就足夠。因為是帶隊行進,會把速度控制在大家都可以舒服行走的節(jié)奏上,一整趟下來我?guī)缀鯖]有因為悶熱而流一滴汗,也沒因為過冷而發(fā)抖,但也就反映了行進間的保暖搭配絕對不是一件高檔衣物就可以完成,還是必須要在一定經驗下的搭配,才可以確保一整趟行程下來無論中海拔到高海拔、低溫到高溫,都可以在舒服的狀態(tài)下輕松行走。
【總結】
俗話說的好,沒有最好的戶外裝備只有最適合自己以及當次行程的裝備。Alpha Direct比起早期我穿過有外層表布及內里Alpha材質更是透氣、更輕量、體積更小,重點是更適于彈性搭配應用。
天氣熱或處于登山口較低海拔時,單穿底層加Norr?na老人頭 Falketind Alpha 120連帽保暖外套,利用拉鏈調節(jié)溫度,整體熱氣還是很容易透過抓絨孔洞和垂直長纖維的空間排出,不容易在低海拔產生穿了太熱不穿太冷的情況;天氣冷或在有風的高山環(huán)境,搭配一件透氣風衣或Gore-Tex沖鋒衣,抑或是直接搭配化纖填充外套都可以組成非常好的保暖系統(tǒng),穿著調整的彈性真的非常的高。
單純使用高檔次布料不一定可以成就一件好的戶外衣物。Norr?na老人頭 Falketind Alpha 120連帽保暖抓絨外套利用了Alpha Direct 120 的保暖透氣特性,在特定區(qū)塊拼接搭配延展性更加的Power Grid,再由剪裁、帽兜、拇指環(huán)、拉鏈口袋等適配設定的小細節(jié),成就了一件近乎完美的中層外套。
幾次行程測試下來,我認為Norr?na老人頭 Falketind Alpha 120連帽保暖抓絨外套非常適合行進溫度0~15度左右的中高海拔登山環(huán)境,當然也看活動強度與搭配方式,這部分就要由每個人的衣物去搭配測試了。
優(yōu)點:保暖重量比高、輕量、極透氣、體溫控制佳、彈性剪裁
缺點:透風性高,需依環(huán)境搭配各種外層衣物使用
適合:各種山徑、單天至多天行程、0~15度左右環(huán)境溫度。
不適合:低海拔夏季炎熱氣候、單穿面對風較強勁的環(huán)境。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