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話題確實很有意思,觸及了時尚圈和消費文化中幾個關鍵的點:經典品牌的復興、Z世代的審美偏好、以及“土掉渣”標簽背后的復雜性。我們來拆解一下:
"1. 女團頂流穿達芙妮,為何能引發(fā)關注?"
"反差感:" 女團頂流通常代表著時尚潮流的前沿,她們的造型選擇具有強大的引導性。選擇像達芙妮這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被貼上“老氣”、“過時”、“廉價”、“土掉渣”標簽的品牌,本身就充滿了戲劇張力。
"象征意義:" 這種選擇可以被解讀為對過去的一種"致敬"、對"經典"的重新發(fā)現,或者是對主流時尚定義的"挑戰(zhàn)"。它傳遞出一種信息:美和時尚的標準并非一成不變,經典自有其魅力。
"商業(yè)信號:" 頂流的選擇是品牌最好的廣告。當流量巨大的女團成員穿著達芙妮,無疑會瞬間提升該品牌的曝光度和話題度,吸引大量粉絲和潛在消費者的關注。
"Z世代的“考古”與“解構”:" Z世代成長于信息爆炸的時代,他們樂于“考古”發(fā)掘老物件,并對經典進行解構和再創(chuàng)造。達芙妮的一些經典元素(如蝴蝶結、蕾絲、特定款式的鞋子)可能恰好契合了Z世代追求獨特、復古、甚至帶點
相關內容:
早上擠地鐵,鄰座姑娘穿的真維斯衛(wèi)衣露著領口標,旁邊大姐的達芙妮長靴蹭到我褲腳——這些我媽當年省吃儉用買的牌子,怎么又跑到年輕人身上了?
達芙妮2024年營收3.22億港元,比前一年多賺兩成;真維斯2024年銷售額60億,是2020年的13倍;回力和故宮合作的“千里江山圖”板鞋,首銷1分鐘售罄,得物上有人炒到899元;駱駝的“冷白皮”防曬衣,一夏天賣了200萬件。

這些以前被罵“土得掉渣”的老品牌,現在活得比很多新品牌滋潤。
達芙妮砍了80%的低端款,專做輕熟女通勤鞋,25-35歲顧客占比76%;真維斯從一二線撤到三四線,賣99元加絨衛(wèi)衣,618抖音直播間單場GMV破5000萬;回力靠“中國航天”“故宮”聯名款火出圈,Z世代愿意花幾百塊買膠鞋;駱駝先做沖鋒衣再做露營裝備,抓女性防曬需求,去年防曬衣賣了200萬件。

它們以前靠門店和明星廣告吃飯,后來被ZARA、淘寶擠得關店,現在學會了線上直播、改設計、抓細分人群。
張大奕去年關了10年的“吾歡喜的衣櫥”,悄悄開了“The Vever”,價格比以前高20%,用真絲、亞麻這些料子,現在有9.5萬粉絲,月銷量3萬件;雪梨的“Lilylikes Online”去年開始運營,現在112萬粉絲,復購率60%,長時間在“紅人大咖女裝店鋪”前3。

網紅店以前靠個人IP賣便宜貨,退貨率高得賺不到錢,所以換個牌子做中高端,去個人IP化。
其實都是摸準了消費者的脈——年輕人既要性價比,又要有點故事;商家既要賣得多,又要賺得多。

老品牌的“重生”,不是回到過去,是用現在的方式賣給現在的人;網紅的“換馬甲”,不是放棄,是換個方法賺更穩(wěn)的錢。
早上地鐵里的達芙妮和真維斯,不是時代的眼淚回來了,是它們學會了變。
商業(yè)世界里,沒有永遠的老牌子,只有永遠在變的牌子。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