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一句典型的促銷廣告語,通常用于強調(diào)商品的稀缺性和緊迫性,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以下是這句話的逐部分解析:
1. "賣一件少一件":這句話傳達了商品的庫存量非常有限,每售出一件,庫存就減少一件,暗示了商品的稀缺性。
2. "再不下手就晚了":這句話進一步強調(diào)了購買的緊迫性,暗示如果消費者不及時購買,可能會錯過這個商品或類似的優(yōu)惠。
3. "四季青夏裝清倉":這部分指出了促銷的商品是四季青品牌的夏季服裝,并且正在進行清倉銷售。
4. "有人300元拿下6件":這句話通過提供一個具體的購買案例,展示了清倉銷售的價格優(yōu)惠力度。有人以300元的價格購買了6件衣服,這通常意味著極低的價格,以吸引那些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
總的來說,這句話是一種常見的促銷策略,通過強調(diào)商品的稀缺性、緊迫性和價格優(yōu)惠,來吸引消費者盡快購買。
相關(guān)內(nèi)容: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陳穎
“四季青夏季清倉情況怎么樣了?”“現(xiàn)在去四季青還能淘到好看特價小衫嗎?”“求攻略,想要找去四季青買衣服的搭子!”
這段時間,在社交平臺上有不少人詢問還能不能去杭州四季青淘夏裝。
事實上,杭州四季青的夏日清倉已進入尾聲。7月9日,記者去四季青實地轉(zhuǎn)了一圈后發(fā)現(xiàn),雖然三伏天還沒開始,但四季青的夏裝已經(jīng)快過完夏天了,大部分檔口正在對店里的夏裝做最后一波打折清倉,價格實惠不說,衣服也是賣一件少一件。

記者 陳穎 攝
不少檔口準備放假
有些價格還能再降“一口”
“今年純麻料多時興啊,像這套純麻料的套裝,之前批發(fā)價格要賣269元一套,夏季清倉活動169元,清倉就剩最后幾天了,今天直接150元一套拿走?!彼募厩喑G喾b批發(fā)市場二樓,服裝檔口的老板娘杜女士正在熱情地招攬生意。
50元一件、150元兩件……杜女士檔口里掛著的特價標簽還不是最終底價,為了加速清倉,她往往還會“再降一口”,“收尾了,店里準備放假,這時候價格都是能放就放,買夏裝最劃算,店里不光接受零售還能付點押金試款,很多散客一拿就是好幾件。”

記者 陳穎 攝

記者 陳穎 攝
從金華趕來的李女士來掃貨,進最后一批夏裝。
逛了快半個小時,她挑中了常青服裝市場四樓一家日韓風(fēng)格的店鋪進貨:“很多檔口都沒貨了,這家店夏裝款式還有挺多貨,尺碼全,選擇空間比較大?!?/p>
她最終下單了120件韓式風(fēng)格的T恤。
“這種T是用進口料子在國內(nèi)生產(chǎn)制作的,一摸就知道料子跟普通的不一樣,之前定價86元一件,昨天打折還要賣60元,今天你要給你54元一件?!睓n口老板娘很爽快地給李女士又打了個折,“等到8月初我們上秋裝,到時候你再來照顧我生意。”
一位老板娘告訴記者,今年四季青夏裝清貨的時間比往年要稍早一些,“我家已經(jīng)清了差不多一個多月了,貨剩不多了,現(xiàn)在價格比剛開始清倉的時候更加實惠,有喜歡的還是可以來淘淘寶?!?/p>
記者 陳穎 攝
300多元拿下6件衣服
大部分服裝城對散客開放零售
不管是常青服裝批發(fā)市場還是新意法女裝大廈、意法服飾城、中洲女裝城,基本每個市場都投入到了清倉的大潮中,臨近打折季的尾巴,一些檔口已經(jīng)閉店裝修,還沒閉店的檔口中,大部分直接在門口設(shè)置了特價專區(qū),還有的打出“全場清倉”、“最后降價”的牌子。
T恤的價格有50元3件的也有50元一件的,特價促銷的連衣裙100元就能買到3件,記者還在一家檔口看到了純真絲的新中式小衫,特價99元一件。
清倉夏裝哪些賣得好?
“店里只剩下幾件醋酸吊帶了,20元一件清貨?!币患覚n口外,等待寄出的服裝快遞堆積如山,老板娘正在直播推銷店里最后幾件夏裝。
她告訴記者,今年店里的夏裝走得是“南法度假風(fēng)”路線,使用天絲、棉麻還有醋酸等面料制作的長裙和套裝,在來“掃夏裝”的散客中頗有市場。

記者 陳穎 攝
“今年夏天,還是兩股風(fēng),一股‘老錢風(fēng)’,一股新中式?!毙乱夥ㄒ患覚n口的店員程女士總結(jié)了一下,“夏天,亞麻質(zhì)地的純色連衣裙和一些天絲混麻材質(zhì)的闊腿褲、套裝都走得不錯,夏天透氣,而且也有高級感,清倉一天能走一百多套。另外新中式還是很有市場的?!?/p>
“300多元拿下6件衣服,其中5件是棉麻的?!绷峙繐炻?0分鐘,已經(jīng)“斬獲”了滿滿一袋子“戰(zhàn)利品”。

記者 陳穎 攝

記者 陳穎 攝
“現(xiàn)在中紡中心服裝城、日韓女裝大廈都對散客開放零售,新意法女裝大廈基本8成店鋪同樣開放零售。老意法開放零售的門店少一些,但也有不少不需要混批?!?作為來四季青的老客,她很有經(jīng)驗:“這時來抄底真心劃算?!?/p>
“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