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海耶克(Nicolas Hayek)和美耐華(Montblanc)都是與萬寶龍(Montblanc)緊密相關(guān)的人物,但他們代表的意義不同。
尼古拉斯·海耶克是瑞士鐘表制造商Swatch Group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在20世紀80年代拯救了陷入困境的Swatch Group,并將其發(fā)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鐘表制造商之一。海耶克對萬寶龍的發(fā)展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因為他將萬寶龍納入了Swatch Group的旗下。在尼古拉斯·海耶克的領導下,萬寶龍得以復興,并重新確立了其在高端鐘表市場的地位。
美耐華則是萬寶龍品牌本身的一個象征。萬寶龍(Montblanc)成立于1858年,最初是一家生產(chǎn)鋼筆的工廠。隨著時間的推移,萬寶龍逐漸發(fā)展成為全球知名的高端品牌,以其精湛的工藝和卓越的品質(zhì)而聞名。美耐華作為品牌標志,象征著山峰、知識、藝術(shù)和卓越,是萬寶龍品牌精神的象征。
至于誰更能代表萬寶龍計時表,可以說尼古拉斯·海耶克和美耐華各有其重要性:
1. 尼古拉斯·海耶克:他對于萬寶龍的發(fā)展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將萬寶龍從邊緣品牌帶入了高端鐘表市場,為萬寶龍計時表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2. 美耐華:作為品牌標志,美耐華代表著萬寶
相關(guān)內(nèi)容:
提起萬寶龍計時表,不少玩家首先想到的是擁有“美耐華血統(tǒng)”的1858系列。其實,早在歷峰集團收購美耐華(Minerva)、將其資源分配給萬寶龍前,品牌就已邁出了探索的步伐:2008年推出的明星系列尼古拉斯·凱世(Nicolas Rieussec)計時表,正是萬寶龍進軍高級制表領域的初次嘗試。此系列的特點在于,時分盤采用偏心式設計,其下方設有兩個旋轉(zhuǎn)小盤,左右分別對應60秒計時與30分鐘計時功能。這一獨特的造型,靈感源自19世紀發(fā)明的“滴墨計時器”。如今,尼古拉斯·凱世產(chǎn)品線仍在更新,它與1858系列(美耐華機芯款)共同組成了萬寶龍計時表里的“雙星”。

萬寶龍 明星系列尼古拉斯·凱世 VS 1858系列美耐華 計時表
如果說,延續(xù)美耐華血統(tǒng)的1858系列,是萬寶龍的“強力外援”;那么尼古拉斯·凱世計時表,就是不折不扣的“萬寶龍原創(chuàng)”了。尼古拉斯·凱世是法國著名鐘表匠、法國國王的御用鐘表師。為滿足賽馬比賽計時的需要,他曾在1821年發(fā)明了一款獨特的滴墨式計時器,通過筆尖在旋轉(zhuǎn)的計時盤上留下印記。該作能夠測量1/5秒的時間間隔,在同時期具有領先意義。有觀點認為,現(xiàn)代“Chronograph”(計時表)一詞,由希臘語中的“Chronos”(時間)和“Graphein”(石墨)組成,正是源于滴墨計時器運行原理。

滴墨滴墨式計時器
2008年品牌以此為靈感,開辟明星系列 - 尼古拉斯·凱世計時表產(chǎn)品線。該作將滴墨式計時器的精髓提煉,于偏心時分盤下方設立兩個計時副盤,對應的指針采用固定形式。啟動計時,副盤以順時針方向旋轉(zhuǎn),固定指針指示所經(jīng)過的時間。

尼古拉斯·凱世計時表 “早期”與“現(xiàn)售”型號
發(fā)展至今,尼古拉斯·凱世計時表,擁有兩種不同的設計風格。為便于描述,將其簡單歸為“早期”與“現(xiàn)售”兩大類。早期作品深受同期明星系列影響。圓潤的柳葉針、巴黎釘紋表盤,以及特殊字體阿拉伯數(shù)字時標,均是明星系列廣泛采用的元素。而如今,現(xiàn)售款尼古拉斯·凱世計時表,已逐漸擺脫明星系列的影響,形成屬于自身的設計語言。

尼古拉斯·凱世計時碼表致敬大班書寫工具100周年特別款
于2024年發(fā)售限量500枚的“致敬大班書寫工具一百周年特別款”,為系列最新一代作品。它與早期型號的差異在于,盤面不再局限于明星系列的巴黎釘紋,引入了彩繪工藝;指針造型亦從圓潤的柳葉針變?yōu)槔饨欠置鞯膭π吾?;日歷窗口移至時分盤9點位;此外計時副盤的固定指針,從早期產(chǎn)品互相分離變?yōu)橹胁繖M跨的雙向指針,并相應地取消了支架。

MB R100型 與 MB R200型 機芯
首款尼古拉斯·凱世計時表,搭載萬寶龍MB R100型手動上鏈機芯。該機芯由品牌自主設計研發(fā),技術(shù)特點為直徑31毫米,采用導柱輪與垂直離合裝置,振頻28800VPH,在雙發(fā)條盒加持下可提供72小時(理論)動儲。作為一枚手動上鏈機芯,MB R100型于背面設有一個動儲指示器。后來在MB R100的基礎上,品牌又研制出具備雙向自動上鏈功能的MB R200型機芯,融合晝夜顯示與12小時制兩地時指針,但厚度也從7.6mm增加至8.46mm?,F(xiàn)售款搭載的正是MB R200型機芯。

首款尼古拉斯·凱世限量版計時表(2008年)
盡管如今尼古拉斯·凱世計時表,在萬寶龍產(chǎn)品線中的地位已邊緣化,但它對于品牌仍然有著重要意義:在系列問世之初的2008年,萬寶龍腕表多搭載基于ETA的外購機芯,難以與同級別競品拉開差距。而尼古拉斯·凱世計時表的推出,打破了“表殼廠”的質(zhì)疑,不論源自滴墨計時器設計靈感,還是首款自主研發(fā)的計時機芯,都充分體現(xiàn)原創(chuàng)精神,將萬寶龍表款“上限”拔高。

萬寶龍的兩家制表中心
說到這,就要引出本文另一主角:1858系列計時表——此系列名稱源自美耐華表廠的創(chuàng)建年份。幾乎是尼古拉斯·凱世計時表問世的同一年,歷峰集團斥資收購了美耐華品牌,并將位于維萊爾(Villeret)的美耐華表廠改建為萬寶龍新的制表工坊,致力于品牌的“高級制表”事業(yè)。而位于力洛克的Montre S.A.工坊,則繼續(xù)承擔基礎款腕表的生產(chǎn)。

萬寶龍 1858系列 美耐華旋轉(zhuǎn)坑紋表圈單按鈕計時腕表
作為其現(xiàn)代延續(xù),萬寶龍1858系列大量引入源自美耐華表款的經(jīng)典設計,諸如蛇頭針、古典風格阿拉伯數(shù)字時標等元素,都與歷史作品一脈相承。另一方面,萬寶龍1858系列也非按部就班再現(xiàn)美耐華古董表,對新品細節(jié)進行了符合現(xiàn)代審美與使用習慣的調(diào)整。

美耐華旋轉(zhuǎn)式坑紋表圈計時器
歷史上的美耐華,以計時碼表聞名。1927年,美耐華就推出了一款采用坑紋表圈和可旋轉(zhuǎn)內(nèi)置計時表圈的作品,是最早采用這兩項設計的制表品牌之一。1939年,美耐華又推出首款配備外置旋轉(zhuǎn)表圈及具有復位功能的碼表。此后,坑紋表圈成為美耐華腕(懷)表的標志性設計之一。

美耐華13.20機芯 與 萬寶龍MB 13.21機芯
于2022年問世限量88枚的旋轉(zhuǎn)坑紋表圈單按鈕計時腕表(型號129614),其搭載的MB 13.21型機芯,源自1923年問世的美耐華Cal.13.20機芯。萬寶龍對這枚歷史機芯進行了現(xiàn)代演繹:相較原作,MB 13.21型機芯的打磨更精湛,它采用“V”形計時夾橋板及美耐華機芯標志性的“惡魔之尾”,并于夾板以填金工藝鐫刻“Minerva”字樣。性能方面,萬寶龍MB 13.21型機芯保持與機芯相同的振頻18000VPH、動儲約55小時。
從產(chǎn)品定位、設計風格、機芯性能等維度來看,萬寶龍尼古拉斯·凱世計時表與裝配美耐華機芯的1858系列計時表,可謂各有千秋。不知您認為哪個系列,更具有代表性呢?(圖/文 腕表之家 蕭峰)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