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時代,也就是新中國成立后至1976年毛澤東逝世這段時間,中國的經濟條件相對較為困難,但也有一些在供銷社紅極一時的名牌產品。以下是一些在那個時代比較有名的品牌:
1. "上海牌手表" - 以其精準和耐用著稱。
2. "永久牌自行車" - 是中國自行車的代表品牌。
3. "鳳凰牌自行車" - 與永久牌齊名,也是當時的熱門品牌。
4. "海鷗牌鬧鐘" - 被譽為“中國的鐘表”。
5. "上海牌縫紉機" - 非常受歡迎的家庭用品。
6. "飛鴿牌自行車" - 與永久、鳳凰并稱“三大自行車”。
7. "雙喜牌熱水瓶" - 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
8. "上海牌收音機" - 在那個沒有電視的年代,是重要的信息來源。
9. "紅梅牌香煙" - 是當時比較流行的香煙品牌。
10. "飛躍牌縫紉機" - 與上海牌縫紉機齊名。
如果你能認全這些品牌,那么說明你對那個時代有一定的了解,也可以說你是那個時代的見證者。當然,不同的人對“老”的定義可能不同,所以這只是一個相對的說法。
相關內容:
很難說幾十年的風吹雨打會徹底掩埋什么。人們總能在家庭箱底、老照片角落里翻出幾個時代的符號。手表、自行車、風扇,一堆名字甩出來,稀松平?!蓪δ莻€年代的年輕人來說,這些物件幾乎等同于一份份小型的榮耀。

說毛主席時代的名牌,先直接來講講上海牌手表。這東西的名氣不是虛吹出來的。1955年開始生產,工藝、穩(wěn)定性沒話說。那時候手表可不是現(xiàn)在的電子產品,隨便地攤小店淘一個。它在當年和身份對等。柜臺后邊穿白襯衫的售貨員,柜臺前的顧客,遞手、試戴,全神貫注。桌上一溜手表,看得人挑花了眼,認真的氛圍沖淡了那個年代的物質拮據(jù)。這細節(jié),誰見過都會多停幾秒——柜臺下沒人抱怨價格,只有暗中的攀比和羨慕。說到底,這不就是自信的國貨之光?
不過誰會想到,現(xiàn)在隨意買個手表壓力都沒?可也有意思的是,上海表折騰幾十年,品牌韌性遠不如隔壁的茅臺。光說精湛工藝,有點空了,但它的“時代金邊”還真砸不掉!反而,許多戴過它的人,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已經當了祖父,子孫們還在用手機瞄時間,誰還念著它?這一句,不知刺不刺痛。

桌上老式華生風扇,開關按鍵帶著金屬質感。淺綠色機身,六棱底座,金屬罩冷靜地圍住轉葉。桌面還擺著筆記本和座機電話,畫面像是誰惡作劇地拼出來一組復古拼圖。有人會說一臺風扇能有啥偉大?但華生風扇影響不小,外貿值撐到東南亞、非洲都有,底子厚到什么時候都能找到老顧客。他們都說老式風扇抗用,五年十年不壞,熱天里最大噪音也就是咯噔一聲?,F(xiàn)代家電選擇多了,華生反而有點邊緣化,到今天,大概率成為博物館里的展品。
細數(shù)下去,雙妹品牌化妝品也繞不開。老上海灘時的美顏標配。黑白照片上兩個旗袍麗人站在那兒,溫和淺笑,民國女性靦腆氣質滲進照片里。畫面里,右側艷色手繪海報、絢麗服飾,與左側單調色調形成碰撞。雙妹在近年改頭換面涅槃重生,手法很妙——傳統(tǒng)工藝撿起來,外加點新瓶裝舊酒。消費者一邊捧場一邊質疑:老味是不是真的還在?

細究細節(jié),有些人看重的是包裝、氣息,還有那一口老上海腔調。有人會直接說,這牌子就是噱頭,“現(xiàn)代人根本不用!”其實未必。翻朋友圈、直播間,類似雙妹的“國潮回歸”內容點贊可不少。至于說神奇還是致敬,就看你怎么選邊站了。
同仁堂門面氣派到極致。兩盞燈籠、牌匾、紅墻綠窗,每層顏色都對比強烈。即便數(shù)百年風雨,也沒能讓它褪掉氣勢。八個字里寫的是原則,也是生意經。“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多少人靠這行話信服地買藥。其實說它古訓倒不如說是一種遺傳,那股子只問成分不問花樣的民間信任。嚴格工藝守著傳統(tǒng),沒人能輕易模仿精到。偏偏,這種看似不變的老字號,也幾次因質量新聞被質疑,坊間議論不斷。自相矛盾嘛?但就沒人肯真的徹底放棄同仁堂。畢竟,真正的好藥,還是得靠咱老百姓口口相傳吧——還是說,有點落伍了?

再轉到茅臺酒。這個名字現(xiàn)在一提,就是“高端、國宴、收藏品”三連跳。可真追源到漢武帝時期的枸醬酒,追得有段像天方夜譚。清代成貢酒,各路戲臺上都唱。白瓷瓶體,紅色瓶蓋配古典字體,很中國。茅臺酒貼的標,就是專門擺弄氣質的,連瓶子都透出份涵養(yǎng)。
世界名酒榜單常將茅臺和蘇格蘭威士忌、科涅克白蘭地排一起。數(shù)據(jù)上2023年茅臺營收1615億人民幣,利潤高達800億,國內外市場雙線飄紅(據(jù)財報)。當然,茅臺這酒發(fā)展路徑有點像特例——稀缺、炒作、送禮、社交符號,光一個“難求”二字,就夠不少人追捧??衫习傩掌綍r真有那么多機會喝它?老實話,特供年代,更多人還是喝點廉價白酒?;蛟S,茅臺已經遠離日常,成了國人心頭高高在上的圖騰。這么說合適嗎?反正賣酒的很滿意。

謝馥春化妝品。這個名字即使在90后耳朵里也算罕見,但要說老字號,它當之無愧。打出的名號“中華老字號化妝品企業(yè)”,百年傳承。做粉香講究,包裝古雅。偶爾還能看到故宮IP聯(lián)名,把傳統(tǒng)技藝嫁接上現(xiàn)代化審美。購買者里,年輕人不少是“為情懷買單”,也有就是貪新奇。長期來說,這樣的企業(yè)能否始終抓住年輕人眼球?各有說法。
北京牌電視機,是中國制造業(yè)自信的小開端。1958年產出第一臺黑白電視,一瞬間,成了整個家庭的希望之源。誰家要有臺北京牌電視,鄰居全來蹲一晚上。電視木頭殼體、弧形屏幕、金色邊框,高級氣息瞬間襲來??捎闷饋砺闊盘栵h、畫面雪花、旋鈕調來調去?,F(xiàn)在想想,有點樂趣當年好像并不稀罕,畢竟那是全家老小唯一能看新聞、看戲的平臺,總不能嫌棄吧?

鳳凰牌自行車,不出奇地成了財富、地位雙保險。騎著黑色鋼架車身,流暢線條,銀色把手,皮質車座。那時候誰若擁有一輛,幾乎相當于今天的孤品潮鞋。新中國成立60年周年數(shù)據(jù)推算(公開資料),保存下來的鳳凰車還有兩成在騎。也就是說,結實耐用不能只是廣告詞??涩F(xiàn)在,這類物件要不是時尚玩具,就是懷舊擺設。哪里還有人生死離不開自行車的故事?
蝴蝶牌縫紉機,沉甸甸的黑鐵機身、金色雕花點綴,腳踏板吱呀作響。真現(xiàn)實啊,那時候家庭條件差點兒的,縫紉機是“三大件”頂流配置。補衣服、做窗簾、縫被罩,全靠它。說到底,不只是縫補工具,也是家庭小型創(chuàng)業(yè)的資本。有多少主婦靠它,后來撐起家業(yè),細數(shù)可真不少。過去家庭“小手工業(yè)”的場景,今天難得再見。有點懷疑,如果真能召回往日老物件,誰還會再用腳踩著干活?現(xiàn)代人怕是嫌累。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的東西注定被淘汰。像收音機,誰還用?熊貓牌白殼收音機,有點厚重,兩只筒子,兩個大旋鈕,從早到晚蹲新聞聯(lián)播。價格便宜,信號強,哪家也都買得起。數(shù)據(jù)上看,1977年全國家庭擁有率已達90%。即便只是黑白電視陪襯,收音機卻是家家戶戶獲取信息的第一選擇。有人說感情最深。可翻過頭,現(xiàn)在成年人一天不用三五次手機幾乎不可能。收音機連應急功能都開始邊緣化。人的習慣其實沒多忠誠,想想真讓人無語。
別人家有電視,我們家守著縫紉機;別人家拼自行車,我們家追熊貓收音機。誰能想到互聯(lián)網(wǎng)大潮席卷之后,這些曾經家喻戶曉的名字變身回憶殺。新舊交替,有的品牌像茅臺騎著風口遠飛不可一世,有的品牌則悄然消散在市井小巷。

但說到底,年代的符號可不會因為遺忘而消失不見。它們被擺進展館,被人專門收藏,也在故事里活著。記憶其實很吝嗇,對一些事它不太愿意放手。新一代人的“心頭好”有多重要?舊名牌在中國文化里那根線,始終沒斷。
行文所涉全部產品、企業(yè)發(fā)展狀況、數(shù)據(jù)信息均來自公開可靠渠道,包括企業(yè)官方年報、國家行業(yè)統(tǒng)計局、新華網(wǎng)、新華社等權威媒體,均有校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