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弟作為一家服裝品牌,能夠在快時尚的全面阻擊下順利發(fā)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的策略和優(yōu)勢:
1. "精準定位市場":哥弟在發(fā)展過程中,精準定位了目標消費群體,滿足了這部分消費者的特定需求。通過深入研究和分析消費者偏好,哥弟能夠提供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chǎn)品。
2. "差異化競爭":哥弟通過產(chǎn)品設計、面料選擇、價格定位等方面與快時尚品牌形成差異化,避免直接競爭。這種差異化策略有助于樹立品牌獨特形象,吸引特定的消費群體。
3. "供應鏈管理":哥弟在供應鏈管理方面具有較強的優(yōu)勢,能夠保證產(chǎn)品質量和供貨穩(wěn)定性。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4. "品牌建設":哥弟注重品牌建設,通過廣告、公關活動、明星代言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品牌建設有助于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和忠誠度。
5. "創(chuàng)新研發(fā)":哥弟不斷進行產(chǎn)品創(chuàng)新和研發(fā),推出符合潮流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的新品。這有助于提升產(chǎn)品競爭力,吸引更多消費者。
6. "渠道拓展":哥弟積極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滿足不同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同時,通過多渠道銷售,哥弟能夠覆蓋更廣泛的消費市場。
7. "靈活調(diào)整策略":面對市場變化,哥弟能夠靈活調(diào)整經(jīng)營策略,以適應市場需求。例如,在快時尚品牌加大折扣力度時,哥弟通過提高
相關內(nèi)容:


當淑女屋、歐時力、歌莉婭等一批老品牌都身陷泥沼,沒想到,哥弟的生意還是那么地好,粉絲還是那么地多,好奇害死貓,老易就想知道為什么。
魚龍混雜,撈著了就算誰的
雷軍說,風來了,豬都能飛起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世紀大狂歡被美特斯邦威、拉夏貝爾、歐時力、歌莉婭、淑女屋、ONLY、VEROMODA等等等等這些國內(nèi)品牌幸運地趕上了,哥弟當然也趕上了。

美特斯邦威一年曾賣出過99.5個億,一不小心賣成了時尚界的江湖老大。拉夏貝爾開出過9000多家店鋪,輕而易舉地成了國內(nèi)女裝一姐。二者最后雙雙成功上市。淑女屋與歐時力雖離成功上市差了一步之遙,但一點都不影響它們賺得盆滿缽滿。淑女屋的老板匡子對老易說:我們的專賣店曾被買空過,一個店賣到最后只剩下衣架了。歌莉婭一天二三十萬不是什么稀奇事,臺風天都能賣上五萬、六萬……哥弟也進入了瘋狂的擴張期。
在過去的那個時代,這批幸運兒幸福到就像熊瞎子一樣,只要站在河里張開嘴就可以了。吃撐了,還可以把到嘴的魚曬成小魚干,買買樓,做做房地產(chǎn),或者干點別的什么的。

直到,H&M與ZARA揣著撈漁網(wǎng)一前一后地出現(xiàn)在河邊。ZARA、H&M在河邊是這么吆喝的:論時尚,我可是正宗的國際范;論速度,我每周都上新款;論賣場,位置我先挑,面積我最大;論價格,我是你的幾分之一。說吧,想怎么玩?
這屬于吊打。
幸運兒們在吊打中哀聲一片,“不活了,不活了,這要怎么活!”剩下能做的也只能對著漏網(wǎng)之魚大打出手了。這個時候優(yōu)衣庫帶著“基礎好款”、“質量好”、“價格好”的三好標準橫空出世了,直接在河里砌了個壩。這下好了,魚沒了,水也沒了,用“哀鴻遍野”都不足以形容曾經(jīng)幸運兒們的心情。

拉夏貝爾深陷泥沼,店鋪數(shù)量從9000多家到現(xiàn)在的400多家。媒體一聊起美特斯邦威,總要問句:離扭虧還有多遠?淑女屋幾乎砍掉了全部的線下門店,歌莉婭不斷壓縮店鋪,歐時力被曾經(jīng)的粉絲無力吐槽……
這個時候默默站出來了一個哥弟,揮舞著小旗子,嘴里嘟囔著:打不著我!打不著我!外來的和shang也打不著我!然后嘚瑟地轉身去賣它那版型又好、還又經(jīng)久耐穿的褲子去了。
當潮水退卻,沒想到最后還能撈魚的竟然是哥弟。

八仙過海,哥弟怎么就顯了神通
當初的幸運兒百花凋零,哥弟憑什么這個時候還能撈?哥弟究竟是誰?
有媒體為報道哥弟,采訪了歌莉婭副總裁林淑玲,用她的話來說,“我在服裝圈里也待了很多年,參加過不少行業(yè)活動和企業(yè)家聚會,但卻從來沒見過哥弟的老總。就連哥弟的總部,我也不知道在廣州哪里?!?/span>
服裝界的同行對于哥弟的印象除了神秘,還是神秘。不過同行也都知道,哥弟老板低調(diào)歸低調(diào),錢可沒少賺。有業(yè)內(nèi)人士說:哥弟的利潤應該是能排進前10的。

這么能賺還這么神秘?哥弟老板難道是金庸武俠小說里的隱世高人?
老易跑去企查查上查,哥弟目前的股東分別是李光睿與李枳林,股份分別占55%與45%,再查查相關企業(yè),感覺施皓天才是哥弟的大股東,最后業(yè)內(nèi)人士卻說了,施復元才是真正的老板。
關于施復元,網(wǎng)上的信息實在是少之又少。公開信息只能找到他來自臺灣,在臺灣創(chuàng)建了哥弟品牌之后,在廣州白馬服裝市場把哥弟品牌真正做了起來,在白馬待了8年之后,施復元才拎著哥弟離開白馬。

施復元現(xiàn)在的身份現(xiàn)在不只是一個服裝老板,在他的手中,有酒店,有眼科醫(yī)院,還有許多許多樓盤。廣州市珠江新城、廣州市花都區(qū)、清遠市區(qū)、清遠市美林湖、甘肅蘭州、寧夏銀川等地擁有多個土地開發(fā)項目,其中珠江新城與甘肅蘭州地塊均為當年該地區(qū)的地王。遺憾的是,其位于廣州珠江新城的哥弟總部一直爛著尾,至于原因,外人則不知道了。
施復元在朋友眼里為人低調(diào),嚴謹且自律,辦事喜歡講規(guī)矩,尤其推崇儒家文化。跟朋友在一起喜歡聊養(yǎng)生,喜歡跟人講深呼吸對人體的重要性。在哥弟的專賣店,老易見到了哥弟自己辦的內(nèi)部刊物,其名字就叫《深呼吸》,若不是最后那幾頁眼科醫(yī)院的廣告拉低了level,雜志整體上還是不錯的。

關于哥弟為什么到現(xiàn)在還能撈魚,業(yè)內(nèi)人士說,哥弟走的路一點都不浮躁,在2005年以后開店增速不斷加快,在市場還沒有受到?jīng)_擊的時候,他們因為店鋪過多還進行過一輪渠道收縮。在哥弟工作的老員工說哥弟的員工福利挺不錯的,店長的月收入上萬是很正常的事情,有網(wǎng)友說,在哥弟工作了十幾年的老員工不在少數(shù)。
每個成功人士的江湖傳說都不一樣,今天不賺明天的錢,團結一幫人幫自己賺錢,這就是哥弟的成功傳說。哥弟的老板野心不小,卻藏得很好。

水漫金山,哥弟幸運地踩在了時尚圈的底線上
老易寫了篇小短文感嘆了一下哥弟與歌莉婭:同樣的價格,同樣來自廣州,怎么就同人不同命了呢?沒想到哥弟的粉絲惱了:
怎么能拿歌莉婭跟哥弟相比,它們能比嗎?
哥弟是我媽的最愛,歌莉婭我都不愛了。這么比嗎?
哥弟賣的是有錢的熟女,歌莉婭賣的是沒錢的少女,能比嗎?
……

大意了!大意了!老易又被“教訓”了。為了知己知彼,老易特意去哥弟專賣店轉了轉,衣服上身試了試,價格后面的小數(shù)點特意數(shù)了數(shù)。
壯著膽說句大實話,哥弟的衣服是真土,上身之后真老。老上十歲?那還得是眼神不太好的人看。
工作人員又熱心地給推薦的另一件西裝,說是它們自己家獨家的面料,洗衣機洗十年都不變形。上身扎人,真的!再說了,現(xiàn)在誰還買一件脫衣服穿十年?工作人員再熱心地推薦了她們家的褲子,這褲子版型極好,上身很顯瘦的。搭配上咱們的西裝,在什么場合都能穿,上班最合適了。說價格,一件西裝一千來塊,工作人員說,十年前也是這個價。

就這?哥弟還有這么粉?
原來,哥弟從一開始做的就不是時尚產(chǎn)品。業(yè)內(nèi)人士說,哥弟賣的對象主要是一些有錢但不懂得搭配服裝的中年女性客戶,看上去哥弟是在賣衣服,其實它一直都是在賣搭配。難怪了,難怪了,哥弟原來不是賣時尚,而是踩在了時尚的最底線。
在哥弟的粉絲眼里,哥弟有千種好萬種好。一說質量好,穿好多年都不變形,硬氣。一說版型好,上身不顯胖,尤其是褲子。一說好搭配,哥弟家的,怎么搭都好看。一說職場必備,都成了一些考公務YUAN的必備戰(zhàn)袍。一說價格好,這么多年了都沒怎么漲價,良心品牌。一說從來都只有九折,不亂打折,有原則。

哈哈哈,各位老板們,聽到顧客的心聲了嗎?亂打折的傷害有多大。這樣一比,難怪哥弟的粉絲不能接受跟歌莉絲進行對比了。歌莉絲打起折來,那是夠骨折的標準的。
要說哥弟為啥經(jīng)歷了外來和shang的輪番洗禮之后依然能如此堅挺,堅定只賺不會搭配、中年女性的錢,讓它成功地避開了這次沖擊。面對利潤被壓縮的空間并沒有提價,避免了與輕奢品牌的競爭。對質量的堅持是粉絲粘性增加的關鍵。有業(yè)內(nèi)人士說:“據(jù)我估算,哥弟的每年的VIP銷售額應該能占到其總體營收的60%~80%?!?/p>
哥弟老板,人間清醒。

在劫難逃,哥弟如何渡劫升天
盡管如此,哥弟也面臨著在劫難逃的命運。外來和shang是這個時代的第一劫,Z世代是這個時代的第二劫。哥弟只避開了外來和shang的S戮,卻沒有逃過Z世代之掌。業(yè)內(nèi)人士說,雖然哥弟堅持得不錯,整體業(yè)績跟以前比,還是在一條下滑的道上。
Z世代是誰?她們就是95后的消費人群。Z世代有多牛?就連ZARA這樣的外來和shang十年前還在屠戮國產(chǎn)幸運兒,這幾年卻也被Z世代撂倒了。

有網(wǎng)友說,我媽一去哥弟,總是一套又一套地出來,從來不空手?,F(xiàn)在都開始帶著我買了。另一網(wǎng)友也附和著:我婆婆也開始給我買哥弟了。盡管如此,哥弟的老氣與保守還是擋住了大多數(shù)女兒與媳婦的追隨腳步。老氣、保守不是新一代職場人的最佳選擇。
哥弟很早之前就意識到這一點,旗下增加了一個更高端、更年輕的阿瑪施,只是阿瑪施的定位顯然不是與Z世代職場人打交道的定位。成了蕭何,敗也蕭何。ONLY、歌莉婭的敗北,很大程度就敗在這個上面。哥弟的成功來自于設計,與Z世代打交道最大的困惑也是來自于設計。

有網(wǎng)友給老易留言,哥弟現(xiàn)在一年的銷售額大概在四個億左右。不知是真是假。哥弟若要能像了解有錢且不太會穿搭的熟女一樣了解Z世代,哥弟還會有更多的可能。若哥弟想,若哥弟的老板愿意,以哥弟現(xiàn)在的基礎,哥弟照樣渡劫升天。
到那個時候,哥弟是可以站出來說:曾經(jīng)屬于ONLY、歌莉婭的人,早晚都是我哥弟的人。

(原創(chuàng)作者:老易侃品牌,專注于品牌管理與研究。近期在深度研究大灣區(qū)的時尚產(chǎn)業(yè)升級的發(fā)展與困惑,包括服裝、珠寶、手表、眼鏡等傳統(tǒng)行業(yè),歡迎相關行業(yè)的朋友前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