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作為中國體育用品行業(yè)的領軍品牌,一直以其獨特的品牌文化和高品質的產品受到消費者的喜愛。然而,近期有關李寧品牌利潤下滑以及投訴量增加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
根據公開數據,李寧品牌在2021年利潤確實出現了下滑,這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市場競爭加劇、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品牌戰(zhàn)略調整等。在當前的市場環(huán)境下,各大品牌都在努力尋求新的增長點,而李寧也不例外。
關于投訴量的問題,據相關數據顯示,李寧品牌的投訴量確實較高,但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品牌形象。投訴量的高低與消費者的關注度和購買頻率有關,同時也可能受到一些惡意投訴的影響。
盡管李寧品牌在一段時間內面臨了一些挑戰(zhàn),但其在體育用品行業(yè)的地位仍然穩(wěn)固。李寧品牌在產品設計、技術創(chuàng)新、市場拓展等方面都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以下是李寧品牌的一些亮點:
1. 品牌形象:李寧品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深受消費者喜愛。
2. 產品設計:李寧品牌注重產品設計,不斷推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時尚感的運動產品。
3. 技術創(chuàng)新:李寧品牌在運動科技領域不斷投入研發(fā),為消費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產品體驗。
4. 市場拓展:李寧品牌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
面對挑戰(zhàn),李寧品牌需要繼續(xù)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品質量、優(yōu)化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時,也要關注消費者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以適應市場
相關內容:
李寧2024年財報姍姍來遲,是國產四大運動品牌中最后一家披露年報的企業(yè)。財報顯示,去年全年營收同比微增3.9%至286.76億元,凈利潤卻下滑5.5%至30.13億元。
相比之下,安踏體育2024年收入同比增長13.6%,達到708.26億元,集團經營利潤同比提升8%至165.95億元;特步國際、361度的營收增速分別為6.5%、19.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速均為兩成左右。相比之下,李寧不僅增收不增利,其營收增速更是在四大品牌中墊底。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李寧累計投訴量高達5523次,遠超其他三家運動品牌。曾經的國潮一哥,如今為何踩下剎車?
業(yè)績增速掉隊,跌沒2400億
2024年,李寧整體毛利率為49.4%,同比提升1個百分點;全年公司實現營收286.76億元,同比增長3.9%;年末公司經營現金凈流入52.68億元,同比上升12.4%。不過,公司凈利潤下滑5.5%至30.13億元。導致凈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跨界投資失敗。
報告期內,李寧集團于2023年斥資22億港元收購的商業(yè)地產項目,因房地產市場低迷導致3.33億減值虧損,一下虧了全年利潤的11%。
從各業(yè)務板塊表現來看,鞋類依舊是李寧的創(chuàng)收大頭,鞋類收入143億元,同比增長6.8%,占據了集團收入的半壁江山;服裝收入120.5億元,同比下降2.9%;器材及配件收入23.25億元,同比增長29.3%,但總體占比相對較小。

圖片來源:公司財報
在六大核心品類中,得益于全國馬拉松賽事的增長,跑步品類零售流水增長25%。但籃球與運動生活品類上,兩大品類流水分別同比下降21%和6%。
值得注意的是,李寧的線下銷售數據不容樂觀。2024年,李寧直營門店凈減少201家,特許經銷門店增加78家。
在線下渠道做減法后,李寧的直營渠道收入占總收入比重下降了2個百分點,整體線下零售流水下降了低單位數;日均客流量下降10%~20%中段;線下折扣加深了0.5個百分點;平均件單價則下降了低單位數。
總體來說,李寧還是在增長的,但無法忽視的是,李寧已經遠遠落后于安踏:2024年安踏營收同比增長13.6%至708.26億元,已連續(xù)三年位居中國市場第一,若計入旗下亞瑪芬體育的營收,總收入破千億。
而李寧后面的追兵更是步步緊逼:李寧收入增速只有3.9%,不但低于安踏的13.6%,而且也不如特步的6.5%以及361度的19.5%,在四大品牌中墊底。
盡管李寧在品牌調整期聲稱2024年以求穩(wěn)為主,但資本市場的焦慮情緒仍難以掩飾。截至發(fā)稿,李寧的股價為15.4港元/股,市值為398.58億港元。與2021年高峰時期相比,市值蒸發(fā)了超過2400億港元,股價跌幅約為86%。
國潮之外,還需想想辦法
頭頂“國貨之光”光環(huán)的李寧,曾精準踩中了國潮興起的風口。公開報道顯示,2012年,李寧公司的市值曾一度縮水至只有40億港元,彼時李寧公司關閉了1821家門店,虧損達到了19.8億元。
2018年紐約時裝周上的一炮而紅,讓李寧公司“國潮”形象正式確立。2021年,李寧營收首次突破200億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達40億元,同比增長136%,創(chuàng)下上市以來最快增速,在資本市場上更是走向2800億港元的市值巔峰。

圖片來源:同花順iFinD
然而,依賴“國潮”情緒驅動的增長模式未能持續(xù)。近年來,隨著國潮熱度減退,國潮風或已經不足以支撐李寧的高速發(fā)展。2022年開始,李寧公司開始面臨降速壓力。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公司營收同比分別增長56.13%、14.31%、6.96%,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36.14%、1.32%、-21.58%,增速明顯放緩,盈利能力露出疲軟態(tài)勢。
在國潮之外,李寧的研發(fā)力也未能跟上。2024年,李寧研發(fā)費用為6.76億元,這一研發(fā)投入水平不僅遠低于阿迪、耐克這樣的巨頭,連老對手安踏都比不上。同一報告期,安踏的研發(fā)費用高達20億,將近李寧的3倍。不僅如此,李寧研發(fā)費率長期低于2.5%,而安踏保持在2.3%-2.8%,耐克、阿迪達斯的同期研發(fā)費率均在5%-10%之間。
相較之下,李寧在營銷支出上卻很豪氣。去年,李寧的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為272.1億元,同比增長9%,對比3.9%的營收增速可以發(fā)現,這樣的投入效果其實并不理想。
高價格,低品質?
雖然設計和研發(fā)水平相比同行沒有突出優(yōu)勢,但李寧的價格十分堅挺。
在李寧官方天貓旗艦店里,至少有34款鞋子價格破千,還有1款售價2299元的飛電 5 系列鞋子。事實上,最近幾年,李寧各個產品線的價格就在不斷攀升。相關數據統計顯示,自從2018年以來,李寧品牌的鞋類和服裝等產品價格普遍上漲了20%~30%。不少消費者感嘆“國貨之光”李寧真的是要買不起了!
對于消費分級的環(huán)境下李寧品牌產品的定價,李寧聯席總裁錢煒在近期業(yè)績會上直言,“我們是一個專業(yè)運動品牌,不能因為要維系短暫的生意,去把價格拉低,而犧牲一些專業(yè)屬性或專業(yè)科技平臺的追求。我們如果要想在短期內做大規(guī)模也能做到,但是那些低價位、不專業(yè)的(產品),可能會背離企業(yè)要堅持的東西,損害可持續(xù)發(fā)展?!?/p>
然而,雖然價格越來越高,品質卻并沒有變得更好,反而頻頻出現產品質量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去年巴黎奧運會期間,中國乒乓球隊隊員身著李寧的專業(yè)運動服“龍服”參加比賽,被一些網友質疑服裝吸汗性差、“卡屁縫”。隨后,關于“李寧龍服疑似下架”的話題登上了熱搜。不過,李寧方面回復稱:中國乒乓球隊教練與運動員對李寧乒乓球提供的比賽服表示認可,目前未收到任何關于產品質量問題方面的反饋。
其實,這也不是李寧第一次出現質量方面的問題。去年6月,李寧公司旗下的一款羽毛球系列I比賽上衣,因耐光色牢度被河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判定為不合格;而在2023年11月上海市市場監(jiān)管局發(fā)布的泳裝監(jiān)督抽查結果中,李寧的服裝查出不合格。

更令李寧頭疼的是,產品質量問題引發(fā)的投訴不斷。在第三方黑貓投訴平臺上,截至目前,李寧累計投訴高達5523次,消費者投訴主要集中在疑似將退貨重新販賣、售后不處理、產品存在質量問題、退款困難、中獎不兌現等方面。

例如,一消費者表示,自己在李寧線下專賣店購買的男士外套衣服出現質量問題,影響衣服變形無法穿著。聯系客服之后,客服不承認衣服質量問題,甚至叫囂讓消費者直接投訴就行。
相較之下,在國產運動服飾品牌中,安踏的累計投訴量為4530次,而361度和特步的累計投訴量分別為1224次和1575次,都遠低于李寧的投訴量。
針對相關問題,風口財經記者已向李寧公司方面發(fā)送采訪函,截至發(fā)稿未收到回復。
(大眾報業(yè)·風口財經記者 趙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