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裝又貴又丑”這個說法其實是一種比較主觀的刻板印象,但它確實反映了男裝市場的一些現(xiàn)象和特點。男裝之所以在某些方面看起來這樣,同時又能賣得很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關于“貴”:"
1. "品牌溢價和定位:" 很多男裝品牌,尤其是高端品牌,會通過品牌故事、設計理念、材質(zhì)選擇、生產(chǎn)工藝、營銷策略等來營造價值感和獨特性。消費者購買這些品牌,除了服裝本身的功能,還購買了一種身份象征、生活方式或情感體驗,這部分附加值使得價格較高。
2. "材質(zhì)和工藝成本:" 高品質(zhì)的男裝通常選用更昂貴的面料(如精紡羊毛、絲綢、特殊混紡面料等),并且注重剪裁、縫制等工藝細節(jié),這些都會增加生產(chǎn)成本。
3. "研發(fā)和市場調(diào)研:" 大品牌在款式設計、面料研發(fā)、市場趨勢預測等方面投入巨大,這些成本也會分攤到最終產(chǎn)品價格中。
4. "渠道成本:" 無論是高級百貨、品牌旗艦店還是線上專柜,都需要支付高昂的租金、人力和管理費用,這些成本最終會轉(zhuǎn)嫁到商品價格上。
5. "功能性需求:" 男裝的功能性要求較高,如襯衫需要挺括、西褲需要耐穿、外套需要防風防水等,符合這些高標準的產(chǎn)品往往成本更高。
"關于“丑
相關內(nèi)容:
“衣柜里永遠那三件POLO衫”剛被群嘲上熱搜,2024年11月杭州湖濱銀泰卻爆出單日三家男裝新店排隊超百米——海瀾之家把可再生牛仔做出牛仔褲“29分鐘售罄”,北面沖鋒衣補貨五次,Lululemon男褲被黃牛加價200元現(xiàn)貨轉(zhuǎn)賣。

核心就一句:男人不是不買,是要一個“買得心安理得”的新理由。

老品牌把環(huán)保標簽打在吊牌上,瞬間把“土味”洗成“理工男浪漫”;抖音直播間里主播一句“這條褲子用8個塑料瓶,扛雨扛褶扛丈母娘”,彈幕刷的全是“鏈接”。
數(shù)據(jù)更直白,2024男裝GMV線上同比漲53%,其中25歲以下買家貢獻增幅的68%,客單價卻反漲12%——Z世代一邊罵設計丑,一邊為功能、故事、限量買單。
沖鋒衣、瑜伽褲、通勤西裝速干褲,本質(zhì)都是“一張通行證”:上班不突兀,下班能直奔健身房,周末拍照還能假裝在飛釣。
老國貨想抓住這波人,把經(jīng)典版型剪短2厘米、再配個回收漁網(wǎng)布,就能讓“大叔品牌”秒變“爹系男友”。
別再說男人消費不如狗,他們只是把決策鏈縮到三分鐘:搜索—比價—情懷—下單。
誰能把“環(huán)保+功能+輕潮流”一次講清,誰就能拿走他未來三年的回購。
市場永遠獎勵偷懶,但得先幫消費者把“懶”字包裝成“會過日子”。
網(wǎng)友跟帖:
“買了件塑料瓶做的夾克,回家被老婆夸環(huán)保,偷偷又下單兩條,明年地球沒救至少我盡力了”
“沖鋒衣真香,地鐵里當被子,會議室當西裝,客戶還問我是不是要去登山,其實我只是沒熨襯衫”
“別罵POLO土,把領子立起來我就是2000年周杰倫,復古懂不懂”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