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guān)于“流金歲月”和“鞋的故事”的主題,我們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展開:
"角度一:鞋子作為時代印記"
"流金歲月的象征:" “流金歲月”通常指代那些美好、難忘、充滿活力的年華。在這個語境下,鞋子的故事往往與那個特定時代緊密相連。
"不同年代的鞋履:"
"民國/建國初期:" 女性的旗袍鞋、三寸金蓮的束縛(雖然已逐漸廢除,但曾是特定時期的印記)、男性或布鞋或皮鞋,簡單而樸素,承載著新舊交替的痕跡。
"改革開放初期:" 帆布鞋、塑料涼鞋、的確良布料做的各式鞋子開始流行,顏色和款式增多,象征著物質(zhì)生活的初步改善和對新鮮事物的向往。
"90年代:" 各種運動鞋(如回力、阿迪達斯、耐克等)風(fēng)靡一時,尤其是“小虎隊”等流行文化的影響下,擁有一雙時髦的運動鞋是年輕人的時尚標(biāo)志。女鞋也開始追求高跟和細(xì)跟,展現(xiàn)自信。
"21世紀(jì)初:" 帆布鞋、尖頭高跟鞋、涼鞋、拖鞋等多樣化,互聯(lián)網(wǎng)興起,網(wǎng)購鞋履成為可能,個性化和潮流感更加強烈。
"鞋子的記憶:" 每一代人的
相關(guān)內(nèi)容:
文:火山
單位要開運動會,據(jù)說獎品是雙鞋。兒子聽了,調(diào)皮地說:“老爸加油,獎了鞋歸我。”看著鞋柜上兒子六七雙不同品牌的運動鞋,再看看我天天上班穿的那雙鞋,不禁嘆了口氣。
我童年的時候,村里的孩子一般只有兩雙鞋:一雙棉鞋、一雙單鞋,一水的“母親牌”。小些的孩子穿前面有袢帶的那種,方便系,也不容易掉;大些的,就穿左右各有指頭大小松緊帶的那種,類似現(xiàn)在的老布鞋。總之,極少見有人去供銷社給孩子買雙鞋。那時候物資匱乏,只有到了年底才能分點錢買些必需品,哪有閑錢給孩子們買鞋?
即便是“母親牌”,也不是人人都能穿上新的。孩子多的家庭,因為孩子腳長得快,小點的孩子一般只能穿哥哥姐姐們穿小的舊鞋。
“母親牌”需要手工納鞋??窗?,每到農(nóng)閑時節(jié),村口梧桐樹下就是婦女們聊天、納鞋底的好去處。鞋底定要用麻線納,結(jié)實不怕漚。買來的麻比較硬,需要用水泡一下,再用手搓成麻花狀,然后借著勁兩頭一合,一根麻線就搓成了。至于做鞋底,要先找些實在不能穿的舊衣服撕成片,用面粉熬出的漿糊一層層糊起來做成“隔褙”,再按鞋樣剪出來,就可以用麻線納了。納鞋底可是個技術(shù)活,婦女們的手巧不巧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就體現(xiàn)出來了。因為“隔褙”比較硬,所以要先用針錐穿好眼,再用頂針把大針從小眼里頂出來,就這樣一針又一針地把鞋底納好。手巧的,納的繩結(jié)平展、針腳工整,納不好的則繩結(jié)大大小小、疙疙瘩瘩,咯腳又難看。

納鞋底
母親那時做赤腳醫(yī)生,納鞋底的功夫遠(yuǎn)遠(yuǎn)不及鄰居的大嬸大娘們。好在我都是拾哥哥的舊鞋穿,倒不會覺得咯腳。再看著哥哥穿新鞋時,既痛苦又興奮的模樣,羨慕之余我恨恨地想:讓你穿新鞋,活該咯腳。
雖說是穿舊鞋,也要很珍惜。遇到陰天下雨,趕緊把鞋脫下來拿著,寧愿赤腳在泥水里走,也不想弄臟鞋子。再說,那布鞋也實在擋不住泥水,穿了也是白搭,倒不如赤腳來得痛快。
無奈孩子的腳總是長得太快,沒過多久,就會有一兩個腳趾頭搶著拱破鞋面,公然裸體出游了。這時候,縫補已沒多大用了,自然就淘汰給更小的弟弟妹妹。有的孩子,為了能盡快穿上新鞋,就故意用鞋去踢墻,巴望著腳趾頭早點露出來。但這種事,我是舍不得干的。
等我小學(xué)后期,農(nóng)村的生活條件略有好轉(zhuǎn),已經(jīng)陸續(xù)有同學(xué)開始穿上“白球鞋”了。那時候,農(nóng)村對穿白鞋還是有些忌諱的。但總也有愛美的孩子,不顧別人異樣的眼光,勇敢地穿出來。還有些壞孩子,羨慕嫉妒之余,招呼幾個人堵住“白球鞋”,用臟兮兮的腳死命地踩人家的鞋子,等人家哭著跑走后,快意地哈哈大笑起來。

回力鞋
說起球鞋,令我們這些孩子最羨慕的還是我們體育老師的“回力鞋”。那年月,他是我們村唯一一個穿上“回力”的人。據(jù)說,因為他上海有親戚,給捎來的。也正是因為這雙鞋,我們都偷偷叫他“回力老師”。
羨慕歸羨慕,自己穿“回力”卻是想也不敢想的。然而,有天父親干活回來竟破天荒地給我?guī)韨€大喜訊:他看見有人在路邊賣一種“卷鼻子”球鞋,估計是倒賣來的,價格不太貴,準(zhǔn)備第二天給我買一雙,問我要不要。我一下子興奮了起來,馬上就腦補出一個在小人書上見過的畫面:梁山神行太保戴宗,腳穿卷鼻子的鞋子,不對,那應(yīng)該是叫靴子,健步如飛。
哈哈,我終于要有一雙正經(jīng)的鞋子了。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父親回來,我急不可耐地打開用好幾層報紙包裹的鞋子:哪里是什么卷鼻子的靴子,就是球鞋鞋底的橡膠向腳尖上多延伸了一些而已,為的是起跑時增加摩擦力,現(xiàn)在來講應(yīng)該是叫做“跑鞋”。但無論如何,畢竟是一雙正經(jīng)的球鞋了。雖然略有失望,我依然興高采烈地穿上它滿村子里顯擺。那雙鞋,一直穿到鞋底磨透,鞋幫裂開,我才戀戀不舍地扔掉。

解放鞋
后來,實行了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農(nóng)民的日子也逐漸好了起來。因為忙,婦女們也就沒有時間再納鞋了,于是便宜又結(jié)實的“解放鞋”便在農(nóng)村“大行其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幾乎人人都穿解放鞋。而我,光是在磚窯廠燒窯那會,就不知穿壞了多少雙解放鞋。夏天,我站在下面就是熊熊烈火的窯頂上,一鏟子一鏟子地從無數(shù)個小孔里向下填炭。解放鞋的鞋底一旦碰到燒紅的鐵蓋子,會發(fā)出“吱吱”的聲音,一股焦糊味就會隨之從腳底躥了出來。唉,我那可憐的“解放鞋”啊。
再后來我學(xué)畫畫,為了耍酷,穿了一雙從大表哥那里淘來的高幫皮鞋,那是我人生中第一雙皮鞋。因為是舊鞋,也不光亮,索性就用鐵刷子刷出毛刺來,做成了當(dāng)時在藝術(shù)生中比較流行的翻毛皮鞋,用現(xiàn)在的詞來說,就是:DIY。為此,我還很是得意了一陣子。
皮鞋也總有穿壞的時候,不久,鞋底的鋼板斷了,鞋子也就變了形,但又實在沒錢修,也就堅持著穿。不想,時間長了,因為鞋子的變形,竟連腳都跟著變了形,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再變回來。
轉(zhuǎn)眼間,四十年過去了,現(xiàn)在的孩子不再是僅有兩雙鞋子了。愛美的,甚至有十多雙、幾十雙鞋。買雙鞋子也不再是家庭負(fù)擔(dān),而陪家人逛街買鞋已成為一種悠閑的生活方式了。
但我還是懷念那破了洞的老布鞋,懷念母親一針一線納起來的鞋子。
壹點號火山畫與話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yīng)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