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有趣,因為它涉及到對“手表”定義的演變,以及早期計時工具的歷史。嚴格來說,寶璣、百達翡麗、卡地亞、愛馬仕這些我們今天熟知的頂級品牌,"都不是"制造世界上第一只手表的人或公司。
以下是更詳細的解釋:
1. "“第一只手表”的定義模糊:"
"早期便攜計時工具:" 在這些品牌出現(xiàn)之前很久,人們就已經(jīng)在嘗試制作可以隨身攜帶的計時工具。最接近手表雛形的可能是16世紀中葉出現(xiàn)的"彈簧上鏈鐘(Spring-driven clock)"。這些早期的“手表”非常粗糙、體積龐大、走時不準、需要頻繁重裝發(fā)條,更像是巨大的懷表。
"誰先制造出這些早期手表?" 目前沒有確鑿無疑的證據(jù)能指出"唯一"的第一只手表是由"誰"制造的。這更像是一個在多個工匠和地區(qū)(主要在瑞士和意大利的鐘表匠中)同時或相繼發(fā)展的過程。一些早期的重要貢獻者可能來自"意大利"(如安德里亞·達爾·瑪亞,Andrea Dall'Acqua,約1510年左右制作了帶有擒縱機構(gòu)的懷表)和"瑞士"(如吉約姆·布里厄,Guillaume Briard,約1520年代制作了帶有彈簧發(fā)條的懷表)。
2. "現(xiàn)代手表的誕生
相關內(nèi)容:
如今,即使被視為平民表的卡西歐和各種時尚貼牌表少則也有數(shù)百人民幣,戴手表被視為高端時尚的生活態(tài)度。那么是誰發(fā)明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只手表?是誰發(fā)明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只自動機械手表和石英手表?我國的第一只手表又是誰制造者的?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我們?nèi)祟愲S身攜帶便攜式機械鐘表的歷史并不遙遠。有記錄的顯示,世界上最古老的便攜式鐘表大概誕生在1530年左右,外觀呈球形狀,因為當時還沒有能發(fā)明出玻璃,所以是金屬蓋罩,誕生于今天德國的紐倫堡,也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紐倫堡蛋”。
而關于第一只手表的制作,歷史是比較模糊的,爭論一直存在。目前最主流的說法是由寶璣制作的那不勒斯。

在拿破侖的家族中,拿破侖最小的妹妹卡洛琳·繆拉(1782-1839)當時以精于制表而聞名于世的亞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 Louis Breguet),希望他可以為自己設計一款可以佩戴在手腕上首飾類腕表。據(jù)寶璣公司記載,經(jīng)過兩年多的研發(fā)和制作,在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后,終于生產(chǎn)出一枚編號為NO.2639的鵝蛋形報時手鐲腕表,這個階段算是目前有記錄手表以來最早的歷史。


也有一種說法是,在18世紀的在布爾戰(zhàn)爭中,有些士兵把懷表在自己手腕上,為了與同時作戰(zhàn)的友軍配合默契,這種綁在手腕上的時鐘漸漸成為戰(zhàn)爭中非常有必要的配件,并漸漸到一戰(zhàn)確定了手表的地位。

在 1868 年,懷表正在盛行,當時瑞士制表商百達翡麗為匈牙利伯爵夫人Koscowicz制造了一只手腕上佩戴的鐘表,就是在金手鐲上打造的。雖然那時腕表還并不流行,但這只如藝術品般的金色腕表直到今天看來都精美絕倫到令人驚嘆。

四十八年后,百達翡麗創(chuàng)造了第一款可以戴在手腕上的三問手表。也是為女士打造的。這款復雜的鉑金表款,表殼帶有繁復的手工雕刻花紋,33.8毫米表殼和一體式表鏈,非常的具有藝術性。

根據(jù)芝柏的說法,一名軍官投訴在轟炸期間懷表操作非常困難之后,這名軍官想到把懷表用帶子綁在自己的手腕上,并推廣給其他軍官。其后應軍方的要求,芝柏從瑞士的拉紹德封派遣了幾名表匠到柏林開始生產(chǎn)比較小型的固定在手鏈上的時計,他們并在1880年為德國海軍制造的手表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的手表。

受困擾的著名飛行員阿爾拔圖·山度士·度門告訴好友路易·卡地亞,他在飛行中,因為雙手不能離開操控器,無法將懷表從口袋拿出來確認時 間,因此失去贏得航空比賽大獎的機會。他想請這位在鐘表業(yè)界享有盛譽的朋友幫忙解決難題??ǖ貋啺押糜训谋г广懹浽谛?,于1904 年以全新設計解決了這位飛行冒險家的難題。這項新設計就是以其好友之名的命名Santos腕表卡地亞第一只腕表,也是全球第一款腕表。

杰奎琳·愛馬仕(左二,看手腕上的手表)和她的姐妹們



1912 年,也就是寶璣推出第一款那不勒斯皇后表的100年后,一位大膽的年輕女孩無意中為愛馬仕打造了法國奢侈品牌的第一款腕表。據(jù)說,愛馬仕家族的第三代成員(創(chuàng)始人蒂埃里·愛馬仕的孫女)杰奎琳·愛馬仕(Jacqueline Hermès)不喜歡隨身攜帶小懷表的方式,因為她認為這對于她積極的休閑活動來說不夠“方便” . 因此,她要求父親將它裝在一個皮革“口袋”中,這樣她就可以把它綁在手腕上。與今天的手表非常的相似。

勞力士在1905年生產(chǎn)了以懷表為基礎的手表雛形。勞力士制作了一批小量的皮帶款手表,根據(jù)圖片盤點,是基于懷表上增加可穿過皮帶的表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手表。
★

第一只自動機械表
現(xiàn)代自動表系統(tǒng)由勞力士研發(fā),并注冊為專利。它在1931年被引入蠔式系列表款,命名為蠔式恒動。當時,勞力士的技術總監(jiān)為Emile Borer,是他開發(fā)了現(xiàn)代自動表系統(tǒng)。

然而,發(fā)明自動機心擺陀的第一人卻是亞伯拉罕?路易?伯特萊Abraham-Louis Perrele,伯特萊Perrelet被認為是機械手表之父。他1770年引入此概念,因為這個發(fā)明更加適合腕表,所以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但不幸的是,伯特萊Perrelet生活在懷表的時代,表在口袋中不會怎么動,導致轉(zhuǎn)子無法獲得足夠動力,不能為主發(fā)條上夠鏈,所以轉(zhuǎn)子系統(tǒng)在當時的表現(xiàn)并不佳。直到一戰(zhàn)后,腕表開始流行起來,勞力士完善了其系統(tǒng),自動機心才被大量的運用在表款中。
第一只國產(chǎn)表

在1955年3月24日下午5點45分,當天津手表廠裝配完最后一個零件,伴隨“滴答”聲、表針開始轉(zhuǎn)動起來,名為“五星”的“中國第一只腕表”誕生。
第一只國產(chǎn)自動機械表

1965年,上海手表廠成功裝配出了中國第一批的自動上鏈手表樣機,機心型號為SS2C(29顆寶石軸承)。
世界第一只石英表

世界第一只石英腕表精工 Quartz Astron 35SQ于1969年12月25日正式發(fā)售。在當時一般機械式表的精準度日差為數(shù)秒至數(shù)十秒的時代,石英式腕表實現(xiàn)了日差±0.2秒、月差±5秒的高精準度;精工這項開發(fā)成果不但取得專利技術、更公開于眾,至今全世界各地約有96%的石英式腕表。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