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為新手解釋一下“仿賽”、“街跑”和“旅跑”這三個概念,并探討為什么國產(chǎn)品牌目前似乎不太熱衷于制造純粹的仿賽車型。
"一、 什么是仿賽 (Fǎng Sài - Replica Racing)?"
"核心概念:" 仿賽車型,顧名思義,是"模仿"賽車(尤其是原型賽車或拉力賽車的樣子)設計,但主要面向"道路行駛"的汽車。它們通常不具備真正的賽車性能(如賽車懸掛、剎車、輪胎、安全設備等),但其外觀設計充滿了賽車元素,旨在提供駕駛樂趣和視覺沖擊力。
"設計特點:"
低矮的車身姿態(tài),強烈的空氣動力學造型。
前后包圍、側(cè)裙等空氣動力學部件。
大尺寸、造型夸張的輪轂(通常是鍛造輪轂)。
賽車風格的前后燈組、擾流板、尾翼(有時是裝飾性的)。
通常采用亮黑色或銀色等“賽車色”涂裝,搭配紅色或藍色的線條/貼紙。
"性能側(cè)重:" 更注重外觀的“賽味兒”,操控性有一定提升(通常比普通家用車好),但為了道路適應性和成本,動力和極限性能通常不會達到專業(yè)賽車的水平。懸掛調(diào)校偏向運動,但不會像真正的
相關內(nèi)容:

相信不少朋友在刷短視頻的時候,都會在一些國產(chǎn)跑車車型的底下,看到關于是不是仿賽的言論爭執(zhí),乃至于每當國產(chǎn)品牌推出一款跑車型號,總會看到有一部分人嫌棄不夠戰(zhàn)斗。國產(chǎn)品牌為什么不造仿賽?仿賽、跑車、街跑到底怎么區(qū)分?除了仿賽、街跑之外,還有什么種類?關于這些問題,你都能在這篇文章找到答案。
什么是仿賽?

顧名思義“仿賽”就是仿照賽車的車型,就以國際頂賽事為例,WSBK以及MotoGP比賽使用的車型都能稱之為賽車。WSBK可能離大家更近一些,因為參戰(zhàn)車型都是各家的市售型號。相對來說MotoGP的改動會更大,所以你能看到MotoGP賽車都有十分夸張的定風翼,而WSBK賽車就顯得更加樸素一點。

川崎ZX-10RR作為WSBK的常勝將軍車型,非常有代表性。同樣這臺車也在川崎的市售車型當中,這款車應該可以稱之為仿賽車型的標桿吧,畢竟常年征戰(zhàn)WSBK。不過我們看到的往往是馳騁賽道的貼地飛行狀態(tài),這個時候為了更低的風阻,騎手基本上是以最低趴的姿態(tài)在騎。

而川崎ZX-10R正常的騎行三角如上圖所示,可以看到作為純正仿賽的ZX-10R腳踏位置非常高,甚至高過了后輪的輪軸。高位腳踏的好處自然是提高車輛的極限傾角,這種設定才能實現(xiàn)“貼地飛行”的壓彎。其次,手把位置比較低,低過了油箱甚至與駕駛位坐墊齊平。因此ZX-10R的騎姿也算是比較標準的仿賽了,手把+腳踏+坐墊形成的騎行三角比較戰(zhàn)斗。

所以仿賽的特性很好定義,最簡單的分辨方式就是騎行三角。但是,除了能用眼睛看到的這一點之外,仿賽車型發(fā)動機也是一大特征,像ZX-10R這種純正仿賽,多半都是高轉(zhuǎn)發(fā)動機,轉(zhuǎn)速破萬只是基本,畢竟在擁有強悍加速性能的同時,還需要更好的高轉(zhuǎn)以及尾速支撐。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網(wǎng)友經(jīng)常把“國產(chǎn)沒有仿賽”掛在嘴邊,畢竟目前的國產(chǎn)跑車型號,真正能做到破萬的并不多,而破萬只是基本。
什么是街跑?

以耳熟能詳?shù)谋咎顲BR650R為例,這款經(jīng)典的四缸街跑也算是行業(yè)的標桿了。顧名思義“街跑”就是擅長在街頭騎行的跑車,至于為什么不叫街賽,可能是因為這種車型和賽車無關聯(lián)吧。既然是在街頭騎行,那這種車型的定位顯然會更加生活化一些,所以街跑的騎行三角不會那么戰(zhàn)斗。

本田CBR650R的日常騎行三角如上圖所示,相比樓上的ZX-10R來說,這個騎行姿勢要直立的多。雖然CBR650R的腳踏位置并不算低,下半身的姿態(tài)還是很戰(zhàn)斗的,但是得益于較高的手把位置,讓騎手的上半身比較放松,可以看到CBR650R的手把位置是要明顯高過坐墊的。

但是,騎行三角舒適并不代表不能夠很戰(zhàn)斗的騎,把臀部往后移動、上半身下趴之后,同樣可以得到一個比較戰(zhàn)斗的騎行姿態(tài)。所以街跑也可以理解為,同時融入了街車與仿賽的雙重特點,取二者之間的定位而來。在擁有仿賽帥氣大包圍的同時,還具備街車的舒適性,更適合日常使用。

其實分辨街跑還有另一種方式,多半被稱之為街跑的車型,都有同平臺的街車型號,也就是說多半會在同平臺街車的基礎上打造而來。比如川崎Ninja 400、杜卡迪SuperSport 950、鈴木GSX250R等等。而且街跑的真實表底轉(zhuǎn)速不會太高,這類車型會更偏向于日常騎行,高轉(zhuǎn)的表現(xiàn)往往沒有低轉(zhuǎn)來的那么優(yōu)秀。所以綜上所述,你知道街跑的特性了嗎?
什么是旅跑?

有了跑賽道的仿賽、跑街道的街跑,那有沒有可以跑長途的跑車類別?當然是有的,只不過這個分類的車型不多,所以還沒有一個具象的名稱,暫且稱之為旅跑吧。最典型的幾款車莫過于鈴木的“隼”、川崎的“六眼魔神”以及川崎的H2SX等等。

這幾款旅跑的特性非常明顯,作為仿賽當中的旅行車,其本身擁有最頂尖的性能,而且還有相對舒適的騎行姿態(tài),可戰(zhàn)斗也可長途,最夸張的是川崎H2SX,甚至還給配備了兩個邊箱,在很多人看來仿賽配邊箱不論類,但是H2SX配上邊箱你覺得違和嗎?

這類車型不一定能會有一個非常戰(zhàn)斗的騎行三角,但一定會有一個寬大舒適的坐墊。畢竟作為仿賽當中擅長跑長途的型號,最關鍵的還要騎起來舒服。甚至需要雙人出行,所以旅跑的騎行三角,實際上和街跑比較接近。另外,旅跑還有個比較明顯的外觀特性就是,前風擋都比較大,要明顯比街跑和仿賽車型更大,這也是為了長途舒適性而做出的設定。

看到這里可能會有車友比較好奇,旅跑都是這么大排量的嗎?其實跑旅車型真不多,川崎Ninja 650勉強可以稱之為旅跑,加高的手把和厚實的坐墊,也很適合跑長途。當然這也只是Top1本One個人認為,因為這款車也可以算是街跑。

不過還有一些被稱之為GT的車型,小編認為也可以歸類到旅跑當中,比如鈴木GSX-S1000GT、春風650GT、賽科龍RG401這些擁有跑車大包圍,但是卻同時具備休旅車型特征的摩托車。
界定逐漸模糊
關于車型的細分從來都沒有一個成文的規(guī)定,隨著摩托車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車型種類之間的界定越來越模糊,而且市場細分再細分之下,又誕生了一些新物種。比如近年來非常流行的ADV風格踏板,越野風格彎梁等等。因此很多車友搞不清楚也是正常的,分清楚了跑車,你知道為什么國產(chǎn)品牌不喜歡造仿賽嗎?
市場需求決定產(chǎn)品定位

縱觀當下的摩托車市場,對摩托車需求量最大的人群你覺得是哪一波?很顯然小排量車型是最走量的,不管是新手永遠都是摩托車市場潛在消費者最多的那一波,而這一龐大的消費群體,也決定了摩托車廠家的產(chǎn)品定位。

新手對摩托車的需求很簡單,帥氣、好騎、安全感。而仿賽這種定位的車型,顯然不會在絕大多數(shù)新手的考慮范圍之內(nèi)。騎著累不說,過高的座高會給到新手更多的壓力,他們根本不在乎你這個車是不是純種仿賽,對于他們而言好騎才是硬道理。

那有人又會說了,既然小排量不行,那中大排總可以安排仿賽了吧!想法很簡單實施起來可不容易,中大排量確實這幾年發(fā)展迅猛,但是你要知道商人的最終目的是賺錢,過于極端的仿賽注定不會有太多的需求量,與其去發(fā)大力氣打造一款不好賣的仿賽,還不如去研發(fā)受眾面更廣的街跑。畢竟隨著排量的增大,所針對的消費群體也會越來越小,叫好不叫座的產(chǎn)品對廠家來說意義不大。而且目前內(nèi)卷的如此嚴重,誰還愿意去搞這種車型。

另外,國內(nèi)消費者對座高十分敏感,要求降低座高的人遠比要求加高的多。隨著短視頻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女性消費者加入其中,這也就導致了身高是廠家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想要賣的多就要顧及到更多的人群,在這種情況下甚至誕生了只為降低座高的Mini類街跑。所以在大環(huán)境之下,更加沒有國產(chǎn)品牌愿意大力發(fā)展仿賽車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