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時代的十大名牌,曾在供銷社紅極一時,能認全說明你老了。這個說法雖然有些夸張,但也反映了這些品牌在當時的影響力。以下是一些曾經非常著名的品牌,以及它們背后的故事:
"1. 紅星牌自行車 (Hongxing Bicycle)"
   "產品:" 自行車
   "特點:"  經典的“大梁”式設計,結實耐用,是幾代中國人的自行車代名詞。
   "故事:"  上海自行車廠生產的紅星牌自行車,曾是中國最暢銷的自行車品牌之一,被譽為“機械?!薄K粌H是中國人出行的工具,也承載了許多人的青春記憶。
"2. 美的牌縫紉機 (Midea Sewing Machine)"
   "產品:" 縫紉機
   "特點:"  “一床被子”可以縫制,操作簡單,是當時家庭必備的電器。
   "故事:"  上??p紉機廠生產的美的牌縫紉機,是中國第一臺大規(guī)模生產的縫紉機,也是許多家庭婦女的“好幫手”。
"3. 雙喜牌乒乓球 (Double Happiness Table Tennis)"
   "產品:" 乒乓球
   "特點:"  中國乒乓球協(xié)會指定品牌,曾獲得多次世界冠軍。
   "故事:"  廣州乒乓球廠生產的雙喜牌乒乓球,是中國乒乓球
相關內容:
說到懷舊這件事啊,其實每一代人都有屬于他們自己的“鎮(zhèn)場子”的寶貝。不管是爸爸媽媽一代還是更年輕的朋友,每個人腦子里或多或少都留著幾組關于某個牌子的記憶。有的人想起小時候街頭巷尾的自行車鈴聲,有的人一想到就是特濃的老式香粉味——別說,連空氣都好像扎扎實實地帶著那個年代的溫度。

這幾天跟同事聊天,話題兜兜轉轉又落到了“以前什么東西算是奢侈品”上。有個70后同事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她老爸年輕時攢了快半年工資,才買上了一塊“牡丹牌”手表。在那個一眼望過去大多數人手腕上還光禿禿的時代,家里有一塊好表,不僅是按時上下班的“神器”,更像是走親訪友時的體面門面。每當街坊鄰里串門,總得偷偷抬腕露一下,生怕別人沒注意到這塊“能響鬧的金貴玩意”。那種小心思和喜悅,說到底跟現(xiàn)在有點錢立馬換個新手機號也差不多,都是圖一個“我行了”的氣勢。
牡丹手表雖不若“上海牌”名聲那么大,但說起當年在大西北各大百貨公司的櫥窗里它的地位,絕對有牌面。有時候一個櫥窗里放著好幾種類型的牡丹表,金殼的、銀殼的、鍍黑的,買的人可得提前托人、找關系。不是你有錢就能隨手拿,得排著長隊,甚至還有黃牛專門兜售購買名額。父母給成年的孩子攢夠一塊表,那份心釀出來,比買房子還自豪。

說到家里的老物件,電飯鍋也是一個繞不開的主角。雖然跟華生風扇屬于不同門類,但那時候“泰山牌”電飯鍋簡直就是婚房的標配。許多夫妻新婚照里,女方一只手牽著男方,另一只手提著剛剛從商店領出來的嶄新電飯鍋,臉上帶著比穿新衣服還驕傲的笑。曾經有位已經做了奶奶的老人和我聊起:“那個鍋不僅能煮飯,還能做蒸菜蛋糕,每到夏天起早貪黑,孩子放暑假了,鍋里煮的是稠粥或者綠豆湯,就著風扇,能讓一家人安穩(wěn)地熬過三伏天?!毕胂肽菚?,廚房里蒸汽繚繞、風扇咯吱作響,日子雖不富裕,卻也充滿煙火氣。
化妝用的“百雀羚”霜,也是一代人的共同記憶。小時候偷用過媽媽的瓶瓶罐罐,瓶蓋一開,里面那股蜜蜂蠟的味道撲鼻而來。年輕的女兒偷偷往臉上抹上一點,歡喜地在鏡子前照半天,總覺得自己也有了大人樣。比起老上海名媛們追捧的“雙妹”粉,“百雀羚”更適合北方大媽的粗糙手指,開一瓶能用大半年。多年以后,連外孫女都能準確認出那瓶綠色的小罐子,真應了那句“歲月不敗老國貨”。

老字號另有一個能讓不少老人起滿雞皮疙瘩的,那就是“片仔癀”。南方人,尤其福建、廣東一帶,提起片仔癀來眉飛色舞。以前生病發(fā)燒、牙痛喉痛,舍不得用平常藥,等家中老人翻箱倒柜拿出一塊片仔癀,那可是救命稻草——有時候還得分著用,碾一小點與蜂蜜兌一兌,可寶貝了。就連解放初期醫(yī)院缺藥,片仔癀都能招牌打遍藥鋪,保住許多命。
說到“貢品”,自然還有安徽產的“迎駕貢酒”。雖然它名聲比不上茅臺這樣的大廠牌,但是許多小地方的喜宴、老百姓大事小事都躲不開“迎駕”。沒錯,村里誰家娶媳婦,桌子上每瓶酒都是一個講究。老人常說:窮不窮,喝酒先上迎駕貢。勁道足,后勁大,咽喉一燒心里就踏實了。那是屬于普通人的“名酒”——和茅臺并不是一個層級,可可能更有人情味,因為更接地氣。

謝馥春之外,很多南方城市的老字號,比如杭州的“胡慶余堂”,也是家族祖?zhèn)魉庝?,門口花窗、烏瓦、紅柱子,很有講究。進去抓藥的人,守著百年配方。有的店員對客人說話都帶上一點江南腔,分外親切。胡慶余堂賣的不只是藥膏藥丸,似乎是那種老街角的安定感。一場小感冒,拱手一紙方單,然后喝苦藥水等著日頭下山,那份安逸安詳,慢慢地蒸進了城市的夜晚。
電視機的往事不止北京牌,重慶“長虹”電視也同樣堪稱上一代傳奇。80年代初,城市的小學教室里,裝上一臺“長虹”14寸彩電,每逢有比賽,幾十號孩子擠成一團,樓道里都能聽見哄笑聲。如果哪家買回了新彩電,鄰居娃能在床沿上一屁股坐到天黑——對他們來說,電視帶來的比信息更多,是第一次見證世界的驚喜、合影的光影。

說到自行車,其實天津產的“飛鴿”也是一代人的心頭好。比起鳳凰的體面,飛鴿就是大老漢的本命車。騎出去,載著鐵鍬或扁擔,一路鈴鐺叮當,城市和鄉(xiāng)村都離不開。誰家小伙子能借到一輛飛鴿帶著心儀的姑娘兜風一下午,那是整個胡同的大新聞。
要再說手藝人心中的家當,有人專愛“蜜蜂”牌縫紉機。鄰里間討論起哪家的孩子手巧,不是比誰跳繩跳得高,而是誰用縫紉機換下過時面料做新衣裳。蜜蜂牌雖然長得結實,顏色土,但那條金色花邊加上咔噠咔噠的響動,聽著也像是有魔力。

收音機,除了熊貓牌,還有“紅燈”品牌很出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有些地方家里買不起電視,但只要有一臺紅燈收音機,摁開收聽新聞、廣播劇,大人孩子圍著一臺機器,全家人的樂趣就在那小小方盒里轉了起來。有人芝麻開門,有人夜里借著微弱燈光偷聽半導體里的京劇評書。接收遠方的電波,好像有一種天地流動的靈氣似的。
細細琢磨,老一輩人看來,品牌不只是功能好壞,而是承載了一條“家庭奮斗史”。我們以為科技進步改變了生活,其實每一次品牌的折舊、消逝背后,都有一批人悄然老去,一些老習慣慢慢變淡,新的標準正一寸寸取代昨天的驕傲。有的品牌被歷史留了下來,有的就像胡同里晾曬過的花布,風干褪色了,你再想找也只能在記憶里觸碰——

誰說只有璀璨的大牌才值得一代代流傳?那一只覆蓋老繭的電飯鍋,那一塊母親捂了又捂的面霜,那些蓋著灰塵的收音機、電視機,現(xiàn)在回頭看去,或許最值得念念不忘的,正是那些藏在家庭煙火里的老牌子。你家還藏著這些老東西嗎?有沒有那么一瞬間,想再回去坐在木桌邊,吹著風扇,聽一段老廣播?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