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建走向世界,安踏東南亞開出1000家”,這確實是一個令人矚目的里程碑,也折射出國貨品牌,特別是以安踏為代表的體育品牌的巨大野心和快速擴張戰(zhàn)略。
我們可以從幾個層面來分析安踏的野心有多大:
1. "區(qū)域深耕的決心:"
在東南亞這個龐大且增長迅速的市場(人口超過3億,經(jīng)濟增長強勁),開設(shè)1000家門店是一個巨大的投入。這不僅僅是數(shù)字,更代表著安踏對東南亞市場長期價值和潛力的堅定信念。
這表明安踏不僅僅是將東南亞作為其全球版圖的一部分,而是將其視為一個重要的增長引擎和戰(zhàn)略支點。
2. "全球化戰(zhàn)略的延伸:"
安踏的成功源于其“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戰(zhàn)略。從福建晉江出發(fā),歷經(jīng)多年發(fā)展,已成為全球領(lǐng)先的體育用品公司之一。
在歐美市場取得成功后,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并迅速達到如此規(guī)模,顯示了其全球化布局的連續(xù)性和執(zhí)行力。這不僅僅是銷售渠道的擴張,更是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滲透力的提升。
3. "民族品牌的自信與崛起:"
安踏的成功崛起,是國貨品牌復興的一個縮影。它不再僅僅是“國產(chǎn)”的代名詞,而是以創(chuàng)新、品質(zhì)和全球化視野,與世界品牌一較高下。
在東南亞市場敢于與耐克、阿迪達斯等巨頭正面競爭
相關(guān)內(nèi)容:
9月11日,安踏在新加坡甩出一個超級重磅消息:**未來三年,要在東南亞開出1000家安踏品牌門店!**這不是一個隨便喊喊的口號,而是實打?qū)嵉臄U張計劃。要知道,安踏剛剛宣布把東南亞總部設(shè)在新加坡,接下來還要輻射南亞、澳大利亞、新西蘭市場。換句話說,安踏正在用行動告訴全球:國產(chǎn)體育品牌要加速出海了。

如果說幾年前大家還覺得“耐克、阿迪”就是運動鞋的代名詞,那么這幾年安踏、李寧、特步這些國產(chǎn)品牌的逆襲,讓越來越多的人發(fā)現(xiàn):**中國運動品牌不光能卷價格,還能卷出設(shè)計感、科技感和國際范兒。**安踏在2025年上半年,光是在東南亞的業(yè)務流水就同比增長接近翻倍,這給了它十足的底氣,直接放出千店計劃。
我們先來拆解一下這個“千店計劃”的含義。三年開1000家門店,平均下來每年超過300家,相當于每個月要在東南亞新增30家門店。這樣的開店速度,在競爭激烈的體育零售行業(yè)絕對算“瘋了”。這背后其實是安踏對東南亞市場潛力的高度押注。
為什么是東南亞?很簡單。第一,東南亞年輕人多,人口紅利明顯。像印尼、菲律賓、越南這些國家,平均年齡比中國年輕十歲不止。年輕人愛運動、愛消費、愛追潮流,這對體育品牌來說就是天然的沃土。第二,東南亞消費升級速度快。過去可能大家只買便宜貨,但這幾年本土中產(chǎn)群體壯大,愿意為品牌、設(shè)計、體驗買單。第三,國際大牌在東南亞的定價高,耐克、阿迪在這些市場動輒比在美國、中國貴上兩三成,這就給了國產(chǎn)品牌切入的空間。

所以你看,安踏的算盤很清楚:我不是和耐克在北美正面對抗,而是繞道到東南亞,去搶那些還在增長的消費市場。換句話說,安踏選擇了一條“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國際化路徑。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三年千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就是供應鏈和運營管理。安踏在國內(nèi)有強大的生產(chǎn)和物流體系,可到了東南亞,能不能復制同樣的效率?尤其是門店多了以后,商品能不能快速補貨?庫存能不能壓???這些都是硬核問題。第二,文化差異。別忘了,東南亞是多元市場,馬來西亞、印尼信仰伊斯蘭,泰國、越南消費習慣又完全不同。安踏能否做出真正符合當?shù)匦枨蟮漠a(chǎn)品,而不是簡單把國內(nèi)款式搬過去,這決定了它能不能扎根。
再看競爭對手。別以為安踏去東南亞就能輕松收割。**耐克、阿迪在那邊早已深耕多年,門店密布,品牌認知度極高。**此外,像新加坡、馬來西亞還有本土運動品牌,以及優(yōu)衣庫這種跨界選手,也在切體育休閑市場。安踏要殺出一條血路,必須拿出差異化打法。

這就要提到安踏過去幾年的大動作。它不光是做安踏主品牌,還收購了FILA、迪桑特(Descente)、始祖鳥(Arc’teryx)等高端品牌矩陣。國內(nèi)消費者已經(jīng)能感受到,安踏不再只是“國民鞋”,而是多品牌、多層次的集團型選手。未來如果把這些品牌組合拳打到東南亞,既能滿足大眾市場的需求,又能切高端人群的錢包,這才是真正的殺手锏。
但也別忘了,安踏出海最大的底氣,還是來自國內(nèi)這幾年積累的品牌力。以前大家看不起國貨運動鞋,覺得low。但現(xiàn)在,越來越多年輕人愿意穿安踏、李寧,甚至覺得這是國潮的象征。**當中國年輕人對國貨有了自豪感,安踏就有了故事可以講給東南亞年輕人聽:這是來自中國的全球運動品牌。**而東南亞很多人對中國文化、中國品牌的接受度本來就高,這其實是天然優(yōu)勢。
從投資的角度看,安踏這一步棋也很冒險。三年千店,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店鋪租金、裝修、人力、營銷,這些都是成本。短期內(nèi),利潤率一定會被壓縮。換句話說,安踏是在賭未來市場的成長性。如果東南亞市場的消費力真能如預期那樣暴漲,安踏就能成為最早吃螃蟹的玩家。但如果節(jié)奏踩偏,后果可能就是血虧。

不過話說回來,安踏早就不是只會“莽”的企業(yè)。它能從一家福建晉江的鞋廠,成長為世界級體育集團,本身就說明了戰(zhàn)略眼光和執(zhí)行力。你看它收購FILA,當時很多人覺得不值,結(jié)果現(xiàn)在FILA成了安踏的現(xiàn)金牛。你看它拿下始祖鳥和亞瑪芬體育,結(jié)果全球高端戶外市場直接被它切走一塊。所以,這次的東南亞千店計劃,雖然聽上去激進,但也可能是安踏的又一次“逆襲之戰(zhàn)”。
說到這,我想起一句話:“全球化不是選擇,而是必修課?!睂τ诎蔡碚f,中國市場再大,增速也在放緩。只有不斷出海,才能找到新的增長引擎。而東南亞,正好是離我們最近、機會最多的第一站。

當然,最后的結(jié)果還要市場來檢驗。三年后,我們再回頭看,如果安踏真能在東南亞站穩(wěn)腳跟,那它就不僅僅是“國產(chǎn)品牌”,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品牌”。
最后我拋個問題:**你覺得安踏三年千店能不能成功?你在國外看到過安踏門店嗎?如果國貨和耐克阿迪價格差不多,你會選擇誰?**歡迎在評論區(qū)聊聊。
安踏這一步,不只是開店,更是向世界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