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典型的新聞報道標題。它概括了幾個關鍵信息點:
1. "直播間的誘惑:" 暗示直播間里充斥著“低價”和“正品”的虛假宣傳,吸引消費者。
2. "“撿到寶”的假象:" 指出這種低價并非真實,消費者以為撿到了便宜貨,實際上是陷阱。
3. "核心事件:" 明確報道的對象是售賣假冒品牌服飾的窩點。
4. "結果:" 報道了執(zhí)法部門成功端掉(搗毀)了這個窩點,表明行動已取得成效。
這個標題旨在:
"吸引眼球:" 結合了直播、低價、正品、撿寶、假冒、端窩點等具有沖突性和吸引力的詞語。
"揭示真相:" 清晰地指出了直播間低價正品的虛假本質。
"傳遞信息:" 告知讀者有售假窩點被查處,體現(xiàn)了執(zhí)法行動。
"警示作用:" 提醒消費者警惕直播間低價商品,也可能警示潛在售假者。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新聞報道標題,簡潔有力,信息量足。
相關內容:
近年來,戶外活動受到廣大市民群眾的熱愛,戶外運動裝備也被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和追捧,讓部分“別有用心”的商家找到了售賣假冒戶外品牌服飾的“商機”。記者11月27日從廣州警方獲悉,增城警方近日搗毀一個售賣假冒品牌服飾的窩點,抓獲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的犯罪嫌疑人6名,現(xiàn)場繳獲品牌服飾960件,涉案金額逾80萬元。
增城市民小玲(化名)是一名登山愛好者,近期打算購買一件戶外潮流品牌的風衣,但正品價格要3000多元,且經常搶不到合適的碼數(shù)。無奈的她只好苦苦等待商品補貨。一天,她在短視頻平臺刷直播時,看見一家戶外潮流品牌店正在直播,“海外代購,原工廠現(xiàn)貨,碼數(shù)齊全,是國內價格的三分之一!”正好看見有自己心儀的款式,小玲心動不已。

“這很難相信是海外代購啊,這個價錢,極大可能是假貨。”“也很正常啊,國外現(xiàn)在都不流行這個品牌的,便宜也正常,而且三位數(shù)就能買到手?!眱煞N想法一直左右著小玲,她遲遲未下單,擔心自己買到假貨。
幾天后,小玲發(fā)現(xiàn)該直播店的庫存日漸減少后,毫不遲疑就下單了低價風衣。數(shù)天后,小玲拿到了貨品快遞,在網上找到明辨真假的細節(jié)圖,經一番“親自鑒定”,肉眼看不出真假差別。不料,次日,風衣洗滌后卻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掉色、掉線,小玲才意識到自己買到假貨。
今年9月以來,增城警方陸續(xù)收到群眾舉報,并結合工作線索,發(fā)現(xiàn)隱匿在新塘鎮(zhèn)的一個倉儲點可疑。經循線深挖,警方發(fā)現(xiàn)該經銷商的直播戶外潮流品牌店不僅僅是1家,還牽涉到另外10家店鋪,關聯(lián)到其他5名嫌疑人,一條供銷一體的制售假冒偽劣知名品牌服飾的線索展現(xiàn)在警方面前。

近日,警方開展收網行動,在新塘鎮(zhèn)搗毀一個倉儲假冒知名戶外品牌服飾的窩點,抓獲劉某(男,35歲,黑龍江人)等犯罪嫌疑人6名,現(xiàn)場繳獲品牌服飾960件。經價格中心鑒定,繳獲的品牌服飾價值80萬元。
據(jù)嫌疑人劉某供述,自己經常在網上直播間購買東西,認為做直播間服飾生意形式簡單且利潤多,便開始在直播平臺售賣潮流品牌服飾。直播幾天后,劉某店里的第一批貨很快就被搶購一空,嘗到了甜頭的他便開始批量購進假冒偽劣服飾,并打著“海外代購”“假一罰三”“碼數(shù)齊全”“價格低廉”等噱頭誘導消費者購買。
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增城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警方提醒:
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應選擇官方渠道,如遇明顯低于市場價格的,一定要仔細甄別、理性消費。增城警方將持續(xù)“亮劍”,依法嚴厲打擊各類侵權假冒違法行為。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張丹羊、葉作林 通訊員:趙子欣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