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說法涉及到一些關于南極人品牌及其運營模式的誤解或刻板印象。我們來分析一下:
1. "南極人品牌背景":南極人品牌起源于上海,最初以生產羽絨服起家。后來,由于多種原因(包括市場策略、管理結構等),其運營模式發(fā)生了變化,出現了多個實體公司都使用“南極人”商標的情況。這使得“南極人”成為一個龐大且復雜的品牌體系。
2. "“四大保暖內衣”的說法":并沒有一個公認的、固定的“四大保暖內衣”品牌名單將南極人包含在內。保暖內衣市場品牌眾多,包括優(yōu)衣庫、波司登(其也有內衣線)、探路者、凱樂石、以及許多專注于內衣領域的品牌等。將南極人直接列為“四大”之一可能是不準確的。
3. "“全成貼牌貨”的說法":
"部分事實":由于南極人品牌體系的復雜性,其中一些運營實體或工廠確實可能為其他品牌進行代工生產(OEM/ODM)。這在服裝行業(yè)中是常見的現象,很多品牌都部分依賴貼牌生產。
"以偏概全":但將南極人 全部 的產品都定義為貼牌貨,可能過于絕對。南極人自身也生產自有品牌的產品,盡管其產品線非常廣泛,覆蓋從高端到低端的不同市場。其自有品牌產品可能包括直接銷售的品牌服裝,
相關內容:
在十幾年前,南極人、俞兆林、北極絨、恒源祥是著名的四大保暖內衣品牌,并且劉德華、鄭少秋、趙本山等巨星代言。

當時,這些都是價格不菲的大牌,然而如今很多人發(fā)現這四個牌子的產品在網上越來越便宜,并且各式各樣的生活家居似乎沒有它們不做的。實際上,這幾個牌子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去年12月,南方周末曾發(fā)表過一篇名為《南極人、恒源祥、北極絨、俞兆林:不負責生產,只負責賣牌》的文章,其中提到“無論是紙尿褲、甩脂機,還是玻璃杯、汽車坐墊,南極人都有正品吊牌出售。如果愿意開辟新類目,吊牌價格還能再優(yōu)惠。”

曾經叱咤風云的大品牌如今徹底淪為貼牌貨,而且產品不限于保暖內衣,無論是什么類型的產品,均能貼上“南極人”的商標。
這一切的改變都始于2008年,當時南極人大刀進行轉型,把生產端和銷售段的自營環(huán)節(jié)全部砍掉,經營了十幾年的所有工廠全部被賣掉。南極人變成了“南極電商”。從此之后不再自己生產,只專心于品牌建設,提供增值服務,徹底走上了品牌授權的商業(yè)模式。

2012年之后,南極人在授權這條路上越走越遠。2016年以近6億元收購著名的“卡帝樂鱷魚”95%股權(現在的卡帝樂鱷魚也成為貼牌貨)。到了2017年,南極電商的商標授權利潤高達5.3114億。這種利潤豐厚,卻幾乎沒有什么成本的方式使得四大保暖內衣品牌如今在賣吊牌的路上越走越遠。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