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o Other Spaces(直譯為,簡稱 SOS)由丹麥裔冰島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與德國建筑師塞巴斯蒂安?貝曼(Sebastian Behmann)于2014年在柏林創(chuàng)立。這兩位大師的合作,來自彼此對的共同熱情,對他們來說,創(chuàng)造與設計空間不只是要探討物理的結構,更是要建立一個承載情感、歷史記憶與自然現(xiàn)象的場景。
透過建筑,他們將抽象概念轉化成可被親身感知的體驗,讓人在行走和駐足間,體會并重思與環(huán)境的關係。因此,SOS 在公共場域中建成的作品,都體現(xiàn)并強調著的特質。這些作品不只是要被觀看,而是要開啟一場新的對話,每一位踏入的訪者,都將成為共創(chuàng)者,讓空間因人的感知和行動而不斷生成,持續(xù)流動。
在城與天空之間重新看見
2014 年,巴黎市政府發(fā)起(Réinventer Paris)城市創(chuàng)新計畫,位于莫蘭大道(Boulevard Morland)的舊市政大樓也在此計畫中徹底翻新為(Morland Mixité Capitale)。Studio Other Spaces 受邀參與其中,打造出頂層的沉浸式藝術裝置《看見之城》(Seeing City)。
這件作品宛如一座大型光學裝置,15樓的鏡面天花板將巴黎街頭的日常映射至屋頂與室內空間,而16樓則化為一個萬花筒般的場域,天空的色彩隨光線流轉滲入室內,街道的景象經由鏡面反射至露天陽臺,一抬頭,便能看到一座顛倒運動的城市。巴黎的脈動在此融入建筑里的節(jié)奏,形成一種前所未見的魔幻景象,讓人彷彿遁入迷離幻境。
讓光成為表演者
坐擁美國加州索諾瑪(Sonoma)谷地最美葡萄園景觀的 The Donum Estate 酒莊不只有美酒,還有一座巧奪天工的斑斕之作。這對大師組合受到古老圓形曆法的啟發(fā),打造出一座由八百多片彩色玻璃組成的錐形品酒亭?!洞怪比巴ぁ罚╒ertical Panorama Pavilion)在不同角度光線的照射下,透映出時時刻刻變化著的彩色光影。
它的高度被刻意設計,為的是讓入座者的身體貼近地面,得以更親近的感知泥土的氣息和周圍物種的動態(tài),畢竟,這些都是孕育好酒的必須要素。來到這里的人們靠在座椅上放鬆,置身在一場壯觀的光影秀,視線逐漸上移,經過彩色穹頂,最終停留在更高遠的神秘天空。
我們在同一片天空下
在紐約水牛城 AKG 藝術博物館(Buffalo AKG Art Museum)的翻新計劃中,SOS 獻上了璀璨的《共同天空》(Common Sky)。他們把這片視為共享資源(commons),把它納入建筑結構的懷抱,但不隔絕周遭的自然景致。鏡子和玻璃板交疊出的穹頂,透過反射,為觀者創(chuàng)造出變化多端的視野。
這件龐大的精美雕塑造型獨特,樹木狀的結構其實是對當地歷史的致敬——在60年代,該地曾是山楂樹豎立之處。設計選擇不採用全玻璃屋頂,而以鏡面反射陽光,不僅賦予視覺層次,也達到隔熱效果,減少室內空調需求,展現(xiàn)了對環(huán)境永續(xù)的深刻承諾。
延伸閱讀:
北美館重量級國際巡展《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亮點先看!殿堂級藝術大師 Olafur Eliasson 來了,2025下半年北美館5個關鍵字搶先預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