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旅游熱潮復甦,萬眾矚目的正如火如荼趕工中,身為臺灣十大建設后的,將一舉成為全新國際級地標?,F(xiàn)在整理出值得期待的5大亮點,一起等著全新航廈亮相的那天到來吧!
臺灣超大規(guī)模單一建設計畫
投入超過950億元建造的,于2021年6月開工,完工后預計能為每年提升4500萬旅客量,再加上第一航廈、第二航廈客容量,期望在2030年達到8200萬旅運需求目標、成為東亞樞紐機場。而這更是臺灣繼十大建設后,最大規(guī)模的單一量體建設計畫,為臺灣打造全新亮眼門戶。
國際設計團隊聯(lián)合操刀
總樓面面積達54萬平方公尺的,由英國的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建筑事務所攜手英國建筑事務所奧雅納Arup、臺灣世曦工程共同操刀設計,會以Smart、Green、Culture作為主軸,打造全新航廈、登機廊廳、多功能大樓,帶來別具以往的旅游體驗。而這也會是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建筑事務所創(chuàng)辦人、普立茲克建筑獎得主理查.羅杰斯Richard Rogers生前最后的機場設計作品,龐畢度中心、倫敦勞埃德大廈都出自于他之手。
融入臺灣壯麗山海之美
作為臺灣的新門戶,用建筑設計向世界旅客傳遞臺灣之美!把臺灣的山脈、周遭的海洋、自然風景加入設計,化作頂棚獨特又流暢的線條輪廓。室內能看到由四根立柱支撐,令人能聯(lián)想起天空、云海交織出的壯麗畫面。而未來若飛往北美、東北亞、東南亞或紐澳,都有機會在第三航廈起降。
細節(jié)藏滿綠能環(huán)保與設計巧思
全球人都在為環(huán)保盡一份心力,自然不例外!在旅客可能不會發(fā)現(xiàn)的地方都加入環(huán)保概念,像是10~50公尺的屋頂,不僅能遮風避雨,更可以減少太陽直射;隔熱雙層Low-E玻璃帷幕能阻擋紅外線熱輻射波;南北登機廊廳屋頂設置太陽能光電板、車道至航廈四樓之間的空間分層規(guī)劃植栽區(qū),提升舒適度之余,也極力降低空調耗能。
預計2027年啟用
根據桃園國際機場官網顯示,截至2024/5/31,已完成64%實際進度。而北登機廊廳預計2025年下半年就能啟用,整體工程將于2027年完工。行政院長卓榮泰如此形容這更將結合第一、第二航廈,成為集觀光、購物、人文、藝術與科技為一身的智慧機場。
延伸閱讀:
普立茲克建筑獎設計師操刀,桃園市兒童美術館正式開幕!展覽活動一次看!LV全球第一間機場貴賓室在這!攜手米其林三星主廚,24小時奢華饗宴不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