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聊聊迪奧(Dior)這個時尚傳奇,從它的創(chuàng)立到成為引領潮流的巨頭,確實是一部充滿魅力和智慧的故事。
"迪奧:從創(chuàng)立到引領時尚,它的前世今生竟如此傳奇"
迪奧,這個享譽全球的法國奢侈品牌,不僅僅是一個名字,它代表著優(yōu)雅、品質和不斷創(chuàng)新的時尚精神。它的“前世今生”,是一部交織著創(chuàng)始人克里斯汀·迪奧的個人傳奇、時代變遷和時尚演進的歷史畫卷。
"【前世:戰(zhàn)后的重生與“新風貌”的曙光】"
"創(chuàng)立背景:" 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硝煙剛剛散去,歐洲百廢待興。戰(zhàn)后的人們渴望新的開始,時尚界也亟需一股清新、積極的力量來取代戰(zhàn)爭時期略顯沉悶和實用的風格。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應運而生。
"“新風貌”(New Look)的誕生:" 迪奧的成名作,也是他留給時尚界最深刻印記的,無疑是1947年推出的“新風貌”系列。這系列的名字寓意著戰(zhàn)后女性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回歸。它徹底顛覆了戰(zhàn)時為節(jié)省布料而設計的緊身、利落的男裝式連衣裙,重新確立了女性的柔美曲線:
"收腰設計:" 強調纖細的腰線,勾勒女性自然的美感。
相關內容:
1949年的時候,迪奧的時裝產品已經占據了法國時尚行業(yè)產品出口總額的75%,占法國當年全年出口總額的5%。
在時尚圈,曾經流傳著 “藍血” 和 “紅血” 品牌的概念?!八{血” 品牌最初源于西班牙貴族,他們認為自己身體里流淌著藍色血液,代表著血統(tǒng)純正。1999 年,廣告公司程序員 Stephen Moscow 和時裝雜志編輯 Win Sterling 創(chuàng)辦的世界模特網,將藍血奢侈品牌代言作為模特排名的重要加成因素,這一概念逐漸在模特圈流行開來。六大藍血品牌分別為—— 迪奧、路易威登、香奈兒、古馳、普拉達和 CK,在當時代表著時尚界的頂級地位。
隨著時尚行業(yè)的發(fā)展,時尚圈又創(chuàng)造出 “八大紅血品牌” 的概念。這些品牌通常具有皇室御用歷史或貴族參與發(fā)展的背景,如愛馬仕、浪凡、紀梵希、博柏利、喬治阿瑪尼、圣羅蘭、華倫天奴和范思哲。
如今,更傾向于依據品牌價值來評估品牌地位,英國的 Brand Finance 機構每年公布的全球高檔及奢侈品牌價值 50 強榜單,今天我們講一講迪奧,因為它在時尚界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它也是 LVMH 集團掌門伯納德?阿諾進軍時尚行業(yè)時收購的首個品牌。

克里斯汀?迪奧的命運轉折
迪奧品牌的創(chuàng)始人克里斯汀?厄內斯特?迪奧于 1905 年出生在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海濱小鎮(zhèn)。他的家庭背景頗為復雜,父親是成功的化肥企業(yè)老板,家族企業(yè)名為迪奧兄弟公司。
1928 年,在父親的資助下,23 歲的克里斯汀輟學開設了一家小型畫廊,開啟了他的藝術之旅。
但畫廊僅僅經營了三年便關停,同年,母親和哥哥去世,父親的生意也因大蕭條每況愈下,最終失去了對迪奧兄弟公司的控制權。

家庭的破產讓克里斯汀不得不自力更生,他開始售賣自己設計的時尚衣物手稿,以此維持生計。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伯樂 —— 羅伯特。
羅伯特出生于瑞士富裕家庭,違背父親成為銀行家的期望,于 1918 年來到巴黎追逐時尚設計師的夢想。他先后為多家時裝品牌工作,1933 年成立了自己的時裝店,并憑借出色的設計被《Vogue》雜志評價為 “小羊毛裙的大師”。
1937 年,克里斯汀開始為羅伯特的時裝品牌工作,他設計的 “咖啡 on gay” 系列裙裝大受歡迎,充分展現(xiàn)了他的設計才華。
迪奧誕生的幕后推手
1946 年,克里斯汀迎來了人生中的又一位重要人物 —— 馬塞爾?布薩克。馬塞爾16 歲開始為身為布匹商人的父親工作,18 歲接管家族企業(yè)并前往巴黎闖蕩。他敏銳地察覺到女性服飾顏色單一的問題,大膽地用貸款購買大量面料,將其染成鮮艷顏色售賣,取得了巨大成功。
一戰(zhàn)期間,馬塞爾憑借自己的工廠進行生產和銷售,財富迅速積累。戰(zhàn)后,他收購多家工廠,正式進軍紡織業(yè)。1919 年,他不顧眾人反對,收購剩余的飛機蒙布布料,制作出領口寬松的襯衫和工作服,演變成如今常見的睡衣款式。
1925 年,馬塞爾曾成立自己的時裝品牌 Philip Gasstone,但業(yè)績不佳。1946 年,他看中了克里斯汀的才華,想聘請他拯救自己的品牌。然而,41 歲的克里斯汀不想再打工,最終憑借自己的才華和愿景打動了馬塞爾。
馬塞爾不僅沒有讓克里斯汀加入自己的品牌,反而資助他成立了迪奧品牌。迪奧品牌注冊資本 600 萬法郎,幾乎全部由馬塞爾出資,克里斯汀以技術入股。

馬塞爾給予克里斯汀極大的自由度,品牌管理權歸克里斯汀,商標和品牌形象與他本人深度綁定,還分給克里斯汀非控股股份以及公司三分之一的稅前利潤。
New Look 震撼時尚界
1947 年 2 月,迪奧品牌的第一個系列上市,兩條產品線在法語中名為 “go home 了” 和 “IT”,中文翻譯為 “花冠” 和 “數(shù)字 8”,至于克里斯汀為何如此命名,至今無人知曉。
但這個系列在時尚史上被大家銘記的名字并非這兩個,而是 “New Look”。當時,時尚雜志《Harper's Bazaar》(中國版為《時尚芭莎》)的主編看到迪奧的這個系列后,驚嘆道:“It's such a new look.” 從此,“New Look” 成為了這個系列的代名詞。

“New Look” 系列以收腰加上過膝長裙的設計,席卷了全法國,影響了一整代設計師,受到眾多好萊塢明星和歐洲貴族的追捧。
在二戰(zhàn)后,法國巴黎時尚中心的地位一度衰落,而迪奧等品牌的強勁表現(xiàn),讓巴黎重新回到了時尚巔峰。到 1949 年,迪奧的時裝產品占據了法國時尚行業(yè)產品出口總額的 75%,光是迪奧的產品就占法國當年全年出口總額的 5%,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1949 年年底,迪奧在紐約開設了第一家海外專賣店,開啟了海外擴張之路。1950 年,迪奧品牌總經理雅克設計出特許經營項目,允許當?shù)厣莩奁飞a廠商生產產品并加貼迪奧品牌標簽銷售。這一模式雖然受到法國高定時裝商會的反對,但為迪奧帶來了豐厚的利潤,也成為后來眾多高定時裝品牌效仿的對象。
1957 年 10 月 24 日,克里斯汀在意大利度假時突發(fā)心臟病離世,這一噩耗讓迪奧品牌內部陷入混亂??偨浝硌趴嗽緵Q定關停迪奧品牌,但遭到各地特許經營廠商和法國時尚協(xié)會的否決,因為迪奧品牌的影響力太大,一旦關停將對眾多相關方造成巨大影響。
為了拯救品牌,雅克將克里斯汀親自任命的唯一助理圣羅蘭升職為設計總監(jiān)。圣羅蘭在初期延續(xù)了克里斯汀的設計風格,同時讓迪奧的衣服更加柔軟、舒適、易穿,使得迪奧銷量不降反升,受到法國時尚界的高度贊譽。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圣羅蘭逐漸展現(xiàn)出自己大膽、前衛(wèi)的設計風格,1960 年的波西米亞風格設計卻受到時尚界的猛烈抨擊。馬塞爾對此不滿,恰好圣羅蘭要服兵役離開迪奧品牌,品牌內部幾乎全票通過替換他。

圣羅蘭離開后,馬克?博昂接替了他的位置。馬克將自己偏保守的設計風格注入迪奧品牌,從 1961 年開始,設計逐漸偏向 “slim look”(苗條型設計),受到廣泛歡迎。
1969 年春夏系列,好萊塢明星伊麗莎白?泰勒看完秀后直接訂購了 12 套衣服,足以證明其設計的魅力。馬克不僅創(chuàng)造了成功的高定產品線,還開創(chuàng)了迪奧的童裝線 “Baby Dior”,1967 年在巴黎開設了第一家童裝專賣店。在馬克的執(zhí)掌下,迪奧品牌持續(xù)發(fā)展,再次走向輝煌。
與 LVMH 集團的不解之緣
1968 年,迪奧的香水產品線被洋酒集團酩悅?軒尼詩收購,從這一刻起,迪奧品牌的命運開始與未來的 LVMH 集團產生緊密聯(lián)系。
隨著時間的推移,迪奧品牌背后的實控大佬馬塞爾的財務狀況卻每況愈下。由于法國去殖民化趨勢嚴重,馬塞爾原本在海外殖民地受保護的市場面臨國際競爭,加上第三世界國家低價原材料的沖擊,以及生產工具和機器的革新,他卻因固執(zhí)保守,拒絕引入新管理理念、在國外建廠降低成本、裁員以及引入現(xiàn)代化生產機器,逐漸陷入財務困境。
1978 年,布薩克集團宣布破產,迪奧品牌被威龍集團收購。然而,1981 年威龍集團也因經營不善倒閉,此時布薩克集團近 3 萬名員工因發(fā)不出工資而罷工,法國政府為此發(fā)愁,開始尋找接盤俠。

伯納德?阿諾,未來 LVMH 的掌門人,此時登場。阿諾通過接手家族企業(yè)搞房地產賺到錢后,一直渴望進軍奢侈品產業(yè)。他聽聞布薩克集團出售,深知這意味著迪奧品牌也將易主,便下定決心收購。
1984 年,阿諾抵押全部身家僅換來 1500 萬美元,為了籌集足夠資金,他找到曾援助過馬塞爾的拉扎德集團,該投行投資 4500 萬美元與他一起收購了布薩克集團旗下的奢侈品管理公司 。最終,阿諾以象征性的一法郎收購了布薩克集團,成功將迪奧品牌收入囊中。
文章來源虛實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