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到的這家中國百貨,很可能是 "北京貴友大廈 (Beijing Guìyǒu Building)"。
貴友大廈確實在美妝零售領域創(chuàng)造過多個“全球第一”或中國領先的記錄,尤其是在其著名的 "“貴友美妝”" 專柜(后來升級為 "“貴友·絲芙蘭”" 合資專柜,再后來絲芙蘭退出,貴友重新打造自有品牌美妝專柜)。
以下是一些貴友大廈在美妝領域可能達到的“全球第一”或開創(chuàng)性成就(需要注意,部分宣傳可能帶有夸大成分,但其在當時的影響力是公認的):
1. "中國最大/全球最大美妝專柜":在鼎盛時期,貴友美妝專柜的規(guī)模和銷售額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都名列前茅,曾多次被媒體或行業(yè)報告稱為“全球最大美妝專柜”或“中國最大美妝零售商”。這得益于其龐大的門店面積、豐富的產品線和強大的銷售團隊。
2. "引入國際品牌最多的百貨之一":貴友很早就開始引入國際高端美妝品牌,其美妝專柜的品牌數(shù)量和種類在當時的中國百貨中是首屈一指的,為消費者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選擇。
3. "開創(chuàng)性營銷活動":貴友美妝在營銷推廣方面也相當有創(chuàng)新,舉辦過許多大型美妝發(fā)布會、新品推廣活動
相關內容:
記者 | 周芳穎
編輯 | 樓婍沁
界面時尚從銀泰百貨方面,獲得了一份其旗下“全國第一柜”的統(tǒng)計名單。據其統(tǒng)計,2021年,有37個化妝品牌在銀泰百貨實現(xiàn)了線下渠道的全國銷量第一。其中,銀泰百貨杭州武林店創(chuàng)下品牌專柜銷售第一的數(shù)量新高,達到31個。
值得注意的是,上榜的化妝品牌不止有蘭蔻、雅詩蘭黛、CPB、Tom Ford等國際大牌,還有向來注重日化店、精品店等CS渠道的珀萊雅、丸美、歐詩漫等國貨品牌。這些品牌無論從體量還是市場認知度上都有一定的積累,并打算進一步發(fā)展高端線。
除此之外,銀泰百貨表示,赫蓮娜、海藍之謎、雅詩蘭黛、植村秀、修麗可等多個國際大牌還拿到了“全球第一柜”。該統(tǒng)計數(shù)據包含化妝品牌全球范圍內的線下百貨店、專賣店渠道,剔除了免稅店渠道。
實際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tǒng)的線下實體門店有相當長一段時間被唱衰。尤其是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國貨美妝的崛起切實印證了,現(xiàn)在對于美妝這種高成長性、高潛力的消費品類而言,直面消費者營銷的DTC模式更具性價比。
然而,線上流量紅利消失、獲客成本變高已經是化妝品業(yè)內不爭的共識。在此背景之下,線下渠道又成為新品牌瞄準的必爭之地。
界面時尚曾報道,近兩年完美日記、小奧汀、橘朵等多個從線上起家的國貨品牌都開始著手建設線下門店。其中,彩妝品牌橘朵和護膚品牌薇諾娜都進駐了銀泰百貨,前者開設了湖北首店,而后者為全國首店。
在此之前,橘朵和薇諾娜已入駐了WOW COLOUR、屈臣氏等美妝集合店。這些美妝集合店的優(yōu)勢在于能以多品牌集中組合的方式來最大化吸引客流,并通過線下龐大的零售網絡讓品牌以較低成本觸達不同城市區(qū)域市場。
一定程度上來說,美妝集合店是新品牌初次試水線下零售的絕佳選擇。在不用直接承擔人力租金成本的前提下,品牌可以通過業(yè)態(tài)成熟的美妝集合店逐步掌握線下零售的運營模式。
相較而言,美妝品牌進入百貨渠道的成本更高。然而,百貨作為傳統(tǒng)渠道的優(yōu)勢在于能給品牌帶來銷售的同時打造高端形象。
中國百貨商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1化妝品行業(yè)百貨渠道復盤及趨勢報告》指出,盡管電商的化妝品銷售也在大幅提升,但相對來說,電商渠道、大賣場超市渠道的化妝品更多是大眾化和價格帶偏低的化妝品。中高端品牌則主要集中在百貨渠道。
根據該報告調研,在受到疫情影響的2020年,百貨渠道護膚品銷售額增長率為5.8%,彩妝銷售額下跌21.9%。在護膚品和彩妝銷量均受影響的情況下,護膚品單價增長26.16%,維持了該品類在百貨渠道的銷售表現(xiàn)。
換言之,相對高端的護膚品在百貨渠道的表現(xiàn)不俗。而在陳列方面,百貨店的化妝品通過設立專柜品牌形象,配有獨立的美容顧問,也可以帶給消費者更為專業(yè)及個性化的消費體驗。
銀泰百貨美妝負責人吳凌云向界面時尚表示,持續(xù)看好疫情以來高端消費回流,銀泰百貨未來會更加深化百貨商場的服務和體驗。以銀泰百貨杭州武林店為例,2021年該百貨新開了含La Prairie、海藍之謎、CPB、希思黎、赫蓮娜、Fresh等九個品牌在內的11間美容坊。不同品牌會根據自身的產品優(yōu)勢來定制化提供美容項目。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從銀泰百貨提供的數(shù)據也可以看出,國際品牌仍然在其渠道占據優(yōu)勢。
國貨品牌在百貨渠道的增長空間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受限。
根據方正證券于2021年初發(fā)布的化妝品行業(yè)研報,百貨渠道主要的運營模式為“聯(lián)營”,即百貨提供賣場設施和管理服務,由品牌代理商或經銷商進行銷售。
百貨公司對于國際品牌和國貨品牌化妝品的扣點基本均保持在22%到28%,但對國貨品牌進入商場大多有業(yè)績保底的要求。此外,相較于國際品牌經銷商拿貨折扣的5到6折,百雀羚、佰草集等一線國貨品牌經銷商拿貨折扣更低,約為3折左右。
在百貨渠道銷售扣點基本一致的情況下,雖然國產品牌經銷商的銷售利潤空間更大,但受到國際品牌的銷售擠壓,實際產出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