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David Chu:丹麥百年品牌Georg Jensen的東方藝術之旅”點出了幾個關鍵信息:
1. "人物 (David Chu):" 這位大衛(wèi)·楚是一位知名的美食家、作家、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同時也是一位華裔美國人。他對美食和文化的融合有著獨到的見解和熱情。
2. "品牌 (Georg Jensen):" 喬治·延森是丹麥一個擁有超過125年歷史的著名銀器品牌,以其精美的手工銀器、瓷器等聞名于世,設計風格融合了斯堪的納維亞現代主義和北歐傳統元素。
3. "主題 (東方藝術之旅):" 這表明David Chu的參與或相關內容(可能是他的書籍、紀錄片、演講或品牌活動)聚焦于喬治·延森品牌如何從東方藝術(如日本浮世繪、中國瓷器、伊斯蘭藝術等)中汲取靈感,并將其融入其設計之中。
"可以推測的內容方向:"
"文化交流:" 探討喬治·延森品牌如何將東方美學元素(線條、色彩、圖案、工藝)巧妙地融入到丹麥本土的設計語言中。
"設計靈感:" 分析品牌產品(特別是銀器、餐具、珠寶)中體現出的東方藝術特征。
"David Chu的視角:" 作為一個對美食和文化有深刻理解的華裔人物,David Chu可能會從獨特的文化視角來解讀喬治·延森與東方藝術的聯系
相關內容:
喬治·杰生(Georg Jensen)首席執(zhí)行官兼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朱欽騏 (David Chu)
導言:在前不久的2015香港巴塞爾藝術展開幕之際,“亞洲年度藝術晚宴”于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隆重舉行,這是自2013年巴塞爾藝博會登陸香港以來,被譽為“丹麥國寶級”的百年銀器及珠寶品牌喬治·杰生(Georg Jensen)第三次攜手北京天安時間當代藝術中心(Beijing Center for the Arts)、雅昌集團和Artsy國際在線藝術平臺合作舉辦以藝術與設計為主題的私人晚宴。
2013-2014年,除連手藝術機構舉辦巴塞爾藝博會年度藝術晚宴外,喬治·杰生也開始與中國當代藝術家展開不同層面的互動與合作,從中國悠久的歷史傳統與活力的當代文化中汲取靈感與養(yǎng)分。2015年,喬治·杰生將攜其銀器、珠寶、家居產品等全面、正式進入中國,并以即將于7月在北京啟幕的 “喬治·杰生之院”(House of Georg Jensen)為核心,展現北歐設計美學的無窮魅力,傳達品牌所倡導的簡潔、純粹、優(yōu)雅的生活方式。在此之際,我們采訪了喬治·杰生的首席執(zhí)行官兼創(chuàng)意總監(jiān)朱欽騏 (David Chu),以了解喬治·杰生進入中國的方式與規(guī)劃。
雅昌藝術網:請您簡單跟我們介紹一下喬治·杰生品牌,以及為何會三年來持續(xù)舉辦以藝術與設計為主題的私人晚宴?
David Chu:喬治·杰生品牌關注、支持藝術與設計領域發(fā)展的傳統,可溯及至其創(chuàng)始人喬治?杰生——曾在其去世后被公認為“三百年內最偉大的銀匠”。他以自然為靈感,以前衛(wèi)的創(chuàng)新、極致的工藝和卓越的質量為其銀雕設計賦予如藝術品般永恒的魅力,奠定了品牌的核心價值方向。同時,他十分注重與各個時代頂尖藝術家的合作,在繼承傳統中不斷為品牌注入引領潮流的新鮮元素,向世人詮釋著 “經典即奢侈、樸素中見高貴”的不凡理念。
雅昌藝術網:為何會選在今年正式進入中國?
David Chu:其實在兩年前我們收購了這個公司后就一直準備著要進入中國,只是因為我覺得我們內部的調整和組建還沒完成,而今年,整個公司經過了重新打造,也建立了新的團隊、打造了新的產品,我覺得是進入中國的時機了。
雅昌藝術網:進入中國后,會主打哪方面的產品?
David Chu:你也知道,百年來,喬治·杰生的銀器、珠寶都是丹麥皇家御用的,目前也是我們最高級的產品,所以,我們今年進入中國就要先介紹銀器與珠寶,隨后可能推出其他的如家居等產品。
設計風格的東方化探索
雅昌藝術網:喬治·杰生曾經與很多有名的設計師一起合作過,從Arne Jacobsen、Verner Panton到Ilse Crawford、Aldo Bakker,在進入中國之后,會不會選擇與一些中國的設計師進行合作?
David Chu:其實一百多年來,喬治·杰生一直在跟全球各地的有名設計師合作,與東方設計師的合作是到最近才展開,也就是與日本非常有名的一位建筑設計師隈研吾合作,做了一套新的家居與高級銀器,這也是喬治·杰生第一次與東方的設計師合作。當然,在以后我們也會很積極地與東方其他國家——如中國、韓國——的設計師進行合作。
雅昌藝術網:在選擇合作設計師方面,有沒有自己的標準呢?
David Chu:當然,因為喬治·杰生這一百多年來都有它自己的設計風格和設計水準,所以我們會跟很多設計師聊關于我們整體風格上的搭配,而且希望他們對我們的品牌要有深入地了解和喜愛,然后給我們重新打造,使喬治·杰生更新自己的設計,上一個新的平臺。
喬治·杰生在這一百多年來也經過好幾次的風格轉變,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是這么多年來沉淀下來的最經典、也是最極簡的風格設計,我們也想開始做一些更多的打造,跟各方面的設計師合作,可能下二十年我們會出現新的設計風格。
雅昌藝術網:可以說會有中國化或者說東方化的審美改變是嗎?
David Chu:我覺得好的設計都是全球化的,而且對于我來講,當然有一些東西是處于東方的設計理念或者西方的設計理念中,但要思考如何能讓全世界的文化進行交流,我們可不可以帶進東方的元素與這原本西方的設計理念融合,做出一些新的產品來,這也是我們跟隈研吾合作的初衷所在,就是希望能看到這個東方元素的存在。
雅昌藝術網:剛才您提到喬治·杰生最經典的風格,這是一種怎樣的風格呢,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
David Chu:這是一種源自北歐的風格,而北歐的風格很多是來自于自然,出自于自然的元素,我們的很多設計里都包含自然的理念,比較極簡、樸素,可是又很有內涵。其實它跟中國明代、宋代很多藝術的理念是非常類似的。
雅昌藝術網:比如宋代極簡風格的瓷器?。
David Chu:我覺得喬治·杰生在東方設計風格方面還是有非常大的發(fā)展空間的。
喬治·杰生的北京之院
雅昌藝術網:聽說喬治·杰生7月份將會在北京南鑼鼓巷附近建一個“喬治·杰生之院”,您能給我們介紹一下這個計劃嗎?
David Chu:在我們準備進入中國的時候,就考慮過我們要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正好我們有一個機會與北京天安時間在玉河附近找到了一個地點,玉河就在北京的南鑼鼓巷附近,我們在那里找到一個四合院,整體室內設計了非常著名的丹麥設計師Peter Bundgaard Rutzou主持,他曾為世界最棒的餐廳哥本哈根Noma餐廳做空間改造。
雅昌藝術網: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David Chu:對于我們來講,“喬治·杰生之院”不僅僅是介紹我們銀器、珠寶、手表設計的地方,還將帶入整個丹麥的設計理念與文化,因為你也知道丹麥現在在“吃”這方面是非常發(fā)達的,現在最有名的餐廳Noma就是在哥本哈根。我們可能會請一些丹麥的廚師跟我們做一些搭配,我們可以做一個非常極簡的咖啡廳,別人來看我們東西的時候,大家可以坐下來聊聊天。讓人們在這里不僅僅可以閱讀品牌的歷史,欣賞其靈感源于自然的經典設計、享受高端銀器訂制服務。更可以停留片刻,在品味一杯喬治·杰生咖啡的時間里,體驗丹麥、北歐的雋永和美好。
最重要的是,喬治杰生將以此空間為基地,尋求與更多中國本土藝術家、設計師、創(chuàng)意與精英人士的深入對話與合作,不斷呈現最具國際前瞻思考和潮流魅力的跨界藝文活動。
雅昌藝術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