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百貨(M&S)最終決定全面退出中國市場,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一系列因素的綜合作用,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是所謂的“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的原因分析:"
1. "品牌定位與市場脫節(jié) (Brand Positioning Mismatch):"
"定位過高:" 瑪莎百貨在英國屬于中高檔百貨公司,其商品定位和價格水平在中國市場顯得偏高。中國的消費市場,尤其是中產階級,當時更偏好性價比高、選擇多樣、更新快的購物體驗?,斏摹坝浀洹毙蜗笪茨苡行鼜V泛的中國消費者。
"品牌認知度不足:" 相比于英國的赫斯基百貨(Harvey Nichols,瑪莎姐妹公司)或中國的本土高端百貨(如銀泰、萬象城等),瑪莎作為一個獨立的百貨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時,品牌認知度和影響力相對較弱,未能迅速建立在中國消費者心中獨特的地位。
2. "商品結構與本土需求不符 (Product Mix Mismatch):"
"商品單一:" 瑪莎以銷售英國品牌為主,雖然部分商品有其特色,但整體上未能滿足中國消費者日益多元化、本土化以及對新潮商品的需求。中國本土品牌和國際快時尚品牌的崛起,提供了更多元、更符合本土潮流和價格預期的選擇。
"缺乏本土化選品:" 瑪莎在選品上未能充分結合中國消費者的具體
相關內容:

瑪莎百貨全面退出中國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中國小康網(
http://www.chinaxiaokang.com/)訊 綜合報道 早前,瑪莎百貨宣布關掉中國內地市場所有10 家實體店,在總結這家公司為何敗走中國時,常見的分析就是快時尚的擠壓和電商對客流的掠奪。
瑪莎百貨自2008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以來持續(xù)虧損,最終決定退出中國市場。
2016年11月,英國老牌零售商瑪莎百貨宣布,將關閉在中國內地市場全部10家門店,此時距離瑪莎百貨在北京開出首家門店還不到一年時間。瑪莎百貨對旗下所有466家國際商鋪進行全面評估后宣布了該消息,并在年中財報中指出,瑪莎百貨在香港市場實現(xiàn)盈利,在中國內地的10家商鋪卻持續(xù)虧損,因此計劃關閉位于中國內地的所有10家店鋪。
中國內地關閉的10家商鋪分別位于上海寶山萬達廣場、上海金鐘廣場、蘇州觀前街、青島李滄萬達廣場、上海南京西路、上海莘莊仲盛、武漢漢街、上海五角場萬達、上海月星環(huán)球港和北京世貿天階。
在過去,瑪莎曾是象征“英國高品質商品”的代表零售商——至少在10 年以前是這樣。其商業(yè)模式是發(fā)展若干規(guī)模龐大的供應商,與自己簽下長期的獨占合約,從而控制成本,提高質量,進而提高利潤率。
用當下“消費升級”的眼光來看,2008 年在上海南京西路開業(yè)的瑪莎算得上是個潮店。從世界各地進口的食物和完全不同于本地面包房的烘焙產品,以及種類繁多分類細致的葡萄酒,足以吸引追求時髦的年輕中產。
不過這個時髦的地方一直縮居在大樓的最高處,2008 年它就開始與快時尚直面競爭,卻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的中年風格選貨標準;它的食品業(yè)務普遍受到好評,但貨架上的食物總有大批臨近保質期;它有132 年的英式傳統(tǒng),不過從來沒用它來做過什么。
不過,在任何一個市場耗費長達8 年的時間還聲稱“了解太少”的公司,問題并不是出在“了解”上,而是根本沒有嘗試去了解。不思進取,應該就是最好的概括。
對于馬莎百貨敗走申城的原因,業(yè)內專家分析說,在中國人的消費觀念里,對于品牌的認知比較看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主導了中國人的消費方向,購買商品時更傾向于品牌商品。“而馬莎百貨進入中國至今,一直照搬其在國外市場的自主品牌商業(yè)模式,希望通過自主的百貨品牌來覆蓋門店內的服裝、食品等品牌,但同時對于營銷和宣傳的缺失,使得中國消費者普遍不接受這一模式。”
上海中國市場研究集團相關人士就公開評價過馬莎百貨,其表示馬莎百貨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他們在租金過高地段開了規(guī)模極大的旗艦店;他們的商品價格居于中檔;他們的店鋪規(guī)模完全不對;通常,他們吸引的消費者是60歲的中國婦女或外國僑民。本來他們的目標客戶群是較年輕的婦女,然而實際上這個人群中幾乎沒人會在這里買東西?!?/p>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分析說,馬莎百貨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就經營不順,不斷關店,這有實體百貨店不好經營的原因,更多的則是水土不服?!皟r格高,知名度不大,時尚度不夠,這就導致了競爭力不強?!?/p>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