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的5大香煙品牌,曾熱銷全國,僅2款流傳到了現(xiàn)在,你認識嗎?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涉及到中國煙草市場的歷史變遷。不過,要給出一個絕對精確且公認的“五大香煙品牌”名單可能有些困難,因為“熱銷全國”的定義可能因地區(qū)、時間點而異,而且不同統(tǒng)計來源可能會有所不同。
不過,根據(jù)普遍的認知和歷史資料,我們可以梳理出一些在上世紀(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到21世紀初)曾經(jīng)非常暢銷、家喻戶曉的香煙品牌。如果從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至今仍有相當(dāng)知名度和市場份額(雖然市場格局已大變)的,通常認為是以下幾款:
1. "紅塔山 (Hongta Mountain)":這款香煙可以說是中國現(xiàn)代煙草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尤其在90年代和21世紀初達到了頂峰,長期占據(jù)市場份額前列,是“老牌”的象征,至今仍然是中國煙草的重要品牌。
2. "中華 (China)":這款香煙以其獨特的方形包裝和“國煙”的定位,一直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市場份額。它在上世紀就已是頂級品牌,至今依然是高端香煙市場的領(lǐng)導(dǎo)者,從未退出過主流視野。
這兩款品牌無疑是符合“曾熱銷全國”且“流傳至今”這兩個條件的代表性選擇。
其他一些在上世紀非常知名且曾經(jīng)熱銷的品牌,但截至目前的市場地位和流通情況可能有所不同,或者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例如:
"
相關(guān)內(nèi)容:
說起香煙,別繞彎子,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人腦袋里蹦出的無非是中華、玉溪、蘇煙這些老生常談的名字吧?可幾百年前,煙草東渡這事還沒什么人提。到現(xiàn)在,四百多年了,煙草已經(jīng)跟咱們這片土地摻和到了一起。有人說香煙是奢侈品,也有說那就圖一口癮??烧婕毤氁凰悖銦煴澈蟛刂膰\起落,卻不是三言兩語能說清。

就比如那會兒,手里有一盒幾分錢的煙,哪怕只是老刀、哈德門,拿出來都挺唬人。雖然價格叫做“便宜”,可能天天咂上一根的,夠得上有閑又有錢的主了。不是所有人的童年都有旱煙壺、鼻煙壺,可不少人記得爺爺奶奶嘴角頭夾那口煙。這事兒細枝末節(jié),偶爾還帶點溫度。
香煙真不總是現(xiàn)在這樣。最早中國人吸煙離不開煙鍋煙斗。旱煙桿,有時候精致得像工藝品。電視劇《大宅門》里的七老爺手里的那根長桿子,看著挺有腔調(diào)。家族地位、老派威嚴全靠這么一根桿支著,細想有點好玩不是么?還有鼻煙,那是精細活兒,官家貴人玩的,甚至能調(diào)成花香氣味。清宮貴族鼻煙壺講究材質(zhì)和雕工,玉的、瑪瑙的、象牙的,比黃金都值錢!康熙都得專門請匠人開小灶練習(xí),難怪后世傳得離譜。

現(xiàn)代意義上的“卷煙”,其實歷史并沒多久。英美兩家合股成立巨頭公司,趁著工業(yè)革命的風(fēng)潮,把香煙工業(yè)推到極至。機器一開動,產(chǎn)量翻了幾番。英美煙草在中國市場分分鐘掃盤,統(tǒng)治力嚇人。巔峰時候,各類工廠、人員配備兩萬五千人以上,市占率超六成!無人能敵。如果不是后來的民族企業(yè)趕上來,還不知道得壓制到什么時候?但那時候所有人都默認,老刀、三炮臺、仙女牌、大前門、哈德門,這“五朵金花”,統(tǒng)治一切。
“老刀”其實很接地氣。包裝畫面里大胡子水手、炮、刀,顯得夸張又威武。中國消費者管這煙叫“老刀”,可不是覺得它洋氣,反倒是圖個親切。不過哪個民族能喜歡天天被人提“海盜”過去?逐漸老刀成了眾矢之的,抵制、排斥,自然還沒等新中國建立,這煙自動就退出了,被更中國、本土化的牌子替代??上M記憶中,老刀也許早比后來的“中華”更容易讓人想起什么叫“歷史的尷尬”吧?

再說“仙女牌”,這名一聽就不打給抽旱煙的老頭們。民國社會的摩登樣板,時髦女郎、名媛抽一根煙,成了都市風(fēng)潮。影視明星、貴婦人,香煙在嘴邊變成了時髦元素??烧嬲页闊?、愛抽煙、且認為這能代表女性地位的人,并沒幾個。其根本原因是,那時社會還是那樣,女性能自由抽煙的少。歷史資料上講,仙女牌彩盒包裝上都是高開叉旗袍的美人圖,一圈朋友傳來傳去,很洋氣。但建國后,社會風(fēng)貌巨變,自然也淘汰了這些偽獨立女性標(biāo)志物。品牌再美好,也不是現(xiàn)實中的“必需品”,理想與現(xiàn)實中間,往往隔著一條鴻溝。
三炮臺,這名字一聽就全是戲。其實是譯自Three castels,捧到市場后,直接掛了“三國水滸”的名將卡通。廣告搞到電影院,買票送煙,黎元洪帶家屬都來支持。宣傳確實猛,有意思的是,三炮臺售價高,定位奢華,基本都在上層社會流通。下層遠郊、農(nóng)民家里不用說,壓根沒見過這款。產(chǎn)品如此有范卻沒法普及,這應(yīng)該也算市場運作的悖論吧?最后,因全靠進口,相關(guān)生產(chǎn)線始終搭不起來,漸漸就被扔進了歷史罅隙。

倒是大前門和哈德門,成了百年不倒的“活歷史”。大前門早期叫前門,一改名就帶了大氣。香煙盒上的正陽門箭樓,用的是地道的北京符號,民間流傳那句廣告“只有大人物才配抽大前門”,不少當(dāng)時商賈甚至官紳都奉為心照不宣的玩笑。老北京人總覺得大前門穩(wěn),一根香煙代表身份,講究!這事兒回頭看,像不像現(xiàn)代的品牌認同?不一定!
哈德門,其實橫空出世也并不算晚。產(chǎn)品用了當(dāng)年最先進卷煙工藝,北京崇文門地標(biāo)加持,“高端”本土氛圍全都有。不少知名文人寫文、寫詩都要配著哈德門解解悶。郁達夫自己親口說,跟魯迅一起沒少抽這煙。文氣與煙氣,其實分不開??梢欢壬a(chǎn)停滯,滑落到市場邊緣,1992年又重新點燃,活到現(xiàn)在,也算是不死鳥的奇跡。

有時候想,中國香煙的種類確實多,隨時代浮沉。建國以后,原來被外資、列強牢牢掌控的行業(yè),漸漸回到本土手中。民族品牌躥紅,送走資本主義“債主”,自己做主。這些年,誰家柜臺上的香煙沒變過樣呢?品牌一次次更替,潮流一浪過一浪。香煙不再象征身份,只是滿足不同人的口味和需求罷了。
這個行業(yè)實際上也很現(xiàn)實。企業(yè)做大,國家才有底氣。產(chǎn)品不是靠“廣告語”說服人,是品質(zhì)口碑撐的。要是香煙難抽、質(zhì)量差、服務(wù)糟,就算門樓巨大也沒人真買賬。倒不是說外國品牌一定比國產(chǎn)好——哈德門、中華、云煙能混出圈子,說穿了也不過百年潦草。歷史總喜歡留下關(guān)于煙草和生活的影子,卻 seldom care 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但耐人尋味的是,香煙千變?nèi)f化,一根小小的煙卷兒里,咳出來的是過往的溫度。誰說香煙只能招煙鬼?它也見證了一座城市的消亡與興盛;它記住了一個時代的節(jié)奏。有時候你看街頭的老人、燈下的打更人、一邊抽煙一邊講著自家往事,仿佛時光前后都變成了一股煙氣,繞在每一個中國人呼吸之間。
一說到老品牌,有人念念不忘,有人堅決擁護新東西。品牌的意義,其實跟生活本身一樣,有點無解。

香煙的來路與去處,各有歸宿。至于那些繼續(xù)抽大前門、懷念哈德門的人,到底圖的是哪口氣,大概也就只有他們自己門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