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這說法太貼切了!最近云南米線,特別是這種“罐罐米線”,確實火得不行,成了很多年輕人眼中的“頂流”美食。
"為什么“罐罐米線”能成為頂流,年輕人排隊打卡呢?主要有幾個原因:"
1. "顏值即正義:" 罐罐米線通常顏值很高,米線在陶罐里堆成一座小山,上面鋪滿了豐富的配菜(豆皮、米芽、鵪鶉蛋、酥肉、酸筍等等),湯色濃郁,看起來就很有食欲,非常適合拍照發(fā)朋友圈打卡。
2. "社交屬性強:" 吃罐罐米線往往是一大碗,需要一定的“戰(zhàn)斗力”。和朋友一起分享,或者挑戰(zhàn)自己吃完一碗,本身就很有話題性和互動性,容易在社交圈里傳播。
3. "獨特的風味體驗:" 相比傳統(tǒng)米線,罐罐米線的湯底通常更濃郁醇厚,配料也更豐富多樣,口感層次更豐富。這種獨特的味覺體驗吸引了年輕人嘗試。
4. "潮流文化帶動:" 很多網(wǎng)紅店、美食博主會推薦罐罐米線,加上一些影視劇的植入,使得它自帶潮流光環(huán),年輕人覺得不嘗嘗就“out”了。
5. "滿足感爆棚:" 大份量、足料、美味,吃完感覺特別滿足,這種“干飯”
相關內(nèi)容:


總第 4270 期作者 | 餐飲老板內(nèi)參 內(nèi)參君

近年來,消費市場悄然發(fā)生變化,其中,云南菜和云南米線尤其受到追捧。無論是在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還是在各個城市縣城的商圈街頭,都能感受到云南味道走進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爆發(fā)周期,其背后是多個細分品類的聯(lián)動爆發(fā)。
云貴川bistro:云南味道的都市新表達
近兩年,以云南菜為代表的“云貴川風味Bistro”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快速走紅。這些餐廳通常以“Bistro”之名入局,借助云南本地風味與西式小酒館的融合,打造出一種介于中餐與西餐之間的新社交空間,既貼合了都市年輕人對“新鮮感”與“體驗感”的雙重追求,也為云南菜打開了新的增量空間。
罐罐米線:輕餐飲時代的品類新星
在快節(jié)奏、強性價比的輕餐飲時代,米線作為一種“低門檻、高復購”的賽道正不斷升溫。尤其是一批主打罐罐米線的米線店相繼出現(xiàn)。根據(jù)企查查顯示,和罐罐米線相關的門店或企業(yè)高達1660家,其中近一年時間就新增了349家。

目前,抖音#罐罐米線話題播放量已高達1.4億次,小紅書相關話題瀏覽量也突破1300萬次。而云南罐罐米線以傳統(tǒng)陶罐為烹飪器皿,搭配秘制配方,不僅承載著云南飲食智慧,更是文化傳承的具象載體,是云南米線在輕餐飲賽道上的又一次精準突破。
生燙牛肉米線:從地方小吃到爆款賽道
另一條極具爆發(fā)力的云南米線細分賽道,是從云南本地走出的“生燙牛肉米線”。
生燙牛肉米線以其“牛肉現(xiàn)切、湯底現(xiàn)熬”的形式,過去一年里,多個品牌如雨后春筍般誕生,他們普遍采用“廢墟風”門店設計:裸露的水泥墻、手寫菜單、仿舊擺設,再搭配云南特色香料與食材,迅速吸引了大量喜歡嘗鮮的年輕人。
不過,這類產(chǎn)品在口味多樣性和差異化上仍有待提升,加上近年來牛肉關稅和供應鏈成本波動,也對品牌的穩(wěn)定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一輪云南菜系及米線品類的爆火并非偶然。為什么?
1、食材多樣,是自然生態(tài)帶來的“地道感”
云南擁有全國最豐富的山地食材資源,野生菌類、山韭菜、木姜子、折耳根等獨特風味,構成了當?shù)仫嬍车脑槛攘Α6倌陚鞒械拿拙€制作技藝,“食材溯源”“100%米制米線”等概念也讓云南米線區(qū)別于傳統(tǒng)小吃,具備健康工藝濾鏡。
2、味型清爽、香辣上頭,適合年輕人口味偏好
相比重油重口的其他美食小吃,云南米線更講究“酸辣適中”“湯鮮清香”,通過薄荷、檸檬、花椒油等調(diào)味形成獨特“山野鮮感”,在不壓胃的前提下滿足了成癮性,尤其受到年輕女性消費者的歡迎。
3、高復購屬性,天然日常場景適配者
云南米線價格適中、口味上癮,尤其適合工作日午餐或晚間輕食,這種多樣化的消費場景,在外賣端、堂食端都能跑出穩(wěn)定流水,復購率顯著高于一般小吃品類。
4、建店輕、空間有辨識度,“民族風”打動年輕人
無論是Bistro還是米線小店,新一代云南餐飲品牌更傾向于“以輕量化場景打造,還原地道的云南體驗”。面積控制、設備集成、人效管理都高度標準化,既適合初創(chuàng)者,也易于資本介入快速擴張。
與此同時,它們還普遍在空間上營造出極具記憶點的“新云南風”體驗:民族扎染、竹編器物、街頭小攤感,這些極富地域氛圍的軟裝細節(jié),構建出強烈的視覺與情緒聯(lián)想。

提到云南米線,很多人會想到過橋米線、小鍋米線、生燙米線等風格多樣的吃法。
但很多人不知道,在云南本地,罐罐米線是一種更具歷史沉淀的存在。它以土陶罐慢煨米線,鍋小味濃,吃時熱氣騰騰,煙火氣十足。
而肖蘸罐罐米線,正是這條區(qū)域美食支線的承接者與革新者,其起源可追溯至百年前。出身制陶世家的肖阿公發(fā)現(xiàn)用祖?zhèn)魍凉揿兄竺拙€,竟能讓湯底醇厚如綢,米線吸飽山川靈氣。
2019年,品牌傳承人肖江在昆明老街開出第一家肖蘸罐罐米線門店,首次提出“米線蘸著吃”的新吃法,并大膽研發(fā)出“百香果蘸醬”作為標志性蘸料,一舉打破傳統(tǒng)米線的味型想象。

2014年,傳承人在昆明五華區(qū)文明街升級肖蘸全新品牌門店。

相比早期小門店,新店在空間、動線、品類結構上全面升級:保留罐罐米線核心產(chǎn)品的同時,融入邊境小烤等云南街邊元素,并通過民族扎染、陶罐裝飾、街巷煙火氛圍等軟裝設計,將“云南街頭民風”具象化呈現(xiàn)。

這一碗米線迅速俘獲當?shù)啬贻p人的心,生意始終絡繹不絕。今年的“五一”前后,該家肖蘸罐罐米線店引發(fā)市場關注,不到60平方米的小店,單日營收高達2.7萬元,日訂單量達到842筆,客流量和翻臺率均表現(xiàn)亮眼。
此外,在成都,肖蘸罐罐米線雙店同步亮相,雙店同時登頂美團&大眾點評榜單,穩(wěn)居“熱門榜”第一名。其中的玉林店,最高單日排隊超過300號,接待人次突破1000人,平均每日售出600+罐罐米線,翻臺率超過10輪,復購率高達40%。

不少顧客表示:“第一次吃米線是蘸著吃,百香果蘸料太上頭了”。
與流量型爆品不同,肖蘸的走紅背后,是對云南飲食文化的系統(tǒng)性傳承與重構。目前,肖蘸已在云南等地布局20余家門店,北京首店也即將亮相,全國范圍內(nèi)還有約50家門店在籌備中,海外市場將陸續(xù)進駐東南亞、美國、澳洲......擴張節(jié)奏迅猛。
非遺陶罐鎖住云南風味
區(qū)別于傳統(tǒng)米線依賴湯面油脂保溫,肖蘸堅持使用云南特有的“慢輪手作”陶罐作為煮制容器,并采用建水非遺“無釉磨光”工藝,極大增強保溫效果。這種陶罐能在持續(xù)釋放熱能的同時激發(fā)食材本味,使每一口米線都熱氣騰騰、香氣濃郁,成功打造出“看得見的鮮”、“聽得見的熱”。

更重要的是,肖蘸將“先放生料、后煨米線”的傳統(tǒng)煮制流程融入用餐流程,由服務員引導顧客參與DIY操作,極大增強了顧客的自由感與探索欲。品牌還創(chuàng)新推出“罐罐劇場”——在快節(jié)奏快餐模式下堅持“一罐一煮”,配以可視化廚房展示,讓顧客在親眼目睹食材從生到熟的過程中獲得信任感和價值感,重構快餐消費體驗。
18味蘸料,地域風味覆蓋
“米線蘸著吃”,是肖蘸的另一大特色。

肖蘸深挖云南地方飲食文化,自主開發(fā)出18種具有代表性的云南本地蘸水體系,幾乎涵蓋了云南不同地域的主要風味譜系,滇南甜辣、滇西酸辣、滇北醇厚……食客可根據(jù)口味自由搭配,甚至店內(nèi)小吃、烤串都能與蘸水搭配,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仿佛在經(jīng)歷一場“云南風味地圖”的穿行之旅。
多品類、高復購的全時段快餐
肖蘸的SKU數(shù)在26個左右(含小吃),產(chǎn)品結構主要分為四大板塊:招牌爆品如臭豆腐罐罐米線、百香果罐罐米線、松茸菌湯飯等;云南特色小吃如燒洋芋、石屏小豆腐、酸角汁等;還有邊境燒烤如個舊小肉串、炭燒鵪鶉、炭燒雞、傣味烤魚;以及山野甜飲品……

這種設計不僅增強了用餐的多樣性與搭配靈活性,也讓門店能根據(jù)時間段靈活調(diào)整產(chǎn)品重心。白天主打罐罐米線及云南風味簡餐,夜晚則切換至邊境燒烤、小吃與夜宵,全面覆蓋一日三餐與聚餐場景,極大地提升了顧客復購率與到店頻次。
其定價策略也極具親和力:昆明門店人均消費控制在20-25元,一線城市則為30-35元,成功覆蓋快餐與輕社交消費需求。米線主食普遍定價在16元上下,采用蒙自優(yōu)質(zhì)稻米,搭配傳統(tǒng)自然發(fā)酵或低溫烘干米粉,做到“低價不低質(zhì)”。
更輕、更快、更省的開店模型
面對當前餐飲行業(yè)普遍面臨的“高成本、低效率、回本慢”難題,肖蘸罐罐米線以一套“輕資產(chǎn)、高效率”的開店模型提供了不一樣的解決方案。

在實際運營中,肖蘸門店的模型被反復驗證為靈活、高效、適應性強。其標準門店面積控制在50~100㎡之間,極大降低了前期投入和選址難度;而在人員配置方面,僅需約4~6人即可高效運轉,輕人力、高人效的模型,使得單位坪效與人效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米線快餐。

在門店形態(tài)上,肖蘸根據(jù)不同場景的客群屬性與需求,形成“商場店+街邊店”雙輪驅動。商場店模型主打品牌形象與視覺沖擊,“罐罐+民族風”迅速聚攏人氣,吸引年輕人拍照打卡; 街邊社區(qū)店模型則更注重煙火氣與本地生活鏈接,成為日常高頻消費選擇。不管哪種店型,肖蘸都堅持將云南人情味、慢節(jié)奏、手工感作為品牌記憶點貫穿始終。

在當下中式快餐競爭日益白熱化的格局中,米線品類正在迎來一輪前所未有的高光時刻。隨著新一代消費者對地域風味、文化特色、個性體驗的需求不斷升級,云南米線這一富有本土根基的品類,開始從地方走向全國,煥發(fā)出新的增長動能。
據(jù)企查查,截至2024年10月,其企業(yè)存量接近11萬家,較2023年同期增長0.8%。其中,2024年10月云南米線相關企業(yè)存量為2.7萬家,占全國米線相關企業(yè)存量的24.9%。
從消費側來看,美團《2023米粉品類發(fā)展報告》,提到 2023年1-11月米粉米線交易額同比增長 33.2%,米粉+米線的訂單占比量達到 11.2%,成為僅次于快餐簡餐和西式快餐的細分品類。
一場圍繞米線的行業(yè)競賽,正在悄然打響。
以肖蘸罐罐米線為代表的新品牌,已率先完成從“地方小吃”到“跨省連鎖”的第一階段躍遷,不僅在云南本地門店火爆,更在全國眾多重點城市引發(fā)排隊潮。

不同于大多數(shù)依賴工業(yè)化復制的連鎖品牌,肖蘸生于“非遺”,長于匠心。2024年,肖蘸罐罐米線被授予“昆明市非遺工坊”稱號,其文化附加值與品牌價值同步升維。
米線正在熱,肖蘸罐罐米線已悄然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