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2.5億歐元買下范思哲(Versace)這一舉動,對于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來說,既可能是“撿漏”,也可能是“接盤”,具體取決于多個因素:
1. "撿漏":
- 如果范思哲的財務狀況不佳,或者市場對其未來發(fā)展預期不高,那么Prada以較低的價格收購范思哲,可以看作是撿到了一個價值被低估的品牌。
- 范思哲的品牌影響力、設計能力和市場潛力如果仍然強大,Prada通過收購可以迅速擴大其品牌組合,增強市場競爭力。
2. "接盤":
- 如果范思哲的財務狀況良好,市場對其未來發(fā)展持樂觀態(tài)度,那么Prada的收購可能被視為接盤,即接手一個已經(jīng)處于上升期的品牌。
- 在這種情況下,Prada需要承擔較高的收購成本,并可能面臨整合兩個品牌文化的挑戰(zhàn)。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響這一收購決策的因素:
- "范思哲的財務狀況":如果范思哲的財務狀況不佳,Prada可能會認為這是一個低風險的收購機會。
- "市場環(huán)境":全球奢侈品市場的趨勢和消費者偏好也會影響收購決策。
- "品牌定位":Prada和范思哲在品牌定位和市場定位上是否存在互補性,以及這種互補性是否能夠增強Prada的整體競爭力。
- "整合風險":收購后如何整合兩個品牌的文化、供應鏈、銷售渠道等
相關內(nèi)容:
歐洲時間4月10日,意大利奢侈品集團Prada宣布,將以12.5億歐元(13.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時尚集團Capri旗下的意大利品牌范思哲(Versace)。
這是今年目前為止最大的一筆奢侈品行業(yè)并購案。受美國貿(mào)易新政和全球市場動蕩的影響,12.5億歐元的最終成交價較此前預測的15億歐元有所下調,更比Capri集團2018年收購范思哲所付的18.3億歐元縮水近32%。
消息發(fā)布當日,資本市場應聲而動,Capri集團股價下跌10.57%,報收14.63美元/股,Prada集團股價拉升4.93%,報收47.85港元/股。
關于這筆收購,業(yè)內(nèi)早有預期。如今交易落槌,范思哲回歸意大利老家,似乎標志著Capri打造美國奢侈品集團以抗衡歐洲巨頭的嘗試失敗,也隱隱揭示了Prada重新構建意大利奢侈品帝國的野心。
美杜莎之殤?
從奢華到落寞,這并非是范思哲第一次易主。
在1990年,范思哲可謂風頭無兩,年營收突破10億美元,全球門店超百家,與阿瑪尼、古馳并稱意大利時尚三巨頭,美杜莎的標志性Logo風靡名流圈。明星前排看秀模式由該品牌首創(chuàng),其設計的邁克爾·杰克遜巡演戰(zhàn)袍也曾是現(xiàn)象級營銷案例。但創(chuàng)始人在1997年離世后,該品牌估值停滯在10億美元,錯失IPO良機。盡管其部分單品話題度居高不下,但競爭力持續(xù)下滑。到2009年,同行古馳的營收已達范思哲20倍,阿瑪尼是其6倍,“被收購”成為公認的后續(xù)劇情。
到2014年,黑石集團以14億美元估值購入其20%股權,原計劃推動IPO,卻因業(yè)績停滯而撤資。2018年,輕奢品牌Michael Kors以18.3億歐元(在宣布之日約合 21.2 億美元)收購范思哲,母公司更名為Capri集團,試圖借高端化轉型以突破輕奢瓶頸。
當時的范思哲年營收僅5億美元,難以拒絕超20億美元的出價,最終在反對聲四起,大量老客戶流失的情況下加入Capri。Capri集團也曾放出豪言要將品牌營收翻四倍至20億,但2024財年數(shù)據(jù)顯示,范思哲營收僅10.3億美元,利潤率0.4%,母公司市值更從200億美元峰值暴跌至17億。這場“蛇吞象”的資本游戲,最終淪為行業(yè)的負面案例。
今年1月,就有報道稱Capri集團委托巴克萊銀行出售范思哲和Jimmy Choo兩大品牌,引發(fā)多方競購。據(jù)透露,前古馳CEO Marco Bizzarri及中國投資公司春華資本(Primavera Capital Group)等買家均對范思哲表現(xiàn)出強烈興趣。
目前,有知情人士稱,Capri集團仍在積極接洽潛在買家以出售Jimmy Choo,該品牌于2017年以13.5億美元的價格被Capri收購。在“瘦身”后,想必Capri集團會把更多精力投入在重振主品牌Michael Kors上。
舊契新章
在美國新關稅政策的沖擊下,全球股市拋售愈演愈烈,Prada的幾項計劃收購和首次IPO均宣告失敗。此次收購范思哲,是Prada時隔多年后再次嘗試多品牌戰(zhàn)略。
此前,Prada的并購擴張屢遭挫折。1999年,在收購Jil Sander和Helmut Lang后,集團發(fā)現(xiàn)Miuccia Prada與丈夫Patrizio Bertelli在Prada創(chuàng)造的商業(yè)奇跡無法移植,最終于2005至2006年間相繼出售這兩個品牌,也因此背負7.2億歐元的巨額債務——其彼時的年銷售額也不過10.7億歐元。集團董事長Patrizio Bertelli也將那次收購稱為 “戰(zhàn)略失誤”,自那以后,Prada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進行大宗交易。近年來,家族成員和集團CEO Andrea Guerra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Prada并沒有強烈的收購意愿和計劃。
但在奢侈品行業(yè),擴張往往是鞏固城池的必然。在奢侈品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Prada在2024財年業(yè)績斐然,年收入增長17% 達54億歐元——當然,部分原因是 Miu Miu 近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功,該品牌去年的零售額增長了93%。
此時對范思哲的收購,就是Prada不斷進階,擴展品牌矩陣的一次嘗試。
從時尚哲學來看,范思哲和Prada的主品牌位于奢侈品譜系的兩極,范思哲以奢華成名,巴洛克式的張揚極具魅惑氣息;Prada則以知識分子的審慎解構傳統(tǒng),在“丑”中重塑高級時裝的邊界,不斷對審美發(fā)問。范思哲的加入,有助于推動Prada集團的品牌屬性日趨全面,把握好風格的天平。
此前有分析師指出,想要擺脫負增長,范思哲需擴大客群覆蓋,平衡新老高凈值人士與新興消費者,并重新定位品牌形象。如何重振范思哲,并將其改造為融入集團整體敘事的一員,對Prada是不小的考驗。
但值得一提的是,新任范思哲創(chuàng)意總監(jiān)Dario Vitale曾在Miu Miu工作14年,與Miuccia Prada密切合作,此次歸屬變動堪稱“回歸”。
極與極,老友與老友,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更多內(nèi)容請下載21財經(jīng)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