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界的“4朵金花”指的是中國家電行業(yè)的四家知名冰箱品牌,它們分別是海爾、美的、海信和容聲。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這些品牌憑借其卓越的品質和良好的市場口碑,在中國冰箱市場上占據(jù)了重要地位。
以下是這些品牌近年的發(fā)展情況:
1. "海爾":海爾作為中國家電行業(yè)的領軍企業(yè),不僅在冰箱領域保持領先地位,還成功拓展了全球市場。海爾在技術創(chuàng)新、品牌建設、國際化布局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成為了國內家電行業(yè)的代表品牌之一。目前,海爾已經成為國內家電行業(yè)的領軍品牌。
2. "美的":美的集團是一家多元化的大型家電制造企業(yè),其冰箱業(yè)務也取得了顯著的發(fā)展。美的通過并購、技術引進、品牌升級等手段,提升了其在冰箱市場的競爭力。近年來,美的冰箱在國內市場表現(xiàn)良好,市場份額持續(xù)增長。
3. "海信":海信是一家以電視業(yè)務起家的家電企業(yè),近年來逐漸拓展到冰箱領域。海信冰箱在技術創(chuàng)新、產品品質和售后服務等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xiàn),但相比海爾和美的,其市場份額還有待提高。
4. "容聲":容聲是另一家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冰箱品牌,其產品在市場上享有一定的口碑。然而,近年來,容聲在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方面有所下滑。在2019年,容聲被美的集團收購,成為其旗下品牌。
總結來說,在這“4朵金花”中,海爾、
相關內容:
前言
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冰箱還是稀罕物,普通百姓的餐桌上少有剩菜,肉食更是難得一見,冷藏?根本用不到!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物資漸豐,一臺能保鮮的冰箱,成了無數(shù)家庭的夢想,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中,四家本土企業(yè)——海爾、美菱、容聲、新飛橫空出世,被稱作冰箱界的“四朵金花”。

它們曾幾乎壟斷市場,卻在30年后走向截然不同的命運:三家品牌幾經轉手、黯然退場,唯有海爾不僅穩(wěn)坐行業(yè)頭把交椅,更躋身世界500強,成為中國家電的代名詞。

同為冰箱界的四朵金花,為什么只有海爾發(fā)展的如火如荼呢?
敲敲打打中誕生的“金花”
1984年,廣東順德一處簡陋工棚里,52歲的潘寧帶著百余名工人,用錘子、扳手硬生生敲出了兩臺冰箱。

沒有生產線,沒有核心技術,他們靠的是從北京請來的技術員手把手指導,這兩臺冰箱被命名為“容聲”,工廠掛上了“珠江冰箱廠”的牌子。

同一年,合肥第二輕機械廠的張巨聲也在犯難:廠子瀕臨倒閉,銀行不肯貸款,他咬牙借來70萬元,照著日本三菱冰箱仿制出安徽第一臺冰箱,取名“美菱”。

而在河南新鄉(xiāng),當過軍工廠廠長的劉炳銀,帶著團隊拆解進口冰箱零件,硬是拼出一條生產線,造出了“新飛”冰箱。

要說起最傳奇的當屬青島,1984年,35歲的張瑞敏被派到一家負債147萬元、工人偷材料換酒喝的破廠子,他掄起鐵錘,當眾砸毀76臺不合格冰箱,吼出“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

隨后,張瑞敏抵押廠房借來200萬美元,引進德國利勃海爾生產線,將品牌命名為“琴島-利勃海爾”,后來簡化為“海爾”。四個品牌,四個故事,無一不是白手起家的奮斗史詩。

體制的圍城
到了90年代,“四朵金花”迎來高光時刻。
容聲冰箱連續(xù)9年銷量第一,潘寧計劃投資10億建新基地,豪言“要做亞洲最大冰箱企業(yè)”;

美菱年銷突破50萬臺,張巨聲把股票代碼000521深交所上市;

與此同時,新飛憑借“廣告轟炸+質量狠招”——劉炳銀當眾銷毀400臺次品冰箱,迅速占領北方市場;

海爾則率先通過ISO9001認證,產品出口歐美,彼時的中國家庭,幾乎家家以擁有這些品牌為榮。
但危機悄然潛伏,容聲的潘寧在1998年突遭“退休”,官方理由是“年齡到線”,可他前一年還在各地考察新廠址,離職后,這位創(chuàng)始人遠走加拿大,再未公開露面。

美菱的張巨聲更顯悲情:2002年,合肥市政府以“超齡服役”為由讓他卸任,接手的資本玩家顧雛軍僅三年就因財務造假入獄,美菱最終被長虹收入囊中。

最令人唏噓的是新飛劉炳銀,他在病床上拉著接班人的手叮囑“一定要上空調項目”,但外資控股方卻否決提案。

2001年,劉炳銀抱憾離世,七年后新飛廠房失火,竟無工人救火——人心早已散了。
三家企業(yè)的衰落,表面看是創(chuàng)始人離場導致戰(zhàn)略迷失,實則是體制之困:容聲出身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壯大后遭遇產權不清;美菱作為國企,難逃行政干預;新飛引入外資后淪為資本棋子。

唯有海爾,張瑞敏從始至終掌握話語權。當其他品牌忙于股權爭斗時,他干了兩件大事:
一是把海爾從冰箱廠拓展為全品類家電集團;二是2005年提出“人單合一”模式,讓員工直接對用戶負責,這種超前理念,讓海爾躲過了多數(shù)傳統(tǒng)企業(yè)的轉型陣痛。

幸存者的密碼:砸冰箱的人還在砸
2021年,72歲的張瑞敏宣布退休,執(zhí)掌海爾37年的紀錄至今無人能破,回看他的軌跡,三次“砸”的動作堪稱關鍵。

第一次砸冰箱,砸出了質量意識;第二次砸組織,2005年裁掉萬名中層,打破科層制;
第三次砸傳統(tǒng),2012年將海爾拆分為4000個“小微團隊”,讓企業(yè)變成創(chuàng)業(yè)平臺。

與之對比,其他三朵“金花”的繼任者多在守成:美菱易主后沉迷資本運作,新飛外資方強推小家電卻質量崩盤,容聲被收購后失去品牌個性。

海爾的成功,還在于早早嗅到全球化機遇,當同行在國內價格戰(zhàn)時,海爾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建廠,并收購日本三洋、新西蘭斐雪派克。
2016年,海爾以56億美元吞下通用電氣家電業(yè)務,更是震驚業(yè)界,如今,海爾在全球擁有122個工廠,產品覆蓋160國,海外營收占比過半。

反觀其他品牌,美菱困于安徽,新飛囿于河南,容聲偏安廣東,地域局限始終未能突破。
結語
如今的超市家電區(qū),依然能看到這些老品牌:美菱貼上“長虹”標簽,容聲成了海信子品牌,新飛被康佳以4.55億“白菜價”收購后,專攻低端市場。

唯有海爾,從冰箱到智慧家居,從醫(yī)療設備到工業(yè)互聯(lián)網,身影無處不在,2023年,其全球營收突破3300億,相當于每天入賬9個億。

市場從不同情懷舊,這或許印證了張瑞敏在退休演講中的那句話:沒有成功的企業(yè),只有時代的企業(yè)。潮起潮落間,唯有順勢而變者,能等到下一個浪頭。
參考資料:


